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分享小文【175】
(2022-03-25 20:09:0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教育就是培养好习惯,忠告天下父母“四句话”
没有哪个孩子从本质上就是要犯罪的,主要原因就是家庭教育的失败————成长中只有溺爱,没有严格要求,没有规则和底线。在此,忠告家长四句话。
一、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人格
判断一个孩子是否具有健康人格有5个指标:学习、仁爱、负责、自制、尊重。这5个指标是决定孩子健康成长、幸福一生的关键。
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孩子的零花钱非常有限,10岁以下孩子一周零花钱3毛,10岁以上孩子是1美元50美分,并且对于如何花钱有明确的14条协议,并要求孩子每周向家长报账,用于储蓄的不少于20%,用于慈善的方面少于20%,以此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在自制力方面,我们需要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即是当孩子有了需求时,要适度延迟、有条件满足,让他学会等待。
二、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
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好,教育就是成功,什么时候与孩子关系糟糕,教育一定不成功。所以说,改变教育从改变关系开始,改变孩子从改变父母开始。
什么是好的亲子关系呢?要遵守五大原则: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学习。好的关系的底线是,当孩子遇到麻烦或危险的事情时,看他是否敢告诉父母。好的关系的高线是,当孩子犯下严重错误时,看父母是否敢于惩戒孩子,以及孩子是否承担责任。
孩子10岁以后,进入青春期,实际是长大的需要。心理研究表明,孩子10岁之前是崇拜父母的年龄,而10岁之后则是轻视父母的年龄,因此10岁之前是构建亲子关系、教育孩子的黄金时期,其中2岁之前对孩子要无条件的爱;2-4岁是建立规则的第一黄金时期,在此阶段要敢于向孩子说“不”;5-10岁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10岁之后,最重要的教育原则是尊重孩子。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在家庭关系中孩子变得重要,这是一个误区,理性的家庭关系应当是,夫妻关系第一,亲子关系第二。因为夫妻关系稳定,父母情绪稳定,带出的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三、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
说一千道一万,习惯培养是关键。古罗马著名诗人奥维德也曾经说过,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从某种意义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培养一个好习惯需要5个步骤:
第一步提高认识,让孩子认识到培养好习惯的重要性,产生兴趣。
第二步明确规范,让孩子对养成某个好习惯的具体标准清清楚楚,比如《弟子规》讲到“出必告,返必面”。
第三步持久训练,坚持不懈的行为训练,让孩子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习惯的养成最后是人神经系统的改变,根据研究21天可以初步形成习惯,90天可以养成稳定的习惯。
第四步及时评估,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养成良好习惯。习惯培养不在于其强度,而在于其坚持的长度。
第五步形成环境,让家庭生活和学校环境乃至社会风气成为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支持力量。在家庭中,有个读书的孩子,就需要一个书香的环境,父母要以身作则。
四、儿童健康成长需要按性别施教
男孩和女孩发育有先后,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比女孩晚;5岁男孩的大脑语言区发育水平相当于3岁半女孩水平,因此让男孩提前入学可以说是灾难性的选择。男孩在小学甚至初中,学业暂时落后女孩是可以理解的。暂时落后是一个特点,不是缺点,可怕的是,我们正把这一特点变为一个真正的缺点。父爱和母爱是不同。父亲是外放的,母亲是内倾的;父亲鼓励独立,母亲讲求依恋;父亲强调变化、创新和挑战,母亲挑战稳定、一致和安全;父亲经常抓大放小,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父亲的方式是动态的、富有创造性的,母亲的方式是静态的、稳妥的;父亲传递的是坚强、勇敢等阳刚之气,母亲传递的是细腻、呵护、富有同情心等阴柔之风。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联盟。【编者语:家庭教育是孩子的第一,也是终生课堂,好的习惯影响孩子的一生。若孩子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不好,纵然上再多辅导班,怕学习、生活中依然问题重重,随着孩子年岁的增长,各种问题的频现,搞得家庭氛围如一地鸡毛,凌乱再凌乱。家长管不了的孩子,放权给老师管,其实,老师有些时候也深深感受了教育的无力感,只有家校真正联合,教育才会无往而不胜。父母子女之间没大没小,无应有的界限;师生之间,失去师道尊严,教育必败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