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分享小文【133】
(2022-03-16 10:20:1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那天父亲骑着单车到农场来找我,叫我回家帮着他做生意。
15 岁的我,能帮父亲做什么生意呢?但我还是顺从地跟父亲回了 家。回家第一件事是学骑单车。父亲从修车店租了一部单车,带我到村里的大晒场,他先帮我扶着让我骑上,然后扶着我骑,不一会儿, 我发现父亲的手放开了,"德旺,你自己在这练着,爸爸先回家吃饭。 你再骑一会儿就回家,下午就骑这车和爸爸一起上福州。"
骑一会儿,我已经可以自己蹁腿上下车,并且能驾驭自行车了。 回到家,吃过饭,我正想往外跑,被父亲叫住了。"德旺,下午 和我一起上福州进香烟。"下午?依爸,我才刚刚学骑,不熟练呢。"没关系,依爸在边上,边走边练,边做边学。骑两个来回,你就很熟练了。"没办法,我只能硬着头皮,背上书包和父亲上路。
其实,一个市场若要繁荣,离不开商业的活动。在那个"革命"的年代,有这样意识的,也不一定敢发声,更不用说实践了。父亲毕竟是从日本回来,在旧上海从过商的人。他知道自己没有种田的本事,但却可以通过小商小贩这样小的商业经营活动,给家庭带来些许的经济收入。所以,父亲就用他从上海骑回来的自行车,作为运输的工具,从福州买些香烟,运到高山卖,从中赚取价差。但那时,是不允许自由买卖商品的,抓到就会当投机倒把论处, 轻者没收,重者收押,游街示众。
"你年纪小,一个孩子,没人会检查你的书包的。"父亲对我说。 我挠挠脑袋,15 岁的我,不算大却也不算太小了,在那时,即便是城 里的孩子,也有参加工作的。不过,我的个子的确小,虽然 15 岁了,但看着也就十二三岁的模样。
那天中午,吃过午饭,我就跟着父亲出发了。我很兴奋。福州,常听大人们说起,而且姐姐已嫁到福州,她 的家我从未去过,现在能和父亲一起去了,还会见到姐姐,真是太好了。
刚开始骑,还不觉得累,一方面是新鲜,另一方面是年轻。可毕竟高山到福州山高路远,骑着骑着就骑不动了,几乎哭出来。但父亲却没有休息的意思,我只能硬撑着。宏路过后是太城岭,岭下开着 一家小杂货铺,老板是当年与父亲一起在日本打工的好朋友,父亲喊他老蔡。骑单车翻越太城岭并不容易。父亲看看天已黑了,就叫我下车,进到货铺里,住了下来。
这个下午,并不怎么会骑车的我,竟然骑了五十多公里!
第二天一早,父亲叫醒我。我一骨碌翻身下床。虽然睡了一夜,但全身酸痛,坚持着骑到福州。那天下午,我见到了阔别的姐姐,高 兴极了。休息一天。第三天一早,父亲早早地叫醒了我,骑上车,跟着父亲七拐八拐,走进了一处不显眼的住房。这儿,就是进烟丝的所 在地。一路上,父亲教我如何认路。较之高山,福州城里热闹了 许多。店多,人多,单车也多。但那会儿,我压根没心思理会那些的热闹。
进好货,父亲放进了我的书包里。快到城门时,父亲将书包绑在我的自行车后架上,由我带着出城门。果然,在城门口,父亲的单车 被拦了下来,我却没有。出了城,一路紧骑慢骑,骑到太城岭,已经是下午 2 时左右了, 父亲还是在朋友的杂货铺里停了下来,喝了碗热茶,稍事休息,就叫 我上车往高山赶。就这样,我开始了与父亲一起贩卖烟丝的生活。每趟进货 30斤左右,100 多公里,来回 3 天。第二次还是跟着父亲,第三次,就自 己一人骑着单车去了。从第三次开始,我与父亲的商业分工形成:我负责进货,父亲负责销售。
记得某个冬日的一天,我进好货,大概是头天受了风寒,骑出福州没多久就开始拉肚子。从福州到宏路的太城岭,五十多公里的山 路,平日里半天的时间就可以骑到,那一天,我用了一天的时间。一路上,我都想停下来,不走了,但是,又担心车上的货会不安全。
于是骑一会儿,停一会儿,脚越来越软,车越来越重,人就像在棉花 上。那时的山路并不像现在的公路,崎岖而窄小,一不小心就可能连 车带人翻到山涧下。抵达太城岭时,已经是晚上快 8 点了。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翻过太城岭,挨到老蔡的杂货铺的,只知道翻过太城 岭,到了小杂货铺,自己就不会死,货也安全了,因为有老蔡在。
到小杂货铺时,应该是晚上 8 点多,我人都变形了,见了老蔡话 也无力说。老蔡一见,赶紧出了货铺,接过我的单车支好,再扶我进 了货铺。一进去,我就瘫坐在椅子上了。老蔡急忙烧了热水,让我擦擦身烫烫脚,又煮稀饭给我吃,再用开水冲神曲,让我喝下。扶我上床,之后我就昏昏迷迷地睡了过去。
我昏睡着,高山的家里却彻夜难眠。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我的情 况老蔡不可能及时通知父亲。
那天我本应该在下午三四点回到高山的。可一直到晚上,都没见到我。家里急了,父亲母亲一次一次地到镇口去接我,但路的那一 端,始终没有我的身影。那一夜,应该是遭了母亲的不少埋怨,天还没亮,父亲就忐忑地出发,沿路打听有没有见到我,一直找到老蔡的货铺。
"在我这儿,还在睡呢。德旺这孩子可了不得,生了那么重的病, 人都走形了还不忘记把货带到家。"
这以后没多久,父亲改做水果生意。我每天得凌晨 2 时起床,冬天顶着寒风,夏日冒着酷暑,骑车到福清县城,天刚刚发亮,批发好 水果,囫囵吃点东西再载着 300 多斤重的水果骑车回高山。到高山,通常已是下午 3 时左右,再和父亲一起卖水果,水果卖完一般就天黑了。回家吃晚饭通常都要到晚上 7 点半以后。这样辛苦地赚,一天下来,大概有 3 元左右的利润。
17 岁的少年,正是生长的旺盛期。凌晨 2 时,刚刚进入梦乡, 哪里起得了床?所以,每天,都是母亲坐在床前,不断地喊着,轻推 着酣睡的我,才起的床。常常,睁开眼睛时,看见母亲眼睛还是湿润 的,没有来得及擦干。
"妈,你为什么哭?"
"傻孩子,妈没有哭,只是难过。"
"为什么难过?"
"唉,叫你难过,不叫你又不行。"母亲说着又有些忍不住,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你小小年纪,小小个子,就要承担起家里的重担。
孩子,难为你了。"我的早起习惯,就是在这样的劳作中养成的。
就是到现在,我都时常会闪过,母亲坐在床沿边,含着眼泪喊着"德旺,起床了",一手轻轻地推被子里的我,一手抹着止不住的泪花。和水果的利润比,烟丝的利润要高许多。水果生意做了三四年, 父亲又回头做起了烟丝生意。不到一年,父亲被当地的工商局抓了现场,烟丝被收缴,自行车也被牵了去。执行者,是我小学的一个同班女生。她那时显得很得意,一副了不起的样子。其实,她的母亲也在做生意,我气愤不过,指着她的鼻子骂道:"姓 X 的,你得意什么,你妈不是也在做生意吗?只不过您有一个好姐夫当官,罩着你而已。 老子从此不做了,你也得给我小心点。"
作为改革开放第一代企业家,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承包濒临破产的乡镇企业,到如今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曹德旺坚守制造业四十年,输出了一个来自中国的全球品牌。正如曹德旺的自传《心若菩提》封底所写,他入戏,40年只做一片汽车玻璃,他又入角,当了40年的企业家,古稀之年也不放下。
曹德旺吐字较慢,一个部分说完总有停顿,让人感觉有过思考,但诚挚贯穿于每一句话。像所有媒体描述的一样,他直人快语,赤子心肠,头上都没几根白头发。他没少被人劝谨慎发言,在海外设厂被舆论炒成跑路风波时,他也是正面回应,甚至对一位紧张的下属称“我又没做错什么,你有什么好怕的?”这个黑暗时刻,被他轻描淡写带过。
这不是他第一次战斗。2000年中国正式加入WTO,与此同时,中国玻璃企业在国际上遭遇反倾销调查。面对非正当竞争手段,曹德旺拿起法律武器,积极追求商业公平,更为中国民族企业在国际上争取了合理合法、公平公正的商业环境。
福耀先后在美国、俄罗斯、德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9个国家建设产销基地,并在美国5个州设立公司,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型跨国工业集团。资料显示,目前福耀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专业供应商,占全球25%的市场份额,旗下子公司48家,雇员超过2.6万人,产品被宾利、奔驰、宝马、奥迪等全球知名汽车品牌选用。“现在虽然成为全球最大,但还不算全球最强”,曹德旺说,他诚挚的表情和低沉的语气告诉我这不是谦虚的寒暄之词,他深刻地思考着技术,他尊重两三百年企业的积淀,认为福耀玻璃也赶上了工业发展和技术创新,但仍继续努力。言语中不卑不亢。
曹德旺是勇于吃螃蟹的人。
八十年代初期,中国南方开始大量出现汽车,但是汽车玻璃中国无法制造,价格昂贵且一片难求。一次武夷山之行,曹德旺敏锐发现汽车玻璃这一细分市场,他认为这片透明的汽车玻璃也代表了国家的竞争力。他立下志愿“为中国人做一片属于自己的玻璃”,在高山开始试水生产。1987年,曹德旺联合十几个股东筹资627万元人民币,在福清成立汽车玻璃生产公司。进入九十年代,福耀登上中国资本市场“股份制改革”的大船,于1991年完成股改,199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股票代码600660,成为中国最早上市的工业企业之一。
他经常在媒体上直言不讳,他谈论中国制造业困境,提出人工成本高、运输成本高、综合税务高等问题。他曾参与福建民营企业家给国家领导人写信,发出给企业“松绑”放权的呼吁,建言加快企业改革发展。脚踏实地是这位从事制造行业的企业家身上的另一重性格特征。
他认为企业家应该坚持四个自信。第一文化自信,意思是要遵循古代的哲学,履行商道,做生意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第二是行为自信,相信会越变越好,行为也要乐观;第三个是能力自信,要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周边的事情来判断中长短期的结果,要高度警惕,要兢兢业业;第四是政治自信,必须相信政府,和政府步调一致,要学会敬天爱人,不犯天条,不犯众怒。
曹德旺面对青年创业者关于如何创业的问题,他态度诚恳又略带严厉地告诫青年,不要好高骛远。这或许来自于父亲的影响。他回忆,年轻的时候曾问父亲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父亲让曹德旺用心这个字进行组词,并告诉他,所有这些词都做到,就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
他认为自己很“笨”,有一次中午十二点左右时,他在工厂看到一个员工拿一块玻璃出厂,那个员工怕被误解玻璃是偷的,主动向他展示了发票,而曹德旺关注点是这块玻璃没有包装,没有包装不能拿出厂,员工嫌包装费贵,曹德旺说可以不收你的钱但要符合出厂标准,做生意唯一目的不是挣钱,是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这就是曹德旺的商道,尽责排位在赚钱前。他对记者称,“我要坚持我的主业,笨就笨到底。”
曹德旺只有小学的教育经历。和他作为企业家的敏锐判断力之间形成鲜明对比。当被问到,您质疑过自己的判断吗?这位一向习惯于先思考再开口的企业家用罕见的语速给出了答案——从来没有。他不吝于将自己比作常胜将军。最有力的证明来自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欧债危机。两次动荡都被他以敏锐的洞察力提前察觉,迅速行动,最终成功躲过。
曹德旺的话语体系里,归属于佛学和中国古代传统文化这两大知识谱系的词汇高频出现,彰显着他的信仰和文化根基。曾有记者拍过曹德旺的书房,发现摆满了佛经和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他豪华别墅的门厅中,摆放了一本一米见方的硕大《金刚经》。
曹德旺有着豁达的财富观。在他的家门口,有一个象征“聚财”的貔貅雕塑,但是和传统的貔貅不一样,它的屁股上有一个洞,这是曹德旺在定制时专门请人做的改动,寓意有进有出。
【编者语:小时的苦,练就了有担当的曹德旺。一身能量,德配其位,他始终坚持三个信念,也是其人生价值的灯塔------‘国家会因为有您而强大。社会会因为有您而进步。人民会因为有您而富足。’ 在此,老师也愿每位学生,尽早独立,恰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活,自己干,靠人靠天靠祖先,算不得英雄好汉……’尽早管理好自己的日常生活起居,尽早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少让父母操心,以免长辈过多参与,父母上火,你也不开心,致使矛盾冲突加剧,彼此皆不愉快。咱争取自幼学做一个有责任,有担当的人,加油!我的每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