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分享小文【374】

(2024-06-21 10:15:11)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我们俩个都乖乖地养吧  

1994年夏、1995年冬,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住院,杨绛先生八十多岁了,奔波于家与两所医院之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在钱锺书先生住院时,钱瑗仍在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学上班,钱锺书先生在北京医院住院初期时,是杨绛钱媛母女常去照顾。《我们仨》故事里杨绛将此化为“渡船”“客栈”等意象,母女俩拎着包裹去看望在“开会”的父亲。可是这个奇怪的“会”却怎么也开不完,女儿那边还要教课,匆匆返回学校……就这样,我们仨相继走上了“古驿道”,这是一条漫长的、寂静的、充满迷雾的、梦一般的路,而且是一条没有尽头,也不能返回的路,这条“古驿道”便是垂垂老矣的人生,终点便是死亡。

“我们仨”最初“在古驿道上相聚”是1994年钱锺书入院,一年半之后,钱瑗在另一医院也住院了。钱瑗的病发得比父亲晚,但是急。在杨绛手写的“钱瑗病中记”一页中记录了女儿的病情——她患脊椎癌,住进医院时病情已到末期,但她本人和父母钱锺书杨绛都不知情。她在19961月住院后短短一年多的时间,19973月便去世。其间有一次编辑去看望杨先生,看见她心情很不好,就劝先生:“写写你们仨,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十分有意义。”杨先生答应了,说好,就写一本《我们仨》。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到199610月,钱瑗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

“我们仨”“我当然答应了。”杨绛看到女儿“仰卧写字都很困难,她都乐于以此自遣。十一月医院报病危,她还在爱惜光阴,我不忍向她实说。”躺在病床上,钱瑗断续写了五篇,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226日,她去世的前六天。《我们仨》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其实当时杨绛劝过女儿“养病要紧,勿劳神”,钱瑗实在也已力竭,就听话停笔。五天后,钱瑗于沉睡中去世。

从《我们仨》中收录的钱瑗手稿中我们可以看出,她的病严重影响了她的神经能力,她只能直挺挺地躺在硬板床上煎熬。入院之初,她还可以用“文学研究所”的淡粉色格子稿纸一格一字地写下《我们仨》“目录”,还有目录的前几篇《爸爸逗我玩》《我犯‘混’,大受批评》(这里手稿中是单引号,本文笔者注),有的是仰躺在床上举着纸笔写的,后来因为体力不支不能再写。

当钱瑗得知爸爸在病中坐起来为她写信,就写了回信,这封信讲了自己的病情,还很幽默地说,医生说不许自己“轻举妄动”,不可以翻身,她就只得“文静地”移动,每天晚上还能看侦探小说,告诉父亲“一切都好”。1997年新年时,钱瑗再给爸爸写信拜年,信中写自己吃得多,“翻司法脱脸盘肥”,“翻司法脱”是英文face fat的意思,来源一则英文笑话,钱锺书先生常以此来与女儿打趣。然而这时真实情况是,病情在加重,情况并不好,后来我们知道,这封落款除夕的信距离她去世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短短叙述了病情后,钱瑗还讲了一些其他的事逗父亲开心,说“医院里有不少你的fans(粉丝)”。这两封信,一封粗笔一封细笔,但字体都是钱瑗极有特点的、甚至充满童趣的字体,字字分明、用力。

接下来钱瑗写给妈妈杨绛的两封信中,字字颤抖倾斜,笔迹微弱,当时她已不能进食,是平躺在床上,阿姨持笔帮助其书写的。因钱瑗担心杨绛自己在家不会做饭(这也能看出平日中钱锺书先生将妻子照顾得很好),详细地教妈妈如何做饭。信虽长,但能看出此时钱瑗写字已很是吃力。三月四日,钱瑗走了。

然而在三月九日,是钱锺书先生在病床上又一次收到了女儿写的信。这封信与之前“真”信相比,只寥寥几句:“Dear Pop,已有很久没有来看你,很想你。现在睡觉很香,胃口也好,医生都很高兴。不过,因为是慢性病,还要乖乖养一阵。我们两个都乖乖养吧。Lots of Love Oxhead 敬上 三月九日”。“Dear Pop”是亲爱的爸爸,钱瑗每封信的开头都这样称呼父亲,结尾都是“Oxhead”,直意是“牛头”,是圆圆的自称,之前的信也都是这样落款。字体回到了“粗笔”中气十足的一笔一画的钱瑗风格,不过只交代了病情和安慰父亲,没有了之前的打趣,显得乖巧而小心。

某个瞬间,可能是心灵感应,可能是几十年的默契,也可能是理性中对于整齐的字迹却简短话语两者之间矛盾的残忍捕捉,钱锺书先生可能在看到信的一瞬间就感觉出,这封信是妻子代女儿写的,也可能是在之后反复看时,发觉了不对劲。一切反常都说明,女儿可能已经病到不能写信,或是彻底离开了。这一瞬间,一定是一个心如刀绞的瞬间——为女儿痛悲,又为一字一笔模仿着女儿写信的妻子心疼。于是,钱老确是很“乖乖地”,再也没有问起女儿的病情。我们想,他是不愿再给杨绛增加悲痛了,这种无声体贴怎么能不让人潸然泪下。

杨绛与钱锺书在北京三里河寓所院内散步(1989年)

“我们两个都乖乖养吧”这句嘱托是让钱锺书放心,但这更是杨绛写给自己的在无尽悲伤中的安慰——她已白发人送黑发人,失去了最可爱的女儿;丈夫病重住院几年,不知何时会分别,一辈子热热闹闹的“我们仨”转眼就散落四方。而那时的杨绛也并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无法知道从丈夫女儿相继离去后“留下我一个人打扫战场”的时间竟是漫漫长长的近二十年!那一刻,她只想怎么能瞒过丈夫,让本就重病的他不再为女儿去世承受不能再承受的苦痛。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1998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我们终于还是在古驿道上走散了。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到如今也七年了,一家人早已在天上团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我们仨”再也不会失散了。

会分别,一辈子热热闹闹的“我们仨”转眼就散落四方。而那时的杨绛也并没有预卜先知的能力,无法知道从丈夫女儿相继离去后“留下我一个人打扫战场”的时间竟是漫漫长长的近二十年!那一刻,她只想怎么能瞒过丈夫,让本就重病的他不再为女儿去世承受不能再承受的苦痛。

“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1998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我们终于还是在古驿道上走散了。

2016年,杨绛先生去世,到如今也七年了,一家人早已在天上团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我们仨”再也不会失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