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太 19章 16—30 年轻财主求问永生

(2013-06-18 22:46:21)

 马太 19章 16—30 年轻财主求问永生

 

1,  年青人:   “因为他的产业很多”是年轻的贵族。 马太说是个少年财主,路加说是个官。      有钱有权。

            富有的人,一般会去找最好的老师。

 

     特点: 骄傲(己身所行达到许多道德的要求)  和 财富

2,他的问题: 夫子 ,我当做什么善事,才可以得着永生?马太

              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马可10

              良善的夫子,我当做什么,才可以承受永生?路加18

             

3,少年人的问题反映出他的传统:永生是可以靠善行来赚取的。

 

4,耶稣的回答:为什么问我关于善的事?只有一位是善的 马太

               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除了神一位以外,没有良善的。 马可 路加

马太和马可路加,并无歧义。

 

 

耶稣的回答   A 击中人性的弱点:无法行善

             B 否定人力图通过行善来获取永生的传统。(这对我来讲,是惊世骇俗的)

对比:丁道尔:“耶稣的话揭示了这个字的内在含义。该人的问题是,他该“做什么善事”,就好像做善事是人之本性,人的道德面貌很高尚似的。

 

 

 

而真正的善并不是来自于我们自己,而是靠接受神的标准和反映神的品质而来

 

PS 我的问题:

A这个人是犹太人吗?  难道在他们的传统信仰中 没有个“永生”这个概念? 那么犹太的信仰当中,“盼望”是什么?

              B 这个年青人基于什么思考而提出这样迫切的问题?(为什么说迫切呢?因为马可福音说他是耶稣行走的时候,跑过来,且跪下来的提问)

 

5,既然耶稣认为只有一位是善的,人无法行善,为什么还要说“如果你想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A 永生是什么? (所谓永生,是指上帝所过的生活。永字的原文是aio{nios,其所指的并不是‘维持到永远’,而是‘适合于上帝’,或是‘属于上帝’,或是‘上帝的特征’。《每日研经丛书》 马太19章。}

      B、推理:为了让他明白人无法行善这个问题,这是启发式教育。

               与其说是对年青人讲,不如说是对所有靠守诫命进天国的犹太人讲:永生是完全不可能通过本身力行的善举而得到。

      C 再来,上面的诫命都是眼所能见,而真正的爱人如己 却是隐藏在内心的动机问题,但问题就恰恰出在这,他很自豪认为自己是遵守了,这充分暴露他对“爱人如己”理解的肤浅——无关动机,远远达不到神要求的完全。也就是激发他对诫命真正的认识。

 

6,如果你想要完全,就变卖所有,分给穷人

  完全:5:48    “你们要完全,像你们天父完全一样“(teleious) 是奉行律法以外神的要求,这个词比道德上的完善意义更广。

          超越律法要求,超过法利赛人的义和文士的义(5;20) 它跨过表面的法规而去体现那完全的神的旨意和质量。

  主讲这些并不是指出做门徒要达到这个水平,只有极少数人可以,其他人多半追求满足于靠守律法进入永生。 耶稣不过让这个年青人看到,自己所行的与神的完全还差得远了。 而他所遵守的那些诫命,并没有触及他的实际利益。——更突显 只有恩典可使人得救,人真的不配。

  C 耶稣用变卖所有这个事情来说这件事,还有一个用意(新译本圣经研读版),推翻犹太人的传统观念:他们普遍认为富有的人是天国的首选,财富是神赐福的凭据。富人比其他人更容易进入天国。

 PS:  我的问题: 神为何要在过去的历史中给犹太人这样的错觉?

   ( 齐老师:

不是主给的错觉,而是他们自己的错觉。这个少年人肯定是犹太人。但问题在于我们每个人都是他,我们都有自己一定的道德标准,觉得在这个范围内自己做得很好,但永生是每个人都向往的,我们也不是不确定吗(若没信主)?主要他打破偶像,尤其是自我偶像,然后真心跟随。

      

7,“变卖所有的分给穷人,你还要来跟从我”

 

    耶稣这段话的表明:要他不仅仅是慈善 且要来跟从主。话语的最后,引向最重要的一点:跟从我。所以,这已经不单单只是你不能完全遵守诫命的问题,而是,你必须要认识我是谁,并要来跟从我的问题。

我的问题:  当时的跟从主,就是离开自己本来的职位,身份,跟在主身边? 如果不是“什么是跟从主” ?

 

8. 接下来,耶稣继续说给门徒:有钱的人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眼比有钱人进天国还容易。

   A 这是个夸张的比喻,旨在说明:富人比普通人更难以舍下 财富 完全凭着信心 依靠 恩典的 供应 。从依靠财富生存,到依靠主生存。 从依靠可见的转向不可见的。

因为富人的安全感,依靠于钱财。这令我想到了,神讲小孩子的那段话,你们若不回转像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 小孩子所有的依靠 ,皆来自于 他所依靠的。他并不认为自己没有这个需要,而是切切知道自己必须如此。

这样 更挑战人的信心。 进天国,真是凭着信心,跟从主。耳朵听起来这完全是不可思议的,估计 只有通过 信心 可以解决这件事。

 

门徒听见,反应极其大,这和他们以前所认为的不一样啊。

彼得就问:连富人都不能得救,谁还能得救? (这里的得救和 得永生 进神的国一个意思)他的观念和犹太人一样。富有的人理应是天国的首选。

换句话说:连以色列这些犹太人 贵族,都不能得救,那还有谁可以得救呢?连这些首选的民,这些遵行律法守诫命的都不能得救,谁还可以得救呢?

 

9 耶稣说: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却凡事都能。 

  其他人在人的确是不能得救,但是在神却凡事都可以。 因为神的救法与 犹太人传统中依靠律法得救 不一样,这又是一个颠覆。

 

10,彼得这时问:你看我们已经舍弃一切跟从了你,我们会得到什么呢?

  我想彼得这时候的问题特别的单纯,是每个人都想问的。 但这个问题本身并不了解耶稣在以后为他为世人所付上的代价。所以他只单单停留在  天上赏赐的问题。如果他一旦知道耶稣为了他付上性命的代价为他能够上天国开辟了一条道路,他这时问的,我想会是:我如何回报你的爱? 而不是 得 的问题。

 

 11.但耶稣回答了他的问题:

A十二个门徒在将来复兴的时候,与人子一同审判以色列的十二个支派。(这种意象的显著转换,生动地说明了耶稣的跟从者是取代不信神的以色列民族,而为“真以色列”的主题,在马太福音中,这一主题贯穿于耶稣大部分的教训之中(参八11~12,二十一43),它的进一步发展又见于哥林多前书四8,六2;以弗所书二6;启示录二十4等处。在二十21西庇太妻子的要求中也表现了这一思想。《丁道尔》)

B 凡为主撇下一切的,他必得着百倍,并承受永生。(马可福音十30中应许说“在今世”得百倍,“在来世”得永生

 

 这形容的是神的慷慨无法比拟,超越这一切可见的,并且承受永生。

 

12. “然而,许多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什么意思?

      犹太人的传统观念,当审判的日子,外邦人会被降卑,犹太人会被升高。(新约圣经背 景注释73)

      显然这里讲的 ,在前的指的是 那些有神律法的犹太人,在后的指的是 外邦人。

      马太福音 20 在前的将要在后,在后的将要在前

19章30节归入到20章,是一个主题。

突显耶稣所要带来的救法是与犹太人传统观念不一样的。

恩典,要临到外邦人。  

既然是恩典,就只在乎发怜悯的神。不在乎地上的名位高低。工作长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