《缤纷花布》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点、线、面等美术元素,知道它们不同的组合形式和作用,通过对花布的观察和欣赏,能运用点、线、面进行巧妙组合,并能用蜡笔水彩画的形式涂色,设计出色彩鲜艳、图案精美的花布。
在本课教学中,我采用多层教学,由浅入深的引领学生去认识点、线、面这些美术元素。首先,我出示了各个形式的点、线、面,以直观的方式告诉学生关于这些美术元素的概念和种类。然后出示三张生活风景照片,让学生找找隐藏在风景中的点、线、面。接着让学生找找教室中的点、线、面。最后引导学生欣赏教师戴的围巾:“它本来是一块普通的布,经过点、线、面组合成不同花纹,使它变成了一块漂亮的花布,再把它系在脖子上,就成了围巾”。帖三个学生找围巾的点、线、面。第二个层次,我给学生欣赏了点、线、面组合的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元素的组合美。最后是让学生创作一块花布。
整节课来看,教学的设计已近教学目标,但在很多细节中仍有疏忽:
1、从生活中的景物里找出点、线、面到教室中找,最后到围巾上找,这三个方面是在一个层面上进行的反复动作,而面对已理解其概念的学生似乎多此一举,可以去掉一个环节,就从景物中找到围巾中找。
2、组合的形式美感讲解不够深入,学生理解的层次也不同。点与线、点与面、线与面,究竟怎样组合才是美的?与底色的搭配要注意哪些才会显示出面画效果?这些内容在教学只被一带而过,而导致最终没有突破难点。
3、欣赏的作用如何体现?景物中的点、线、面不同的形式的组合也可以提炼成作品,给学生欣赏,也可以选用对比欣赏的方法,让学生理解不同的颜色会带来不同的效果,以及优秀作品与遗憾作品的差别。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行为一定要加强指向性与针对性,对每个环节,每个问题,每一句话都要精心设计,特别是面对一年级的小朋友,如何把知识讲透讲懂,也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才不至在一节课后留下遗憾。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