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
曹声明
http://s16/bmiddle/a69f765cgc9f1b370966f&690
月儿明,风儿静,树叶遮窗棂••••••娘的宝宝,睡了那个睡在梦中••••••一首轻柔温馨的摇篮曲,瞬间把我们带回到了遥远的童年。人们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温柔的月光就伴随我们成长,皎洁的明月就陪伴我们一生。月同人相依相行,人同月同喜同悲。地球是我们生活的家园,月亮则是我们心灵的故乡。“把酒问青天,明月几时有?”月亮的起源众说纷纭,我却更加相信,月亮本来就是地球的一部分,后来飞离了地球,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人们总爱把自己的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明月。她不就是我们魂牵梦绕的精神故园吗?虽然我们分离那么久,那么远。
孤独寂寞之感是人类与生具有的遗传密码,人类孤独无奈的愁绪无法排遣的时候,豁达的智者自会找到知心朋友。“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此时此刻,花间的诗人同他的明月花影朋友们,把酒临风,该是何等浪漫潇洒!大诗人的这种人月交融、人月同心的大智慧,大胸怀,绝非是只顾鼻尖前一点蝇头小利者所能参悟的。
失亲之痛则是人生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苏轼同亡妻“十年生死两茫茫 ”,当他与爱妻在梦中偶遇之时,只能是“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一抔黄土,早已把二人隔离成阴阳两界。他那撕心裂肺之痛,捶膺泣血之苦,向何人、往何处去倾诉?“明月夜,短松岗”。因为诗人知道只有明月能听懂他那番凄凉的血泪之诉,也只有轻柔的月光才能安抚他那伤痕累累的心灵。苏轼这种人月同悲的心境,也只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的李清照才能理解。
甜美的爱情,唯有皎洁的月亮才配与她相伴。有了明月,爱情就平添了几分令人神往的朦胧美,柔和的月光恰如轻盈的婚纱,迷蒙的月夜好比温馨的新房。“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望见了月亮,就是望见了心上人的那种欣喜之情,真是只可意会,而难以言传。月光辉映下的爱情,就是人生中盛开的那朵最美的心灵之花。人月同喜同乐,真可谓珠联璧合。
“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 ,他心中那份思亲念乡的忧伤之情,是很难表达出来的,此时,唯有月亮才能代他倾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杜甫两位大诗人的眼里,月亮就是心中最热爱的那个亲人,最渴望的那份温情;月光即是心上凝聚的那丝伤感和忧愁,又是心头失落的那缕孤独和寂寞。这种人月同思同想的浩瀚意境,堪称千古绝唱。
唐朝诗人张若虚,可谓千古明月第一知音。他那首被誉为唐诗压卷之作的《春江花月夜》,读之令人神迷意乱。人们仿佛进入了奇幻的仙境一般。诗中的月即是人,人也是月。人月交织,情景交融。真爱和纯情,就是编织这幅天人合一的神奇画卷的金丝和银线。“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月相知相爱的情感起于何时?诗人困惑不解问青天,“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人月难分难解的情怀何时能了?诗人自问自答解悬疑,“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原来人月相知相爱的情缘只能用无穷已才能完美表达出来,人月交融,实乃其乐融融,其情绵绵。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迫使忙碌的人们很少再有举头望明月的那份闲情逸致了。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名利思想的蔓延,浮躁心态的加剧,一切向钱看的人们对月亮的感情已逐渐淡漠。假如没有了花好月圆天,剩下的只能是月黑风高夜。如果黑夜不弃不离,那么恐惧一定如影随形。那时,人们情何以堪?
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成功登月后,冰冷死寂的环形山,代替了神奇瑰丽的广寒宫,美丽温柔的嫦娥化为了松软的月尘土。宇宙飞船撞碎了人类千百年来的美丽梦幻,好多人以此为由折断了自己想象的翅膀。人们常用鼠目寸光来讥讽短视,其实,好多时候,人们比老鼠的目光远不了多少。现代科技打破了一个古老的神话,却同时为我们展开了一个更加动人的梦幻。据科学家预测,只要我们把全球的军费拿出一半来建设一个充满生机的绿色月球,那么,只要几百年功夫,就可喜见成效。这个关乎全球人类未来命运走向的美丽想象,难道不比只顾个人利益而飞向月宫的嫦娥更加激动人心吗?
性情中人,是人们对有丰富情感人的一种赞美。更高层次则是性灵中人,小性灵是指聪慧灵气,大性灵则表现为与天地相融,万物同心。今天,我们站在李白、杜甫、苏轼、张若虚等巨人的肩膀上,不但应有他们那种天人合一的意境,更应有九天揽月的雄心壮志。让我们在宁静的月夜,再一次举头望明月吧,那是我们心灵的故乡,喷薄美好感情的源泉,诞生美丽梦想的摇篮。
http://s2/middle/a69f765cgc9f1aa4367b1&69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