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分享小文【116】
(2022-03-15 11:07:16)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漫谈 |
李希贵校长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在合适的年龄没有去读好书,待过了这个年龄再去读就难了。更记得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当你的学习成绩不好时,一味的补习是无意的,最好的方法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因此,读好属于你这个年龄阶段的书,其意义不仅在眼前,更在于长远。
而关于读书,大家都知道它的重要,尤其是现在,伴随着新的高考改革,北大中文系教授温儒敏曾说过,再不加强语文学习,将来有可能15%的学生不能答完试卷。既然未来如此看重语文,那么该怎样做,才能引起学生对语文的重视呢?
做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率先垂范。这是我的答案。
不管是“亲其师,信其道”,还是循序渐进的耳濡目染;不管你给他们介绍多少读书的方法,还是强调阅读是多么重要,语文老师如果不是读书的人,又怎能在学生心中撒下读书的种子呢?而恰好,部编教材有这样的设计,正合我意。这样的训练,一是可以应对考试,二是可以锻炼他们演讲的能力,三是逼着他们必须多去读点书,因为有个设计,请列举你最近读过的五本书。这里,我先让他们说说你读过的书,看得出,他们多少读过,但大多还是我们常说的四大名著,而这四部名著,就他们现在十二三岁年龄,有些是看不懂,当然最多的还是儿童文学和一些动物小说。这无可厚非,毕竟他们还小,但随着他们慢慢长大,我想,还是有必要引领他们开始读一些大部头的书了。
于是,我和他们分享了我最近读过的书。一是余秋雨的书。像早期的《山居笔记》《霜冷长河》《行者无疆》以及现在的《君子之道》等。余院长的文化视野,的确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触摸古今中外的文化命脉。
二是梁衡的著作。像他的《把栏杆拍遍》,当然,现在好多出版社把他的文章整合,编辑成适合中学生阅读。商家真有眼光。依稀记得他的《觅渡觅渡,渡何处?》被一位考生借鉴,结果写就的《汀州梅花香》得到满分。可见,读他的文章还是蛮有用的嘛!
三是白岩松的书。像《幸福了吗》《痛并快乐着》《白说》,不得不说,白岩松是中国少有的有思想,也敢于表达的主持人。他的真知灼见,足够让我们学习和借鉴。
四是刘同的书。想《谁的青春不迷茫》系列丛书,满满的正能量,值得我们去读。
五是其他一些充满正能量的书籍。如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你要么出众,要么出局》,辉姑娘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韦娜的《世界不曾亏欠每一个努力的人》等。
分享完毕,看到大家目瞪口呆的表情,我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正如莎士比亚所言,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书,如此重要,阅读从老师开始。但,少年正是读书时。
【编者语:本周末除了讲解期中试卷存在共性问题,计划主要给孩子分享我近期读的《千秋商祖范蠡》、《九死一生的坚持——任正非》、《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