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镇三关志》载:
慕田峪关"永乐二年建"(1404)。“边城八十一里半,嘉靖三十年建。附墙台四座,嘉靖三十年建(1551)"
“空心敌台四十四座,隆庆三年至万历元年节次建"(1569一1571)。
慕田峪长城不是徐达修建的。徐达死于1385年,比慕田峪建关时间要早16年,不可能修建慕田峪关和边城敌台。戚继光生于嘉靖七年(1528),慕田峪关也不是戚继光修建的,边城和附墙台更不是戚继光修建的。边城和附墙台修建于嘉靖三十年(边城和附墙台应该是延用当时的蓟镇总兵官成勋修建的)。此时的戚继光是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浙江都司佥事,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到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戚继光一直在山东、浙江、福建沿海一带抗击倭寇,而不是镇守蓟镇和昌镇(包括慕田峪)。慕田峪的空心敌台应该是在戚继光建议和规划下修建的,但不是他直接负责修建。隆庆二年(1568),朝廷任命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昌保练兵事务。隆庆三年(1569)任命戚继光为蓟镇总兵。此时昌镇、保定镇已从蓟镇中分离出来,以加强京畿防卫。虽然戚继光总理蓟、昌、保三镇练兵事宜,但无权节制昌、保二镇,当时的昌镇总兵官应该是杨四畏。隆庆三年,谭纶在《分布兵马以慎秋防疏》中,对蓟、昌二镇的秋防责任有明确的阐述:
"总督侍郎臣谭伦驻密云,巡抚都御使刘应节驻遵化,当秋防之日,各往来督理一十四路军务,遇警,各随营调度"。“昌平镇三路,边长四百六十里,属总兵官杨四畏镇守、兵备佥事宋守约整饬地方”。“蓟州镇十一路,边长一千五百五十七里,俱系总兵官戚继光镇守地方”。这里明确指出,蓟、昌二镇秋防总负责人是谭伦和刘应节,没有戚继光,他作为蓟镇总兵,主管蓟镇。总兵杨四畏主管昌镇(副总兵程九思分管黄花路)。隆庆五年(1571),总督刘应节在《报空心台功疏略》中讲:
"查得隆庆三年春防起,至五年春防止,各路造完敌台数目,及据总理戚继光、镇守昌平总兵官杨四畏各呈报相同”。这又把戚继光与杨四畏并列,两人各报各的造完敌台数字,如果戚继光负责昌镇敌台修建,他一人上报就可以了,无需昌平总兵再上报。由此可见,戚继光在隆庆三年后既没有节制昌镇,也没有负责昌镇敌台修建。所以慕田峪长城的空心敌台不是戚继光修建的。(慕田峪长城办事处在组织员工施工时,发现一块刻制于明朝隆庆三年孟秋的石碑,碑文301个字,详细记录了当时修筑长城的官员组织名录。这些人上至"总督蓟辽保定等处军务兼理粮饷,兵部左侍郎兼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的谭伦、巡抚、巡按、都督,下至通判、千户,以及管修台、管石塘、管砖窑、管木作的各把总、副千户、百户,详细备至,并没有戚继光的名字。在昌镇黄花路渤海所城衙门记功碑中,记录了当时修筑长城的官员名录,有黄花路副总兵程九思、黄花城守备指挥佥事李世臣、渤海所守备指挥佥事程照……等十余人,也没有戚继光的名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