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mw690/a69f765cgd0b53792a0c0&690
望晴雯
曹声明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用他那支生花妙笔刻画了一大群栩栩如生的可爱的少女形象。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里,有一个光彩夺目的花魁,足可以让读者过目不忘,一见倾心。她就是“霁月难逢,彩云易散’’的晴雯。晴雯虽然是一个“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小丫鬟,但她却是曹雪芹倾其心血,浓墨重彩描绘的一个心仪人物。现在,让我们顺着作者那把辛酸的泪痕去看看,这个十六岁花季的美少女,是如何同命运和强权抗争,又是怎样凋谢在那个冷酷的黑夜里的。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是作者为晴雯闪亮登场所安排的一出重头戏。王夫人在端午节治了酒席,宴请宝玉和众姊妹,因为大家各怀心事,皆感没意思,于是不欢而散。闷闷不乐的宝玉回到自己的房中长吁短叹,偏在这时,晴雯失手跌折了一把扇股,宝玉叹道;“蠢才,蠢才,将来怎么样?明日你自己当家立事,难道这么顾前不顾后的?”未曾料到,宝玉顺口的几句数落,竞遭到晴雯的强烈反击。宝玉的话音刚落,晴雯便冷笑道:“二爷近来气大的很,行动就给脸子瞧。前儿连袭人都打了,今儿又来寻我们的不是,要踢要打凭爷去!何苦来!要嫌我们就打发我们,再挑好的,好离好散的,倒不好?”咋一看这一情节,晴雯的个性太暴躁易怒,真有点不近人情了。奴才做错了事,不但不认错道歉,反而气势汹汹地训斥主人来了,难怪宝玉气得浑身乱战。更令人想不到的是,袭人前来相劝打圆场,她代宝玉赔不是,说了句:“原是我们的不是”晴雯不但不领情,借坡下驴,反而怒火中烧,趁势把劝架的袭人也捎带上一并讥诮起来,晴雯冷笑道:“你们是谁,别叫我替你们害臊了!便是你们鬼鬼祟祟干的那事儿,也瞒不过去,那里就称起我们来了,明公正道,连个姑娘还没挣上呢,也不过和我似的,那里就称上我们了。”听听晴雯这些充满火药味的话语,一般人都会认为这个丫头不仅性格有缺陷,简直就是不识好歹了。但是,当我们把晴雯放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来看,你就会恍然大悟:晴雯的怒火绝非是单纯冲向宝玉个人这么简单的,晴雯挑战的其实是那个等级森严的不公社会,她抗争的其实是那个身为下贱的命运。鲁迅曾经说过:中国历史上只有两个时代,一是做稳奴才的时代,一是想做奴才而不能的时代。封建极权专制制度下,就是一个从上到下搧耳光,从下往上磕头谢恩的社会。偏偏就有那么几个不甘当奴才的异类,敢于直腰昂头说不。晴雯最大的心愿只是想争得一个做人的尊严而已。因此,她鄙视为攀高枝暗中做了宝玉地下情人的袭人,毫不留情地揭穿了袭人‘那事儿’的老底。戳破了袭人献身未能求得荣、连个姑娘没挣上的狼狈相。她痛恨自甘下贱,自愿堕落的坠儿。当大病中的晴雯得知坠儿偷了二奶奶的虾须镯后,气得蛾眉倒蹙,凤眼圆睁,冷不防向枕边取了一支一丈青,向她身上乱戳,口内骂道:“要你这爪子做什么?拈不得针,拿不动线,只会偷嘴吃,眼皮子又浅,爪子有轻,打嘴现世的,不如戳烂了好。”这时的晴雯没有哀其不幸,只有怒其不争。如果我们再往深处想一想就能明白,晴雯要维护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尊严,她还希望身为下贱的丫鬟们都能活得体面,活出风光来。晴雯刚开始向宝玉发火时,明显含有为袭人挨了窝心脚鸣不平之意,只不过袭人劝架时的那句献媚之语惹毛了晴雯,袭人才被弄了个灰头土脸的。晴雯讥袭人打坠儿只不过是为她们的不争气不自尊而伤心恼怒。因为她明白,袭人坠儿的贱行只会为权贵们添加下贱的口实而已。可是,天下之大,能有几人读懂这颗高傲的心?
为了维护人格尊严,晴雯就是一团炽热的烈火,一头暴怒的狮子,更是一堵屹立不倒的铜墙铁壁。在抄检大观园这场凌辱丫鬟们人格的行动中,面对抄检队的淫威,晴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的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尽情一倒”,让抄检队碰了个大没趣。每每读到此处,无人不为这个威武不屈的少女拍案叫好。在权贵们的高压下,大观园里就连宝玉、迎春、惜春这些公子小姐都唯唯诺诺,丫鬟们更是胆战心惊,噤若寒蝉,敢于同主子的权威公开叫板的丫鬟中,舍晴雯其谁?曹雪芹对晴雯的那句“心比天高”的判词,真可谓神来之笔。在芸芸众生都匍匐在地,口诵谢主隆恩的皇民时代,竟有人昂首挺胸地说不,表现出强烈的追求地位平等、人格尊严的意识,此心难道不比天高?当我们看到晴雯尽情地撕扇子,发出嗤嗤的声响时,宝玉、晴雯二人大笑了,读者也大笑了。这是维护人格尊严的胜利,追求地位平等的胜利,更是返璞归真的人性的胜利!
晴雯喜欢宝玉,热爱宝玉,但是,晴雯索要的不是主人的恩赐,而是朋友之间的真心实意,情人之间的纯洁爱情。晴雯知道宝玉最懂女儿心,最怜女儿情,晴雯明白只有宝玉能给她人格尊严,地位平等。因此,她容不得宝玉以主子的身份同她对话,哪怕是一星半点的训斥。这正是爱之深,怨之切。反过来,宝玉身上所放射出的平等自由的人性光辉,不正是因为晴雯、四儿、芳官这些可爱的少女们的烘托,才显得如此光彩夺目吗?
晴雯的性格既有刚烈如火,疾恶如仇的一面,更有柔情似水,温馨可亲的另一面。“勇晴雯病补雀金裘”这一回里,作者为我们描绘出了另一个温情脉脉的晴雯。老太太送给宝玉一件珍贵的雀金裘,没想到只半天功夫就被宝玉给烧了一个窟窿,于是叫婆子去修补,可偌大的一个京城莫说无人会补,就连许多能工巧匠见都没见过这件洋货。正当宝玉为明天无法应付这个破洞而焦急时,心灵手巧的晴雯勇敢地接过了这件看似无法完成的高难工艺。此时,晴雯正值大病之中。作者用电影的特写镜头描绘了晴雯是如何舍命病补雀金裘的。“晴雯只觉得头重身轻,满眼金星乱迸,实实撑不住。若不做,又怕宝玉着急,少不得狠命捱着……织补两针,又看看;织补两针,又端详端详,无奈头晕眼黑,气喘神虚,补不上三五针,伏在枕上歇一会。”当晴雯补完最后一针时,嗳哟一声,便身不由己的倒下了,要知道,此时倒下的不会只有身疲力竭的晴雯一人,还有哪些为她悬着心的痴情读者。在那个不寻常的夜里,晴雯织进的是深情厚爱,浸入的是心血泪水。这是一场灵魂同肉体的激烈搏斗;意志与病魔的生死较量。最后,不屈的灵魂和意志取得了彻底胜利!
《红楼梦》里被誉为西施的只有黛晴二人,黛玉是“病入西子胜三分”,晴雯是“真像个病西施”。凤姐说;“若论这些丫头们共总比起来,都没晴雯生得好”。在美女如云的大观园里,晴雯是美女中的美女。美貌本是女孩子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可美丽生在了晴雯身上却成了惹祸的罪证。王夫人说:“我一生最嫌这样的人,好好的宝玉,倘或叫这蹄子勾引坏了,那还了得!”对握有生杀予夺大权的王夫人来说,她的想法就是法,他有什么想法丫鬟们就有什么样的命运。德、才、貌完美地集于一身的晴雯却为王夫人的这个荒唐的想法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当宝玉偷偷地去瞧看被逐出大观园,身处病危之中的晴雯时,晴雯含着满腔悲愤,向那个不公的社会发出了最后的呐喊;“我虽然生的比别人略好些,并没有私情密意勾引你怎样,如何一口咬定了我是个狐狸精!我太不服。”天真的晴雯可能不会明白,在极权专制社会里,权力就是理,就是法。说你有罪,你就有罪,没罪也是罪。在王夫人眼里,晴雯的美貌是罪,四儿的玩笑是罪,芳官会唱戏也是罪。在封建极权专制社会里,谁能说清统治阶级利用权力这把钢刀屠杀了多少无辜的生命!又有谁能讲明统治阶级借用礼教这把软刀子,毁灭了多少美丽的灵魂?
“俏丫头抱屈夭风流”后,曹雪芹借宝玉之口,在《芙蓉女儿诔》的祭文中,饱含着无限悲愤之情,高度赞扬了这个十六岁花季少女的高洁言行:“其为质则金玉不足喻其贵,其为性则冰雪不足喻其洁,其为神则日月不足喻其精,其为貌则花月不足喻其色。”晴雯受到作者如此崇高的颂扬,实在是当之无愧。徐瀛在《赞晴雯》中说:“晴雯有过人之节,而不能自藏,此自祸之媒也。晴雯人品心术都无可非,惟性情卡急,语言犀利,为稍薄耳,使善自藏,当不逐死。”但是,假如晴雯为了避祸而自藏,那她还是晴雯吗?假如她的骨头软一点,膝盖弯一点,头颅低一点,她也早已泯灭于亿万顺民之中了,又何来永垂文学史册的这一光辉形象?我们的民族永远不会忘记,在匍匐于地的亿万顺民之中,曾出现过昂首挺胸的另一个;在唯唯诺诺的奴才之中,曾出现过锋芒毕露的这一个!她十六岁的花季年华虽然消逝了,但是,她的人性光芒不会熄灭!她的人格尊严永远屹立不倒!仰望历史的天空:她是飘散的那朵美丽迷人的彩云;她是难逢的那轮皎洁明亮的霁月;她是罕见的那只高傲尊贵的凤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蒙新浪博友厚爱,个人新书《史河追梦》现已面市!
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40107173195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