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蜀相》导学案

(2013-05-20 19:15:46)
标签:

教育

《蜀相》导学案

户县第五中学   王美智

学习目标:

1、杜甫对蜀相诸葛亮的仰慕和惋惜之情,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精神。

2、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3、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4、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5、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6、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学习重难点:

1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两字的作用

2、诗中有关蜀相的典故;诗歌的尾联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内容和过程:

一、.预习学案:

1、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现实主主义诗人。他的诗集众家之长,兼古今之体,又在许多方面有所创新,显得沉厚雄浑,博大精深。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诗史,明清文人推崇他为诗圣

2、《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这首诗通过对诸葛亮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钦敬和对他未能成就更大功业的惋惜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苦闷和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全诗情景交融,深挚悲壮。杜甫的诗歌具有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二、赏析学案: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答:(1)“诗眼分别(2) “二字互文见义,碧草映阶,春光空自美好;隔叶黄鹂,声音空自悦耳。因为诗人思慕的人早已逝去,诗人无心欣赏自然,大好春光只能空自存在,这就突出了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时缺少济世英才的慨叹。

2、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以凝练的笔墨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和才德。勾画了一个有为的政治家形象。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丞相祠堂的寻访,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寄寓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诗人对忧念苍生、济世扶危的诸葛亮极其崇敬景仰,希望在当时安史之乱中也能有诸葛亮这样雄才大略而又忠心为国之人出现为国效力;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生不逢时、抱负难施的感慨。       

 三.演练学案——阅读《杂诗十二首(其二)》

1、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讨论明确:总括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引入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讨论明确:历来人们对陶渊明诗歌中的悲情很少提及和关注,其实陶诗在平淡冲和的整体风格下,有着太多的有关悲情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四类:1.生死之悲,2.士不遇之悲,3.羁旅、离别之悲,4.孤苦之悲.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陶诗中对悲情采取的委运任化的态度与洒脱的情怀深深地吸引了历代的读者,反而使他们忽略了悲情的存在

 

《蜀相》学案

一、预习学案:

1、杜甫,字_________,自号少陵野老。是我国古代最负盛名的_________主义诗人。他的作品犹如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一面镜子,被公认为“_________”,明清文人推崇他为“_________”

2、《蜀相》是诗人经历了坎坷后,弃官入蜀,寓居成都,游诸葛武侯祠时所作。这首诗通过对_________的缅怀,抒发了对这位历史人物的                                            之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慨叹。全诗情景交融,深挚悲壮。杜甫的诗歌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风格特点。

二、赏析学案: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2、颈联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表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演练学案——阅读《杂诗十二首》(其二)回答下列问题

1、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2.分析整首诗歌的思想内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