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分享小文【181】

(2022-03-30 22:27:1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三个误区真会害了孩子

误区一:三岁看老

俗话说:“三岁看老”,许多家长都觉得孩子0-3岁这个阶段非常关键,是大脑神经元发育的黄金时期,如果把握不好,孩子以后再怎么教育都没用了。其实,这种担心倒是多余了。据研究,虽然3岁前确实是孩子大脑神经元发育的黄金时期,但并不表示这时的大脑已经发育成熟,神经元的密度与大脑发育成熟并无直接关联。我们可以发现,0-3岁的孩子语言能力非常差,词汇量也非常少,但到了5岁后就会爆发式成长,10天便可能学到原来1年的词汇量。所以,家长真没必要纠结于孩子的头三年,让孩子学这学那,生怕输在起跑线上。最好的教育便是通过有效的引导,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进行重点培养,这样要比死磕孩子的前三年有用的多。

误区二:总对孩子说不能

我们时常看到,许多父母生怕孩子出问题,这也要管,那也要管,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这是教育孩子的“大忌”,教育千万不要只告诉孩子“不能做什么”,还要告诉他们如何做。比如,你不能与别的同学打架,但如果真的与同学有冲突怎么办,如果同学打孩子怎么办?要告诉他做到不首先挑事,不首先动手,如果真的起了冲突,要学会保护自己,万不得已可以用武力保护自己,在适当的时候要尽量寻求老师的帮助。此外,要让孩子不做什么事,家长首先要做到,这边说了不能随地吐痰,转身自己就来了一下,这样的”言传身教“怎能教育好孩子。

误区三:多多报兴趣班

每到周末,钢琴班、英语班、绘画班……各类兴趣班如同庙会,都是家长带着孩子穿梭的身影。据统计,一二线城市平均每个孩子报2个兴趣班。“没办法啊,这也是为了培养孩子的特长,让他以后更具竞争力!”大部分家长都会这么说。可是,真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竞争力吗,这么多兴趣班里,有几个是孩子真正愿意上的,有几个是与他们兴趣相结合的。

其实,孩子真正缺的不是特长的学习和锻炼,而是我们真正的陪伴。有专家指出:幼儿阶段的陪伴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如果忽视孩子的心理变化,缺少与他们的沟通,孩子很可能变得叛逆、不听话。

少报几个兴趣班吧,多陪陪孩子吧,多与他享受现在的快乐!

【编者语:所谓“误区”,无非是家长放心不下,总觉孩子这也不懂,那也不懂,帮孩子规划并报了诸多培训班,可坚持下来的并不多,结果往往是“费力不讨好”,收获了了,还被孩子埋怨。为此,请将部分选择的自由交给孩子,陪着孩子坚持,这样才会有不一样的收获。一直觉得,只要一个孩子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将来做什么都不会弱到哪里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