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分享小文【358】
(2023-12-18 08:03: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学会“说话”!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语表达是人类独具的优势,
“能说会道”的重要性
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有一句名言:要使人信服,一句言语常常比黄金更有效。会说话,能够一击即中,直指问题中心;会说话,其语言更具艺术感,有利于人际交往;会说话,就能自如利用语言的力量,做起事来得心应手。由此可见会说话有多重要。
作为老师,我遇到过许多在语言表达上比较笨拙的孩子,他们在组织语言上有障碍,往往花了很多时间都无法流畅说出自己的意见和想法,即使和其他孩子讨论也容易被带偏,或者急得说不上话来。
这一影响同时体现在写作上。
对于中高年级的孩子来说,写好一篇600字作文一般需要40分钟,也就是一堂课的时间。平时能够主动发言,积极发表见解的孩子往往能在40分钟内完成,甚至比别人写得更多。而那些羞于言谈的孩子,在组织语言上花费了大量时间,有时一堂课下来还写不到400字。巴尔扎克先生说:言谈是衣着的精神部分,用上它、撇开它,就和戴上或摘下装饰着羽毛的女帽一样。
仔细观察身边的孩子,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现象:孩子语文成绩好,往往能说会道,不怕说话,也敢于主动表达自己。上课时,他们能够主动举手发言,就算站在众人面前也能大胆发表意见;平时在小组讨论中, 他们往往扮演组长角色,不仅表现出众还能引导同学发言;他们是演讲的小能手,站在舞台上既能脱稿演讲,也能即兴发挥……
为什么语文好的孩子都“能说会道”,
并不是语文好的就会说话,而是会说话的语文一般都会好。这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要素是——“语感”。学语文的过程中,老师一直强调形成语感的重要性。语感好的学生,他的语言逻辑思维会发展得更完善,在判断表达正误与优劣上比理性思维更加直接、迅速。
学好语文,关键在于“能说会道”
“能说会道”不仅仅是口头的,它包括孩子的一切语言表达行为。家长要想培养孩子的“说话”能力,最好做到以下3点:
主动倾听,给予孩子表达自我的机会。
孩子愿意说,家长却懒得听或不愿意听,就会打击他们的说话积极性。要知道,孩子最初的表达环境以及表达愿望都是由父母提供的: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所以才不断提问;他们有各种想要分享的事情,所以总是有表达的欲望。因此,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学会耐心倾听,让孩子完整地把话说出来,把想法和见解都表达出来,这样才有利于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抓住各种表达机会,让孩子有话就说。
另一方面,语文学习和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孩子的生活经验过少,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欠缺,能够写出来的东西就很少。因此,家长不但要为孩子创设语言表达环境,更应该抓住各种让孩子表达的机会。如去旅游了,就让孩子说说见闻;做好事了,就让孩子说说感受。
在家长的鼓励下,孩子更愿意主动表达自我。
帮助孩子丰富词汇,积累表达方式。
孩子总是直抒胸臆,想到什么说什么,很少现在头脑里加工在表达出来,那么家长就要帮助孩子改正这种表达方法,既要鼓励孩子说,也要培养好的表达习惯。
其一,丰富孩子的表达词汇,这种方法比死记硬背更有效;
其二,理顺孩子的表达逻辑,避免孩子说得前言不搭后语,没有主题思想;其三,鼓励孩子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如独白、提问、演讲等等,锻炼其口才。
【编者语:我们的课堂上,孩子们从容的做自己。外向的孩子,不会乱说,因无根据的,重复的表达要扣0.5分,虽分值少,但每个孩子都格外在意;内向的孩子,我就多鼓励,耐心等他(她)言说,一来二去,孩子们的表达日渐清晰与明白,继而风趣与地道,这是语文课堂该有的样子。互动是每课必备环节,因互动,孩子们喜欢上了表达;因互动,孩子们爱上了语文课,因互动,孩子们最终学会了勇敢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