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

(2013-12-26 11:51:54)
标签:

过程性资料教学反思

教育

分类: 2013小课题

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的教学反思

东城第一小学        赖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有趣的图形》中的内容,教材从描(画、印)出简单几何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联系。这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本课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之后进行教学的,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本次教学活动我以“边学边交,自主领悟”的教学模式呈现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时,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比较关注自己周围的事物:对本课所学的图形已有了一定的认知水平,大部分同学已能够初步认知和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同时,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只是没有系统的辨认标准,同时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概念界定不清。

基于此,在导入新课的活动中,我没有从零开始,而是以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设置了导趣的情境,并以挑战性的语气设置问题情境,先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经验“找一找,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 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教学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接着我又出示自制教具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记住这四种图形的?” 创设了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找一找、摸一摸的学习活动,既注重让学生以自己内心的体验来学习数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意识,又使学生初步感知这些实物 (模型)的表面,获得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为学生在下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更好地体验出“面”在“体”上,作了很好的铺垫。然后我又通过引导学生比较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异同,深化了对两类图形特征的认识,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到“面”由“体”得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特别是通过让学生充分参与操作性和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等逻辑思维能力。在学生初步学会了从“体”上找“面”的方法,弄清了“体”与“面”关系的基础上,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找出怎样利用物体来描出平面图形的策略,既体现了教学设计的层次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的意识,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通过提问“在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这些平面图形”,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把所学的新知运用到现实生活中,使学生觉得学习数学有用,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的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最后我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具体案例反思:

我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课堂伊始我用以学生感兴趣的机器人和富有童趣的语言设置了导趣的情境,并以挑战性的语气设置问题情境.创设了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先让学生来根据自己的经验“找一找,说一说自己已经认识的图形”。例如:“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也想和我们一同学习(学生们用好奇的目光在在教室里的寻找)”,课件出示机器人多多(学生们一阵兴奋的欢呼“啊”、“哇”)“淘气的多多把老师带来的四种图形朋友藏在了自己的身上,(学生不怀好意的笑)你能把自己认识的图形找出来吗?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同伴交流、急着举手汇报。当我在全班汇报后,出示课件进行小结回顾时,学生们都聚精会神的跟着课件的演示来确认自己找到的图形。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们都不想输给同伴,在观察寻找中认识图形,积极交流。在导疑导学中我利用直观又精美自制教具吸引孩子们的目光,再以童趣和富有挑战性的语言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投入到探究学习中。如: “如果老师把这些图形从课件中请出来,你还能认出他忙吗?(能)看看它是谁?你是怎么认出它的?(学生们又是一阵欢呼,可能是因为教具做得比较精美,吸引了他们,也可能是因为我用了比较童趣的语言,让学生觉得这是个图形很可爱)”话音刚落,学生们纷纷举起了手。“我喜欢三角形,它尖尖的”、“我喜欢圆形,它圆圆的,不扎手”“我喜欢正方形,它方方正正的。”……“我们的小客人多多也喜欢其中的一个图形,还为他写了一首歌。你知道是哪个图形码(学生大胆猜测,再次引起他对图形的注意)?猜得对不对我们来听听(课件播放,《小小智慧树》的开场歌圆圆圈”学生投入的跟着唱起来,跳起来,同时也舒缓了一下学习的情绪。当我挑衅的说”你能为你喜欢的图形也写一首歌吗?学生们兴奋地小眼睛闪着光,思索着……学生在学中感悟四种图形的特征,在悟中思索,在全班交流中,交流、倾听互动学习。在交流互动探究新知这一环节的难点突破里,我又创设了“机器人多多邀请大家去上海音乐厅看一场神奇的表演”时,大大的调动了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带着神秘的期待和高涨的兴趣,积极地参与到为挑战性目标奋斗的小组实践活动中。如:学生们好奇的看着屏幕,我随即出示任务表“但要完成多多交给我们的两个任务:一:制作图形门票,二:拿着图形门票顺利通过多多竞技场。有没有信心完成任务?同学们异口同声的回答:“有!”学生们积极地投入到制作门票的活动中,在活动中自主的交流着:“怎么做?”

一节课我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创设出富有童趣教学情境,使学生们兴趣使然,积极地投入到一环一环具有挑战性的自主交流学习活动中。没有了无趣的喧闹,和散漫的小动作。只有一群玩中乐(交流体会),乐(交流体会)中思,思中学, 学中悟的小学者。  

教学中的优点:

1.   导趣的环节的情景设计别具匠心。为了激起学生的兴趣,我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捕捉孩子们的兴趣点,包括事物、语言、情感等方面。

案例片段:

师:“今天,有一位小客人也想和我们一同学习。”

  (学生们用好奇的目光在教室里寻找。)

   师:课件出示机器人多多。

(学生们一阵兴奋的欢呼“啊”、“哇”)

师:“淘气的多多把老师带来的四种图形朋友藏在了自己的身上。”

  (学生不怀好意的笑)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自己认识的图形找出来吗?”

(学生积极地观察、与同伴交流、急着举手汇报。)

 全班交流说一说:

生:“我找到了圆形,是多多的眼睛”

    “圆形还有手”

    “我找到了正方形是多多的头”

    “我找到了三角形是多多的鼻子”

    “我找到了长方形是多多的腿和胳膊。”

    “还有身体。”

像这样学生在充满趣味和挑战性的活动中,身心参与,思维被激活,充满了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2    在“边学边交,自主探究’”的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活动中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教学例题时则主要用到操作实验的方法,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体会“面在体上”,在操作实验过程中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通过“摸、看、描”,在获得直观感受的基础上,进一步辨别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合作实践活动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中的不足之处:

1.                 开门见山的新知探究学习,对于孩子来说学起来不难,但同时也有一些遗憾,即新知切入太早,孩子还没有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新知已过,学习效果不是很理想。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上课后的前5分钟,孩子正在调整身心,逐渐进入课堂学习阶段。所以一节课中新知教学不宜切入过早。

2.                 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不好把握。如果太过于牵强的控制学生的自主交流时间,那么交流学习的有效性就受到了质疑,如果放任自流,那么有可能一节课的学习效率也会受到影响。                                                                                        

3.                 对一些小组合作交流意识差,不善于表达、不善于倾听的同学的关注与引导还不够。

改进措施:

1.     课堂教学时注意把握孩子最佳的学习时机,在孩子注意力充沛的时候,让孩子进行有效地新知学习。

2.     给孩子留足够的时间进行有效的交流学习,让孩子在交流中进行自主探究,自主领悟,教师做好引导者的角色。

3.     在孩子的自主交流中,教师适时的引导孩子在思考中交流,在交流中倾听学习,多关注一些不善交流,不善于倾听学习的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