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笑翻大观园的小品演出

(2015-09-29 14:06:14)
标签:

文化

红楼梦

刘姥姥

贾母

王熙凤

http://s4/mw690/0033bv1Gzy6VOfrpFrd43&690

笑翻大观园的小品演出
文|曹声明

 

刘姥姥女婿狗儿,是芥豆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其祖上做过小官,同王夫人家同姓,为了攀权贵便认了宗家。后来狗儿这门败落,二家便断了往来。狗儿家虽然同王夫人连七弯八拐的转折亲也算不上,但是,艰难生活的煎熬,逼得丈母娘不得不拉下老脸,到荣国府去碰碰运气,看看王夫人能否发发善心,给点资助。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真是鸿运当道,王熙凤一时高兴,送给了刘姥姥二十两白花花的银子,让她度过了难关。一到秋收,知恩图报的刘姥姥就急忙赶到荣国府,把刚采摘下的瓜果菜蔬送给姑娘们尝尝鲜。王熙凤对二进荣国府的刘姥姥原本没当一回事,随口说了一句客气话:“大远的,难为她扛了那些沉东西来,晚了就住一夜,明儿再去。”没想偏让贾母听到,说道:“我正想找个积古的老人说话儿,请了来见一见。”刘姥姥见到贾母后,得体的应对,巧妙的奉承,让贾母很是开心,就让刘姥姥住一二天再去。揣摩领导心思,看碟下菜本是王熙凤在贾府得宠的二大法宝,王熙凤知道合了贾母的心,立刻提升了招待等级,安排刘姥姥洗了澡,自己挑了两件随常衣服,令给刘姥姥换上。王熙凤不但是一个善于逢场作戏的好演员,更是一个擅长创造悲喜剧的大导演。她认准刘姥姥是个能逗贾母欢笑的开心果,于是,王熙凤导演,刘姥姥主演的一出笑翻大观园的喜剧小品,徐徐地拉开了大幕!

 

早晨,贾母带着刘姥姥去逛大观园。贾母拣了一朵大红的菊花簪于鬓上,因回头看见了刘姥姥忙笑道:“过来戴花儿”,一语未完,凤姐便拉过刘姥姥来,笑道:“让我打扮你”,说着,将一盘子花横七竖八的给她插了一头。贾母和众人笑的了不得。面对王熙凤的捉弄和众人的哄笑,刘姥姥没有流露出丝毫的尴尬和不满,反而用幽默风趣的喜剧语言来烘托笑场的欢乐气氛:“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体面起来”,当众人笑道:“你还不拔下来摔到她脸上呢,把你打扮得成了个老妖精了。”刘姥姥却乐呵呵的笑道:“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刘姥姥如此积极配合王熙凤的逗趣儿,那是因为讨得最高领导喜欢的含金量高。刘姥姥虽然没有学过什么哲学,但是,物质决定意识的道道,还能无师自通的揣摩出几分来。王熙凤把刘姥姥打扮成头上插满菊花的老妖精,姑且算是演员登台前的幕后化妆吧!

 

凤姐和鸳鸯在吃饭前,悄悄地嘱咐了刘姥姥一席话,又说:“这是我们家的规矩,若错了,我们就笑话呢。”鸳鸯随后又一本正经地叮咛:“别忘了”,刘姥姥也一脸严肃地答道:“姑娘放心”。开饭时,贾母这边说声:“请”,刘姥姥便站起身来,高声说道:“老刘,老刘,食量大似牛,吃一个老母猪,不抬头。”自己却鼓着腮不语。众人先是发征,后来一听,上上下下都哈哈的大笑起来。作者随之惟肖惟妙的描摹了各人的笑态,这笑态是那样的符合各自的性格特点,大有让人亲临其境之感,这可能是一向威严的侯门里众人笑的最为开心畅意的一回。我把它称作为笑翻大观园的小品演出该不为过吧!

 

世上最愚蠢的人,往往就是那些总以为自己比别人聪明的人。自作聪明的凤姐和鸳鸯,认为人穷智也短,轻易就能把这个乡下穷老婆子当做给众人开心取乐的猴子耍,其不知刘姥姥明知是假戏却故意去真唱。道理很简单,演员不认真卖力地演出,如何能挣到演出费呢?事后,刘姥姥语含讥讽的对凤姐和鸳鸯叹道:“别的罢了,我只爱你们家这行事,难怪‘礼出大家’”。凤姐自然听出了刘姥姥的画外音,她忙笑道:“你可别多心,刚才不过大家取笑儿”。鸳鸯也进来笑道:“姥姥別恼,我给你老人家赔个不是”,话既然已经挑明了,刘姥姥笑道:“姑娘说那里的话,咱们哄老太太开个心儿,可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我要心里恼,也就不说了”。刘姥姥这番话的潜台词就是,只要别把我真当个傻子就行了,你我都是为了哄老太太开心这个革命目标,才走到一起的。何必互相拆台呢!那个笑得搂着宝玉叫‘心肝’的贾母,却为此乐哈哈地掏出了大把银子的演出费,至于她最终是否明白这不过是一出忽悠她的双簧戏,这恐怕是永远也找不到准确的答案了!

 

从表面上看,是凤姐和鸳鸯愚弄了刘姥姥,从实质上看,刘姥姥在内心又何尝不在讥笑她俩的愚蠢呢!事后,她在内心一定会这样想:“我装呆卖傻的一番表演,就轻易哄倒了一群蠢人,还轻轻松松哄来了一百两银子,天下还有比这更可笑的事吗?”刘姥姥在大观园里还有一次故扮傻帽的表演,这次不但瞒过了众人,就连许多读者和红学家们也没弄清其中的弯弯绕。刘姥姥和众人来到“省亲别墅”的牌坊底下,刘姥姥道:“嗳呀!这里还有个大庙呢。”,说着,便爬下磕头,众人笑弯了腰。刘姥姥虽是乡下人,但是牌坊和庙宇肯定是分得清的,因为二者的差别太大了,如同谁也不会把猫和狗弄混淆一样的。其实刘姥姥已经把自己装呆卖傻的行径说漏了嘴:“笑什么?这牌楼上的字我都认得。我们那里的庙宇最多,都是这样的牌坊,那字就是庙的名字”。没有任何人提示,刘姥姥已经把牌楼,牌坊讲得清清楚楚,可惜,这群自作聪明的傻瓜们,仍然痴呆呆地愣在那里,想继续往下看刘姥姥的笑话呢!众人笑道:“你认得这是什么庙?”刘姥姥索性把喜剧效果推向高潮,认不得字的刘姥姥故意胡诌了一个名字道:“这不是‘玉皇宝殿’四字”众人笑的拍手打脚。看到这里,聪明的读者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该取笑的不正是这群拿着棒棰当根针的呆头鹅吗?

 

刘姥姥二进大观园,让贾府最高领导贾母“从来没像昨儿高兴”。刘姥姥因此获得了一百两的赏银,以及几批纱绸和一些衣物,可谓是满载而归。刘姥姥因取悦贾母凤姐等领导而得利的言行,大观园里有人表示了极大的蔑视。刘姥姥走后,一向谨言慎行的林黛玉就在众姐妹面前公开嘲笑刘姥姥为母蝗虫。脂砚斋对刘姥姥此行也评价甚低:“贫贱低首豪门,凌辱不计,诚可悲夫”(戚序回后),历来红学家对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评论 基本沿袭了林黛玉和脂砚斋的价值体系。主流观点认为:刘姥姥进贾府,处处低眉折腰,时时讨好奉承,完全丧失了人格尊严,是个标准的老奴才;另一种观点认为:刘姥姥人穷志短,实乃可悲可怜,大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愤青劲儿。咋一看,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但是,我们一旦来个换位思考,就会产生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感觉。是艰难的生活逼着刘姥姥走进贾府,其中的无奈和心酸谁去谁知道,刘姥姥既没谄媚求荣,也没坑蒙拐骗,更没有伤害任何人,她只是凭着自己喜剧天赋,演出了一出笑翻大观园的喜剧小品而已。一个爱看,一个愿演;你欢我乐,皆大欢喜。一个乐哈哈的掏钱买了入场卷,一个喜滋滋的领取了演出费,你情我愿,何怨之有?旁人在一边闲操的那门子心?“天下本无事,庸人自忧之”。世上有了太多的道德审判官,自然就会有了太多的纠结和烦恼。

 

这场演出的最终结局是:利用荣国府权贵们找乐子的心理,刘姥姥挣了一大笔演出费,找到了一条生存之路;荣国府拔了一根寒毛,得到了比腰还粗的回报。贾府树倒猢狲散之际,刘姥姥为报贾府赠银之恩,拼上了自己的老命,四处奔走,终于救出来王熙凤唯一的宝贝女儿巧姐。这一义举足可让所有轻视批评刘姥姥的道德家们羞愧的闭上嘴巴!笑翻大观园的那场喜剧小品早已曲终人散,但是,有谁能知道,在那神态各异的笑靥里,乐而忘忧的笑声中,还隐藏着多少人性的无知和愚蠢的密码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