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分享小文【224】
(2022-06-18 07:32:4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智慧哲理文转载 |
突破你的思维局限
我每隔十天半个月就会抽空去一趟理发店,因为东京某家理发店的老板曾对我说:“您的形象关系到公司门面。所以,头发要经常修剪。”我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因此就算工作再忙,我也一直保持着勤理发的习惯。
有一天,这个理发店的老板又说:“做买卖,服务很重要。”那天,他用了一小时十分钟给我理发,而平常他只用一小时——他多为我服务了十分钟。以前,很多手艺人认为,这是认真服务的表现。排在我后边的顾客称赞说:“老板,你还真是热心周到啊。一会儿给我理发的时候也多费点儿心啊。”但是,我认为,在重视效率、珍惜时间的现代社会,这并不是真正的好服务。于是,我对老板说:“你想努力为顾客提供好的服务,这份心意值得肯定。不过,如果因此让顾客多花十分钟,便算不上好的服务。相反,如果能让顾客少花十分钟,同时又不降低服務质量,这才是最佳服务吧。”
花的时间越多,就越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普遍的认知,当然也不是没有道理,正所谓“慢工出细活”嘛。如果能又快又好地完成,为什么还要多花时间呢?对理发这样的服务行业来说,更应该时时为顾客着想,而不是把“多花时间”等同于“优质服务”。
前不久,我又去了那家理发店。这一次,老板用了五十分钟就帮我打理得妥妥帖帖的。类似的事情在如今的职场上也是很常见的。比如,有些员工看似一天到晚很忙碌,而且常常加班,但总是出不了成绩。无论是对公司,还是对员工本人来说,这都是一件令人沮丧的事。然而,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领导反而表扬这类员工的情形,因为很多人习惯性地把“多花时间”等同于“努力奋斗”。
我还是电工的时候,遇到过一个干活很麻利的同事。别人花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事,他常常用两个小时就全部搞定。我非常佩服他,偶尔也会向他请教安装电线的窍门之类的。一天,这个做事利索的同事又早早地回到公司。另一名年纪稍大点儿的老同事私底下对我说:“千万别学那个人,他干的活儿都很粗糙,常常要返工。”我很诧异,因为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小窍门确实很好用,而且也没见他收到过要求返工之类的投诉。老同事又说:“你想啊,铺电线、装电灯是很需要耐心和细心的,我都干了十几年了,很清楚什么样的活儿要花多少时间。他怎么可能比别人快那么多?我敢保证,他绝对在偷懒敷衍。”
老同事一口一个“保证”“绝对”,令我非常不解。他为什么就不能相信,那个同事在电工方面有天赋呢?难道必须和周围的人保持步调一致,才是认真干活吗?通过这件事,我开始留意自己是否也会出现这样的思维局限。
【编者语:大众意识“多花时间”等同于“优质服务”,多花时间”等同于“努力奋斗”,还有什么慢工出细活、毛厨子做不出好菜来等,对此,得看场合和情境,教书多年,最大的感受就是——“逼你成功”,就拿学生写作来看,设若没时限,有的学生会一周也完不成一篇习作,如限时要求,20~25分钟,600字作文,每生均可达标,为此,学生上考场,才能游刃有余地答完考卷,这就是平时磨砺的战果。设若,本周写,下周改,一个学期下来,能完成7、8篇作文就相当不错了,为此,我提倡高效学习,背书更是如此,我从来不认为哪个学生哪堂课被留下是件好事,是不得已而为之。早年课堂,两个小时,中间休息说是10分钟,其实半个小时不止,为何呢?每每中间快到休息时,学生会想着‘马上下课了’,继而分散注意力,休息时间到了,该上课了,有些学生还沉浸在下课的状态里,心一下子收不回来,这样上上下下耽误了更多时间,致使我锐意改革,课时改为一个半,课上变换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一气呵成,这样学生注意力会更集中,成效更好。做事必须有一颗安静的心,否不然,浮躁的心态,敷衍的态度,啥也做不成,啥也学不好。静如处子,动若脱兔,向时间要效率,这是我多年的教学理念,也愿每位同学学会利用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