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2-12-21 08:54:12)
标签:
杂谈 |
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阅读能力是基础,没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没有一定量的阅读积累就不可能有很好的的表达能力,语文能力也无从形成。阅读能力是对语言的吸收理解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是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查找资料、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让学生尽快阅读、爱上阅读实际上就是给他一生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很多学生语文不行、数学不行、英语不行,其实归根结底,往往就是阅读能力不足所致。教育学家们也发现,儿童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绩有密切的联系。学生的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阅读越早开始越有利。
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一要义。那么,如何培养小学二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对此作了一些试探。
一、
阅读教学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重要任务,特别是在母语教育的起步阶段发挥着奠基作用,直接关系到识字、写作、口语交际教学等各方面。因此,尽快尽早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母语教育的重大举措。新课改的实施,让学生在一年级就可以认读了大量的生字。识字是为了阅读,当学生大量识字之后,他们迫切希望读更多的书,希望教材和老师能给予他们及时的指导,以便尽快进入阅读,学会阅读。为此,二年级语文教材教学重心从识字向阅读过渡,指导学生阅读方法,训练阅读能力。在二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安排了在阅读基础上了解内容、圈划词句、边读边想等内容,在第二学期,教材进一步安排了理解词语、展开想像、提出问题、摘抄词句等项目。每个阅读方法项目都安排了两个单元时间进行训练。这样的安排,既突出了重点,又做到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因此,教师要领会新课改的理念,把握好新教材的特点,不折不扣地系统进行阅读方法训练,为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打下第一根桩。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在阅读中感悟,在阅读中锻炼语感,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二、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语文课堂学习主要的就是学习阅读的方法,阅读方法是对人们阅读实践活动的归纳和总结,反过来又可以对阅读活动进行有效的指导。在小学阶段,和语文教材相配套,每个年级都有一本课外阅读的书,这本配套教材各年级每学期分别收录了几十篇精美的课外阅读文章。我们可以在阅览课上,充分利用这本配套教材,运用在语文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扎实进行阅读方法的实践。让学生读读、划划、议议,在实践中牢固掌握所学的阅读方法,举一反三。由于课外阅读课文数量比较多,所以可以主题阅读的方式进行多篇课文的阅读。比如,在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课外阅读书上有《蚂蚁和小鸟》等几篇文章,这几篇课文我把它们概括为同一个主题:互相帮助。这样,几篇课文一起来阅读,既让学生运用方法学会了课文内容,锻炼了阅读能力,又深刻地懂得了道理,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三、
此外,阅读技巧指导还包括如下一些内容。如: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材料,做到由易到难;先读单篇短章,再视具体情况读简本巨著或“大部头”某些章节;先精读,侧重于阅读理解、领悟与分析,后略读,侧重于快速地捕捉某些信息。
四、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送给学生自能读书的金钥匙。我认为,语文水平的提高无论怎样都离不开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正如杜甫所说的那样“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同时我也认为,知识的获得跟广泛的阅读积累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也需要在大量的课外阅读实践中完成。阅读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最基本的学习能力。“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教人以智慧,给人以精神,助人以力量。让我们真正重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让学生的自强之梦从阅读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