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转——繁体字实例分析(上)

(2013-12-30 10:20:50)
标签:

转载

分类: 文章篇

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侵多也。
——《說文敘》
若夫理財正辭,百官以治,萬民以察,莫大乎文字。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蓋小學者,國故之本,王教之端,上以推校先典,下以宜民便俗,豈專引筆畫篆、繳繞文字而已。茍失其原,巧偽斯甚。
——《國故論衡·小學概說》

五十多年前,一些在華夏大地上傳習了兩千餘年的漢字字形退出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如今,我們周圍的環境中早已少見傳統漢字的身影。它們或潛伏於故紙堆中,或在書法條幅上延續生命。對大部分人而言,它們很陌生。我們知道,在上世紀五十年代中國大陸的漢字簡化中,許多原本分擔不同義項的方塊字被合併為一個,成爲我們今天常見的簡體漢字。於是,簡繁轉換又存在一對多的現象。今天有許多人問:這種現象是語言文字的進化還是退步?

記得以前上北京新東方的考研英語單詞課,一位老師不斷給我們灌輸這樣一個理念:英語是細膩的,而漢語在很多方面較爲粗糙。他擧了很多例子,比如,“insist”“persist”翻譯為漢語都是堅持,但從前綴可以看出,這兩個詞絕對有不同的意思。我當時就想反駁他:你憑藉這幾個單詞的差異就說漢語粗糙,那麽英語中叔伯舅姑姨嬸都不分,又精緻到哪裡去了?更恐怖的是,連兄弟姐妹都要加“elder”“younger”才能區分!一個民族的語言是本族文化的深層表現,不同民族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怎麽能根據使用習慣上的小小差別就判斷語言優劣呢?更何況是針對自己的母語!

但這個事情的確讓我想到了語言的精緻問題。漢字簡化把卸嗯qR不相及的字簡化成一個,是不是對漢語文字表達的精確性造成了損害呢?當年參與簡化工作的都是學界大師,後生小輩不敢妄加評論。但是,由於當時強大行政力量的干擾,也許有些事不是專家學者能做主的。漢字也許當簡,但是,在那個過激的年代,我們的漢字簡化是否也過激了呢?

當然,在漢語的演化歷史上,有很多曾廣爲使用的字詞義,由於後來脫離了人們的生活,最終遭到捨棄。比如,我們華夏民族在三千多年前已經進入農業社會,種植業和畜牧業在先人的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那時候的語彙中,對植物和牲畜區分得極細。我們看先秦詩文,會強烈感受到這一點:絕大部分的生字,都是動植物的名字。但後來隨著生産的發展,當這些事物在先民生活中不再佔據那麽重要的位置,那麽不論黑馬黃馬三嵗的小馬,就統統稱爲了。這類變化是自然發生的。

秦始皇滅了六國,統一文字,是把各國文字廢除,以本國文字為準,簡化為小篆。後來小篆演化成漢隸,漢隸演化成楷書,這套字形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繁體漢字。此後兩千多年間,漢字的字形十分穩固,基本沒有發生變化。我在這裡不想說漢字字形發展史,也沒有那個知識儲備。我想說的是,漢語和漢字在幾千年來有許多變化——一些偏激人士的復古言論是不可取的。按照他們的説法,我們都用甲骨文好了。中國人崇尚中庸,任何事情都不是那麽絕對,沒有形而上的好與不好,合理就是好。一個真正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人,是不會太偏激的。

就漢字演化的大趨勢來看,我認爲有這樣兩點,需要辯證地來看:
一、漢字絕非單純地走向簡化,即使就字形而言,也不是如此。書法中的簡筆,是藝術審美的特殊需要,不能作爲一個普遍的使用趨勢來加以探討。至於民間的俗字,首先有一個地域性的問題:這種字形是否為全民族普遍接受;其次有時間性的問題:這種字形是穩固了下來,還是流行一段時間就消失了;第三有行業性的問題,有些行業出於工作需要,把特定的漢字簡化作爲頻繁使用的符號性文字,和行業之外的使用毫無關係。我們發現,以上兩者作爲簡化大趨勢的論據並不充分。事實是,在楷書字形定型之後的兩千年間,它都是一個相當穩定的存在。
二、同義字的合併,往往傾向於使用字形較簡單者,這是語言健康發展的體現。有時古字和後起字並存,同音同義,除了文必秦漢的老學究,大抵都是把其中的一個字請出了歷史舞臺。但是我們也要看到,這種情況其實只是對漢字繁化趨勢的一個補充調整。上古字少,爲了表意的更加精確,漢字的總字數逐代增加。後世出現大量的假借字、轉注字、形聲字,都是為補充漢字的表意不足而出現的。如漢字偏旁中爲數最多的”“”“”“”“組成的形聲字,都分別具有金木水火土的性質,是作爲其音旁的本源字沒有的。隨著認識的發展與生産的進步,總有一些嶄新的客觀事物進入人們的視野,這時,就需要造新字來準確表達它們的意思,當然也不只限於造名詞字。實際上,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不論其語音、語法、語彙、文字,恐怕都不是一個簡單的簡化大趨勢所能概括的。簡化繁化,同樣也沒有形而上的好與不好,要根據其合理性因素加以評判。

我想到去整理一篇專文,不再針對某輸入法——也就是以下的文字,共九十條。全文老老實實地辨析一些常用字的源流和差別,旨在普及關於傳統漢字的認知,同時引起一些對簡化工作得失的思索。至於繁簡正統問題,不在本文的討論範圍之内。

正文:

1。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只指帝王的配偶,如皇后太后等。表示後面的意義時,通常使用的是

2、 。在傳統漢字使用習慣中,只是指里程,是計量單位,另組詞如鄉里里弄等。而表示諸如裡面的意思時,要用。但是目前港臺同胞大多已用代替較難寫的
(網友laozhongchen補充:两个字,臺灣取為正字標準,香港按小篆寫法取作正字標準,所以港臺使用並非完全一致。)

3、在表示面容之類的意思時,要用。在表示麺食的意思時,要用。因為麵是用麥子做的,沒有這個形旁,我們吃方便麵就是吃方便臉^_^
還有像“××大麯,因為用糧食發酵,所以要用而不是彎曲

4、在表示發送發財的意思時,用。但是在頭髮”“毛髮中,用就不對了。這兩個字根本不是一回事。
老外在大陸學漢語時大概會發暈:怎麽恭喜發財歡迎理髮是一個字,而抹臉用的粉竟然不是叫面粉呢?
這時,我們就要耐心給他解釋……

5特徵徵象徵兵徵詢徵稅,不是征討長征跡象召求詢問證明的意思,征行征伐的意思。二字的起源完全不同。

6,在簡體中是二點水。傳統上,本來三點水的這個是正體,但簡化方案中由於它多了一個點,過於繁瑣,被廢掉了。(也有無緣無故被廢掉的,比如,以前是的正體。還有,是的正體。目前港臺也是多用,如休閒空閒閒聊。。。)
但是,在表示衝擊衝撞面對衝要這些意義時,應該用。如: 衝動”“衝鋒”“衝啊等。
在表示水流湧動,如沖洗沖刷,或者直飛而上,如一飛沖天時,用。在道家術語中,也用表示一種空虛的狀態,武俠小説中如沖虛道長者是也。

7”“絕對不是一個意思。指臟器,如心臟”“肝臟”“腎臟等。而指不乾淨,如髒亂”“髒話”“骯髒”“弄髒等。中國人的心臟;)

8、在表示干戈干涉若干天干地支時,用。而表示乾燥乾旱”“乾裂時,要用。表示樹幹”“骨幹的意思時,要用,說幹掉他的時候,也要用。這三個字可不要混哦^_^

9、 字一般是不用的。在表示往復恢復回復報復等意思時,用;表複雜重複繁複等意義時,用
二字同源,差異微妙。如重複複習,微軟拼音也會搞錯。其實,的本義是重衣,有重疊義;的本義是往來,帶有方向性。按照本義引申,就不會犯錯了。

還有。香港網友serafins告訴我說:反覆不是反復複習不是復習。回復 revert;回覆reply。在粵語中,複、覆 FUK^7 (高入),復 FUK^9 (低入),不會混淆的。
大家看,一種語言的文字是和它的語音形式相適應的。我們的祖先不會把亂七八糟的同音異義的東西擠到一塊,然後造一些亂七八糟的字去對應它們。古人的造字是嚴肅的。而粵語由於保留了相當部分的中古發音,是以在語音層面就把這些字區分得很清楚。而一些現行的多音字,有時是本來不同的字簡化為一個而造成的多音,比如佣金中的是去声,繁简一致;但佣人”“女佣”“雇佣兵中的是阴平,應該作

說到語音,我們要知道,漢語四聲本來是平、上、去、入。大約在宋末元初的時候,入聲開始在北方消失,叫做平分陰陽、入派三聲。到明末清初的時候,北方的入聲基本Disappear了,所以我們現在普通話的四聲叫陰平、陽平、上聲、去聲。但在華南六大方言中,大多還保留著入聲。
我們現在的普通話,是滿洲人學説漢話的發音,由漢語的東北方言過來的。現在的北京話也不是本來的北京發音,而是在清兵入關以後形成的。北京城的前後左右都不說北京話,千百里程外的東北三省發音卻和京音極爲相似,説明了這一點。

10、在表示或者姓氏的意思時,可以用,而在表示多餘之類的意思時,必須用。我不知道簡化字表中怎麽有這個字,但打繁體字最好還是採用而不是

11在傳統上是完全不同的字,現在卻簡化成一樣的匯入匯流;而,今組詞如詞彙語彙等。
另:現在有商家如滙豐銀行,我不清楚的確切含義和起源,感覺看起來像是的異體。望達人告知。

12、在表示爭鬥的意思時候,應當用;在表示一斗兩斗的這個計量單位,或者北斗七星時,才可以用

13、古漢語中是分得很清的。當表示才能人才的時候,用。按照《王力古漢語字典》中的註,木有用叫做材;物有用叫做財;人有用叫做才。三字同源。,可以輔助理解。
至於作副詞剛剛這個意思解的時候,就應該用。在古時,這兩個字有時相通,但正體是。現在由於字筆畫過於繁瑣,似乎很少人使用了。

14,在上古不單用法不同,讀音也不同。作介詞講的時候,多用,表被動和比較。如甚於勝於至於等。但是根據王力先生的講解,在表示至于某地時,多用。備參考。
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似乎只在姓氏中使用。要不就是古詩詞中的語氣詞了。雖然有時也用作感嘆詞,如於戲之類。

16同源,字後起。灌注義,如注入注視關注賭注等;記載義,如註釋註冊等。簡體字把字簡掉了,我認爲不合理,是一種退步。

17本義是在水中行動,如游泳;又指水流的段落,如上游下游;另外還作爲姓氏使用。在表示旅遊交遊遊民等意義時,應當用走之旁的。所以西游記應為西遊記

18”“用法不同。字後起,用來表示署名,所以簽字”“簽寫”“簽發”“簽單”“簽訂”“簽證”“簽名”“簽到要用。其餘表竹籤”“牙籤”“書籤”“標籤”“求籤”“抽籤等義仍用

19、表示僅僅正好這個意義的副詞,可以用”(FT!)。其中常見的有。但是這些字,又統統有其他的意義和讀音,比如又表示恭敬的,如祗奉又讀如qi2,表神,如神祇又指僧尼所穿的衣服;本義指穀物開始成熟;作爲量詞,與相通,又作爲語氣助詞,經常出現在先秦詩歌的句尾。。。這些都不管,習慣的用法是:副詞衹是只是(現在用的越來越多);量詞一隻

20的本字。但是在現代漢語的使用習慣中,表度量單位的那個取代,如厘米失之毫厘,謬以千里等。而表這些意義時,仍然用,如釐定

21指眼睛明亮,引申為明白。在這個意義上,相通,如瞭解”“明瞭”“一目瞭然”“瞭如指掌等。但是在其他方面,都不能代替。而且本身也有不能代替的用法,如瞭望瞭亮等。

22”“”“三字需要區分。指繪圖,如畫畫;又指簽署,如畫押;又指筆畫。在說整齊畫一時,似乎應用,有人也用。。
多用在劃分計劃劃傷劃火柴等詞彙中。則指划水前進,組詞如划船;又指合算,組詞如划得來,這是不能用來代替的。

23”“不同。本義為地支的第二位,丑牛是也。由於地支也用作表示時辰,所以也有丑時。在中國傳統戲劇中還有丑角則指醜陋醜惡家醜等意義。

24音同義近,雖或可通,但在文獻上用法各見特異之處。說文解字:丰,艸木丰丰也,取草木壯盛樣子為義;又豐,豆之豐滿也,取祭品豐盛為義。因此,雖都具多、富的意思,本義卻未盡相同。今日用法上,多作的假借字,作神態解,如:丰神丰姿丰采丰儀等。則多作積多盛大的意思,如:豐功豐年豐富等。另武當名人張三丰,則不用字。亦有因其音同義近,直借的異體字。
(摘自中華民國教育部在綫國語辭典的辨似

24、需要正名的是,並非的簡化字。在古代字就已出現,是的假借字。它在後世演化出來,用作表示念“zhe”的那個語助詞。這樣,字就專門用來表示它本來的著作意義而不必兼職了。現在中國大陸的用法是正確的。而臺灣的字表把作爲正體,“zhu4”“zhe”“zhao2”統統用一個來表示。我猜是由於字在歷史上的使用不夠普遍,但是這種對正體的堅持並不科學。聽説香港就不這樣用法。

25不能混。在弔唁一弔錢這兩個意義上可以通用,但亦多用的本義是哀傷,故組詞為弔喪等;的本義是懸吊,故組詞為上吊”“吊燈”“吊銷等。

26”“本不相同,後世有時把用作的異體字(畢竟筆畫少好寫嘛)是象形字,指小桌子,組詞如茶几”“几案”“窗明几淨等,是萬萬不能用代替的。

27”“”“。在作繩索義時,三字相通,引申為捆綁囚繫,組詞如纍紲”“纍臣”“傷痕纍纍等。用作疲勞牽連負擔等義時,應用,組詞如連累”“虧累”“勞累等。另外傷痕累累似乎也常用,在Google搜索:
關於傷痕纍纍大約有87,3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傷痕累累大約有311,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看來如今用累累的更多。

28”“的用法是有分化的。指陰險狡猾的人,多用,如奸商奸人老奸巨猾等,另外漢奸這個意義上也用。幹違法亂紀的事情,我們稱之爲作奸犯科,這時也應用。而在姦淫這個意義上,我們大多用,組詞如通姦強姦等。

29”“雖然在表示黴菌發黴這個意義上通用,但字晚起,正體應是,組詞如黴壞”“黴黑”“青黴素等。但是,倒霉”“霉頭”“霉氣”“等,似用較多。比如用Google倒霉
關於倒霉大約有224,0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倒黴大約有16,500 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網友 易江山 補充說:"倒霉",臺灣一般用"倒楣",也是有典故的,就是應考失利,把門楣上的旗子放倒,表示邭獠豁.霉頭”“霉氣”“的用法是對的,因為""字的確有不好的意思;只有"倒楣"不用"倒霉",否則負負得正,倒霉卻變成好事兒了!

30”“”“作爲江蘇和蘇州的簡稱,是我們所熟悉的,它還指植物名,引申為穗狀裝飾物,如流蘇。在甦醒”“復生的意義上,”“相通,以為正體,組詞如復甦”“甦醒等。至於簡體噜苏轉換為繁體是嚕囌,下面有網友介紹,此處略。

31”“不同。指用於祭祀之高臺,如天壇”“地壇;又指法場,如七星壇;又指某種團體的總稱,如文壇”“影壇等。則指瓦製容器,組詞如酒罈。另外作量詞也是用,如一罈兩罈

32”“同義,但具體使用中好像有地區差異。通過搜索Google發現:
關於線大約有9,600,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關於綫大約有326,000頁繁體中文搜尋結果
應該是臺灣用較多,而香港用

33、關於”“,除准許這個意義上用外,其餘一律用

34”“的用法有區別,在褶皺奏摺存摺”“摺尺”“摺扇等含有褶曡意義的詞裡,多用。類似的還有,在和衣服有關,比如衣襬”“下襬等詞中,用

35、在指代高山時,”“相通,以為正體。如山嶽河嶽五嶽岱嶽淵渟嶽峙等。在作姓氏時,多用,如岳飛岳父”“岳母,也是用

36”“”“三字在的意義上相通,以為正體。本義為太陽上升,需要注意的是,歌舞昇平似用更正式。在一些人名上,如清代寫《長生殿》的洪昇,也不要搞錯。則不需理會,處理古文時才會用到。

37、表示穀物的意思時,應當用,而不是。如五穀雜糧。表示聖人聖潔等義時,要用而不是

38的意義有所交叉。在表示依賴假借等意義時,多用,如憑藉慰藉藉故等。

39、從形旁可以看出,指獲得獵物,指獲得農作物,是有分別的。現在字用途較廣,而用得越來越少了。不過,在講收割莊稼時,還是應該用,尊重古人造字的本義。

40在表示前人遺蹟的意義上相通,事蹟遺蹟名勝古蹟等詞,用比較多。而在足跡”“痕跡”“筆跡”“絕跡等詞上,大抵是用

41、在表示喧鬧的意義時,”“相通,如趑[一舳等,都可以用來代替。但在表示哄騙”“哄小孩等意義的地方,不能用來代替。

42、在摒除這個意義上,”“相通。如辟邪”“闢謠等。在開墾這個意義上,多用。如開天闢地”“另闢蹊徑等。

43、嚴格説來,參拜”“參差等用人蔘。不過今日通用

44、作量詞時,”“皆可。但在獎盃這個意義上,今多用,如金盃”“銀盃”“銅盃”“世界盃

45、在醃製這個意義上,多不用而用。如醃肉醃菜等。

46”“不同。的本義是弓箭末梢彎曲的地方,引申為執拗,組詞如彆扭”“皺彆等。而在分離區分折轉另外不要等等意義上,統統用

47”“”“就不說了。”“相通。。(暈,跟不說一樣。。。)
BUT,如果說鼓聲鼕鼕地響,正統的用法還是而不是。。這個是不是過細了。。。汗

48。在夥伴和用作量詞的意義上,”“通用,但以為正體。可指代伙食,組詞如開伙等。

49多用作姓。表示模範”“規範”“範圍防範等意義時,用

50政黨”“朋黨”“君子不黨等詞,是用。但是中國歷史上的古代民族党項,不能用

51、在希望樂意的意義上,古今通用。只有一個特殊詞彙,即《論語》中的鄉愿,用

52”“不通用。蘿蔔;表占卜”“預卜和表示姓氏時,用

53、在表示吹襲這個意義時,應用而不是。如颳風大風把美女的帽子颳掉了,等等。

54、表摘取採集採納開採等意思時,應用提手旁的;在表示文采文飾這些意思時,用也不同,作顔料光澤喝彩等意義時,用則指五彩的絲織品,像張燈結綵披紅挂綵綵筆生花結綵翦綵綵球等詞,應該用才對。其實,不論,都源于這個古字,是在後來的漢語使用中逐步演化出來的形聲字。
類似的還有“biao”,在表示表親中,用字是不錯的。但是手錶鐘錶中,應該加金字旁才對:-)
另如(目前不加區分)、(如占卜侵佔”“佔據)、家庭傢伙)、房舍捨棄)、(在名詞性上,兩字相通。但又作動詞和副詞,如欲哭無淚”“搖搖欲墜”“××而不得)、(作動詞時,兩字相通,如發佈發布。名詞則用,如布條棉布)、松樹,不是鬆緊)等。

像這些由一個本字演化出承擔特定義項,而後又在五十年前簡化回本字的形聲字,是一個很大的群體。爲什麽漢語會有那麽大量的形聲字?在漢語的六書造字規則中,形聲最晚起,應用卻最爲普遍。這裡舉例説明”“”“”“四字的關係,希望能讓讀者明白古人造字的用意:

下面兩組詞,哪些是用字正確的?
臺風” 颱風
櫃臺” 櫃檯

很明顯,後面的詞彙根據意義的不同,加了不一樣的形旁(又稱義旁),從而和指稱事物的性質更爲契合。
又如,菜薹^_^

有網友說,現在檯和臺已經被阿扁審為台了。我只能說,,絕對是不同的字。在上古,讀音也是不一樣的。
這是《王力古漢語字典》中的註:臺指高壇、官署,故樓臺、臺省不作樓台、台省。台,三台,星名,古以三台喻三公,故以表示敬稱,如兄台、台啓、台照等


上面列舉了不少,以下再補充一些這樣的形聲字:


55”“不同。”“”“”“等義,組詞如扎手”“扎根”“扎針”“扎鞋”“扎堆”“掙扎等。而軍隊駐紮要用,如穩紮穩打”“安營紮寨等;量詞一紮”“兩紮也用捆綁意義的包紮”“結紮等詞也用
PS:在書信或公文的意義上,”“相通。如信札信劄劄子札子劄記”“札記等。我不知道這兩個字是否都簡化為了,順便提一下。

56”“矇騙矇蔽意義上相通,正體為,這是由本義瞎眼的人引申出來的。而多用作覆蓋”“承受義,如蒙難”“蒙冤等。另外有無知的意思,組詞如啓蒙”“童蒙等。又作姓氏和譯詞用字,如蒙古荷爾蒙等。

57無疑源出於,分擔了睏覺的語義,在表示倦而欲睡時,要說睏了而不是困了。其餘表示困境貧困”“困倦等意義時,統統用

58”“同音不同義,不過是借用作爲音旁。在古文中是的意思;表示味道要用,組詞如鹹菜等。

59”“的用法區分不嚴格。但是作爲一種烹飪方法,多用字,如燻肉”“燻魚”“燻鴨。另外,滷蛋滷牛肉滷豆腐一類作不作,但其他(如卤素)作

60、在頌揚稱美這個意義上,古時多用,如讚揚”“讚頌”“讚美等。簡化字的其他意義上用,如贊助”“贊同”“參贊等。

61品嚐這個意義上通用,字加,是後世演化出來的形聲字。在嘗試曾經等意義上,仍用

61、説話的那個“yun”,才是,還有表示等等這個意思的云云。說到雲彩,要加雨字頭。

62、説到飯糰糯米糰時,應用而不是

63亦同源。在後世幾乎代替了所有的義項的使用,如誇大誇耀誇飾誇獎等。但姓氏用字是不變的,我們現在還要寫:夸父追日。外來詞如科技譯名也要用,如夸克

64用作克服”“克己義時,與相通。如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孔子:克己復禮為仁等。還用在外來詞,如夾克坦克”“馬賽克”“奧林匹克等。多用作剝削傷害義,如剋扣剋星剋死等。另外表示限期義時也多用,如剋日等。

65”“不同。的本義指細密的絲帛,引申為精細”“美好,所以組詞為精緻”“標緻”“細緻等。則用於導致”“致仕”“致力”“極致”“格物致知等。在別致”“景致”“雅致等含有旨趣意義的詞中,可以用,也可以用。。。
其實,可以用的地方如今都可以用的。(暈!)

66而來,承擔了一部分分化出來的詞義。從組詞可以看出使用上的區別:席捲”“捲走”“風捲殘雲”“捲土重來花卷”“髮卷”“試卷”“手不釋卷。這些詞組説明,承擔了大部分的動詞語義。
但也不盡然,如鋪蓋捲兒等詞,是名詞詞義。在作量詞的時候,則多用

67”“”“三字的用法也不同。加頭,顯然與毛髮有關,鬍子是也。類似的還有”“衚衕一詞用旁,與行走有關,指北方的巷子。有必要指出,這個詞來自蒙古語,蒙古侵華對漢語影響頗深(語音方面),這是語彙遺留之一。
另外,即使在古代,也常用胡子”“胡同。就像鞦韆也常寫成秋千。我們可以稱之爲通假字。

68”“抵禦的意義上相通,但正體為,組詞如抗禦”“防禦等。

69。在法度”“管束”“裁決的意義上,用,如法制”“制服”“制度”“管制”“限制”“裁制”“制約等。在表示剪裁”“作品時,應當用,如縫製”“複製”“調製”“錄製”“製造”“研製”“印製”“製藥

70同音同義,是後起字。所有能用的義項,既可寫作,又可寫作。但是能用的義項不見得能寫作,如回族。習慣上,迴避”“低迴”“輪迴”“峰迴路轉”“蕩氣迴腸”“北迴歸綫等似乎用比較多。
(網友Zeta補充:[回]是指回來,退返之意,如回家,回春。[迴]這個字有循環的意思,例如:[峰迴路轉]。物理數學方法中的[迴圈](loop)對於同一時刻而言,[迴]這個字常有[多次循環]的意思,而[回]常常是指一次而已。)

71、關於三字的問題。首先,在上古,這三個字可以說是同義不同音。的古體是,一般作爲副詞,用在並且並包並驅等詞中;,是華夏九州之一并州的名字,另有兼併合併的意思;,指並排一起的區分並不嚴格,古人云,合一為并,對峙為併,例如,兼并併肩。但是,現代漢語的組詞根本不按這個規矩來,兼併合併統統用,而並肩卻有時用。。。
72”“在作名詞講的時候經常混用,如次序,序幕等。作為動詞時,一般用,如敘述、銓敘等。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