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四时读书乐》

(2013-12-20 19:27:13)
标签:

文化

学记:元·翁森《四时读书乐》

  

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

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

春光照槛水绕廓,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如何?绿满窗前草不除。

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曦皇侣,只因素捻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及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冬 

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商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诗的解释:

    春光照槛水绕廊,舞雩归咏春风香。 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人生惟有读书好。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译文:阳光照在堂外的栏杆,流水淙淙绕着长廊流过,乘凉归来的人们,沐浴着春风送来花香,一边走一边吟唱着诗歌。停在枝头的鸟儿,那是伴我读书的朋友;漂在水上的落花,可以启发我作出美妙的文章。不要蹉跎岁月,人生只有读书是最好的事。读书的乐趣是怎样的?好比绿草长到窗前而不剪除,放眼望去,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夏新竹压檐桑四围,小斋幽敞明朱曦。 昼长吟罢蝉鸣树,夜深烬落萤入帏。 北窗高卧羲皇侣,只因素稔读书趣。 读书之乐乐无穷,瑶琴一曲来薰风。

    译文:新长出来的竹子垂压着屋檐,屋子四周种满桑树。我的小书斋安静敞亮,射入灿烂的阳光。白天变长了,读完书以后,听听蝉儿在树上的鸣叫;夜晚读书时,灯花一节节落下,还有萤火虫飞入帷帐。只因为向来深知读书的乐趣,我在北面的窗户下闲适地躺着,就像远古时候羲皇时代的人一样逍遥自在。读书的乐趣是无穷的,好比沐浴着煦暖的南风,用瑶琴来弹奏一曲。

    秋昨夜庭前叶有声,篱豆花开蟋蟀鸣。 不觉商意满林薄,萧然万籁涵虚清。 近床赖有短檠在,对此读书功更倍。 读书之乐乐陶陶,起弄明月霜天高。

    译文:昨天夜里,我听到了庭前树叶落下的声音,篱笆上的紫豆花开了,蟋蟀在鸣叫。不知不觉,原野里已到处是秋天的气息,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都含着冷清的意味,一片萧瑟的景象。床旁多亏有一盏矮灯,就着它读书的效果加倍地好。读书的乐趣很令人愉悦,好比在高远的秋夜里,起身来赏玩明月。

冬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 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译文:树木凋零,江河干涸,群山枯槁;在这辽阔的天地间,我正可以看清“真我”的本质。我坐在那儿,展开书卷而读,灯光摇曳,映射在墙上,墙壁好像也跟着在晃动;我高声朗读着图书,外面雪得很大,半夜里,我的房顶全被积雪覆盖了。地上的火炉里,炭在燃烧,锅里正在煮着茶,我就在四壁放满了图书的空间里读书。读书之乐到哪里去寻找?就在这寒天雪地,且看那几朵盛开的梅花,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天地孕育万物之心。  

翁森的这一组四首七律诗思想性好,艺术性强,把读书的乐趣发挥得淋漓尽致。读起来琅琅上口,感人至深。他提倡的快乐读书法,不但在仙居,就是在台州、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都很大。我小时候就读过这组诗,60多年过去了,至今记忆犹新。听父母说,他们小时候就读过这组诗。亲戚家的中堂板壁上,写有这四首诗。邻居家的眠床上也写有这首诗。真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据说现在台湾的语文课本中仍有这组诗。

翁森,字秀卿,号一瓢。宋末元初,仙居双庙乡下支村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他从小就喜欢读书,长大后,经史子集,无书不读,融会贯通,博采众长,自成一家。他读书不死记硬背,也不钻牛角尖,重在理解。他经常读得津津有味,若与书中说的具同感,起共鸣,就手舞足蹈,仿佛先得我心,身临其境,感到非常快乐。他读书不为求取功名富贵,对名利也看得很淡,但他从不吝惜自己的知识和学问。有人向他请教经义,他就旁征博引,滔滔不绝,经文和注释一字不漏。有人向他请教历史典故,他就上下数千年,洒洒如贯珠,恨不得把自己胸中的珠玑倾囊相赠。人们尊敬地称他为“翁书橱”或北庐先生。

元代以前以科举取士,特别是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书中自有千盅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发表之后,读书求仕之风席卷全国,台州人的读书积极性空前高涨。有宋一代,台州中进士者多达587人,堪称极盛。可是,入元之后,统治者自以为“马上得天下”,读书无用。废除科举,以吏为师;九丐十儒,以儒为耻。殷实豪富之家的弟子都不读书。翁森认为,一个没有文化的国家不可能繁荣昌盛,也不可能长治久安。经邦济世,没有文化不行。他在元世祖至元(1271-1294)年间,于仙居东南崇教里创办安洲书院,以儒家学说教化乡里,并采用朱子在庐山白鹿洞书院制订的学规来管理学生,把书院办得红红火火。他既当山(校)长,又当老师,呕心沥血,滋兰树蕙。跟他读书求学的人,先后累计800多人,使穷乡僻壤的仙居,耕读之风“彬彬称盛”。翁森除了喜欢读书、教书之外,还喜欢写作,著有《一瓢稿》,内有《四时读书乐》一文,脍炙人口,被选编入民国时期的初中国文课本。翁森创作的这组诗在后代读书人中影响深远。明代画家文徵明曾以这首诗为题材,作《四时读书乐》。除蜚声全国的《四时读书乐》外,至今尚流传他的诗作有《春暮即事》、《夏日书怀》等多首。

另外,朱熹在泰宁县读书处题壁的四时读书乐诗为五言绝句四首,现录下: 

晓起坐书斋,落花堆满径。只此是文章。挥毫有余兴。(春) 

古木被高阴,昼坐不知暑。会得古人心,开襟静无语。(夏) 

蟋蟀鸣床头,夜眠不成寐。起阅案前书,西风拂庭桂。(秋) 

瑞雪飞琼瑶,梅花静相倚。独占三春魁,深涵太极理。(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