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编辑分享小文【119】

(2022-03-15 12:22:12)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漫谈

        董卿谈父亲落泪:在教育路上,不要指望孩子自觉

央视的《主持人大赛》上了热搜。网友对参赛选手口吐莲花的精彩表现赞叹不已,直呼这简直就是“神仙打架”,而紧接其后的热搜话题就是董卿的点评,言辞温柔又犀利,引经据典、字字珠玑,深入人心,被称作“神仙中的神仙”。有这么一句评论也道出了我的心声:“腹有诗书气自华,很喜欢董卿这个优秀的女人。”镜头前的董卿,身形苗条,气质如兰,谈吐优雅,出口成章。令人不禁好奇,究竟是怎么样的家庭教育才能培养出这般从容优雅、富有智慧的董卿呢?

01、有远见的父母,对孩子都比较“心狠”(不是嘴狠、手狠哟)

父母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就是孩子最初的课堂。董卿曾在一次访谈中,透露了小时候父母对她的教育是十分严苛的。从刚开始识字的时候,父亲就督促她每天抄成语、古诗,再背下来检查。所以上小学的时候,就因为成绩优异,只读到四年级就破格跳级进入初中。上了中学,父亲每天会给她开书单,要求她必须读完多少名著,并且要摘抄书中的精彩句子。当年她的“小鸭脖子”台灯下每天贴10个纸条,是父亲要来检查的功课。董卿坦言,也正是因为父亲当初的严厉要求,自己喜欢阅读的习惯也悄然养成。直到今天,在外打拼,也不肯丢下书籍,她说:如果我几天不读书,会感觉像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董卿曾经无比讨厌父亲的严苛,但是如今却无比的感谢父亲:是父亲让我成为一个内心挺强大的孩子。因为进入社会以后,你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打击,你都需要坚强去面对。所以现在,我发现很多事情我还挺能咬着牙去坚持下来。孩子之所以是孩子,正是因为他们缺乏自律、自觉性,很难坚持去做一件事情。而父母的教育可能严厉,但却能帮助孩子坚持到底。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所有的严厉都是父母的良苦用心,因为他们明白只有忍着疼,才能让孩子飞到更高处欣赏更美的风景。

02、指望孩子自觉,就是对孩子人生的不负责

我们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平庸的?缺乏内驱力。

小时候,有家长追着练琴,有老师看着写作业。成年后,为终于逃离了大人的监护而欢呼雀跃,却未曾料到巨大的空虚接踵而至。

正是因为孩子本身年纪小,不懂自律,不懂坚持,缺乏自驱力,在成长的路上,很容易走了歪路。从小被父母激发、引导的小孩,更有机会发现自己的真正的爱好、特长,并且慢慢沉浸其中,享受这份愉悦和带来的成就感。父母的教育和引导,就是年幼孩子“内驱力”的源头。如果有不负责的父母在教育上偷了懒,仅靠孩子的自觉性,就很容易失控。电视剧《家有儿女》中有这么一个片段:刘星和小雨“控诉”妈妈小时候没有给他们培养出特长,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作家、音乐家。妈妈刘梅嗤之以鼻:“小时候给你报这班那班,想让你学,你自己不学啊!”刘星立刻怼道:“我不愿意学,你就不让我学啦?那时候我还小,我还不懂事,难道您也不懂事吗?您应该从小培养我、教育我,从小您就就得逼着我学……”像刘星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小时候没有积累本领,长大后又怎么能拥有承载梦想的双翼呢?父母的不严厉,自己又缺乏自觉性,最终只能落个“没有一技之长”的地步。

很多人总是会遗憾:如果当初父母能对自己严厉一点,不让放弃学游泳,也不会成为了旱鸭子;如果当初父母能对自己严厉一点,不让放弃练毛笔,就不会连写名字都歪歪扭扭了;如果当初父母能对自己严厉一点,不让放弃练琴,也不至于公司年会上连拿得出手的表演都没有。可惜,“如果”只是设想,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是最真实的结局。

03、快乐教育,并不是让孩子随心所欲

或许有人会说:“我希望给孩子快乐教育。”但,这些所谓的快乐教育真的能让孩子快乐吗?刘欢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谈及自己女儿的教育问题时,直呼“后悔”。原来,刘欢和妻子一直秉持着“快乐教育”的原则,不想强迫孩子去做不喜欢的事情。女儿是一个喜欢弹琴,但是自己却不愿意主动练琴的人。刘欢感叹:“从小没有迫使她学音乐,我觉得有点后悔。其实你迫使她练一练,她可能就很好。有这方面天赋的孩子,还是可以推一把。”我们要明白,快乐教育真的不是放手教育。快乐教育是用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去激发内心的潜能,寓教于乐,帮助孩子克服学习路上的枯燥,度过瓶颈期,真正体验到克服困难后的喜悦与快乐。我们在孩子生命初期,好好指引他们的方向,也不失为是一种快乐教育。让他们将来在这个社会上,拥有可以自由选择的能力,多一份自信与从容,少说一句求人的话。当他们拥有了自主选择生活方式的底气时,这才算真正地拥有了快乐。美国著名作家安娜·昆德兰曾说:有些路很远,走下去会很累,可是,不走,又会后悔。

有时候正是因为父母的“逼迫”,激发了孩子内心的潜能,使得孩子跳出了舒适区,在找到了自己长处所在的同时,也完成了对自我的挑战。而父母不对孩子加以约束和监督,任孩子自由散漫放纵,丧失了“学习”的最宝贵时机。孩子也就无法得到锻炼,最终也无法找到自己喜欢和擅长的事情。

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既没有所谓的快乐童年,也没有一技傍身。”

回望过去,一片混沌,展望未来,一路渺茫,不知前方去往何处。

爱孩子,不要只满足眼前廉价的快乐,而是要“逼”孩子练就一身本领,让他们有资本来对抗生活的风风雨雨。人生如棋,落子无悔,此时不努力,更待何时?

【编者语:上学期间遇到几位良师,那严谨治学之风,至今还刻在我的骨子里。现已过世的政治老师,当时50多岁的老头,高高的个子,永远穿戴齐整,每每政治课,拿把椅子,讲台上正襟危坐,政治课大多不讲就是背,刻版打印的16开卷子,密密麻麻字体,一页一页地背诵,枯燥得要命,不苟言笑的老师,把一个、一个同学拎到讲台前检查,春夏秋冬,课课如此,周而复始,从未看到过他的疲倦,从未见过他的不耐烦,老师的性子是如何磨砺出来的,不得而知,每生每次课背到哪里,他都有详细的记录,当堂完不成的,课下留下,再去他办公室背诵,那真叫一个‘板凳要坐十年冷,背诵没有一句空’;名震一方的物理老师,矮短粗犷,谁曾想到他的作业要求雷人得很,书写除了干净,标点符号的句号必须句圆,不然,就得撕掉重写;英语老师伶牙俐齿,课文每篇背诵并默写,如被他抽查背不过就把英语本子卷起来抽脸,无论男生、女生,导致我上学时虽是语文课代表,但英语才是真正的全校第一,且至今还能背过课本里的某些英文课文……旧岁里的不解、畏惧甚或怨恨,日后变成了感恩,今天我所拥有的点滴成绩,那是恩师的教育,亦是恩师的鞭策,更是恩师的身教山高水长,与日月同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