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精神家园。江立社老师的笔墨世界

(2012-06-10 18:41:19)
标签:

道法自然

雅趣

天趣

分类: 夜行步月苦吟中
 
精神家园、江立社老师的笔墨世界
 
夜行平底鞋文
 
 
精神家园是一种对自然的执着,是尘世间精神的寄托,是超乎物象之上的理想,是每一个人的心灵的归宿;当我们在物欲横流、早闹喧哗的现实生活中感到彷徨失落时,心灵的净土就成了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物质至上扼杀了我们本应保留的古典气质,导致本体文化的失落、人文道德水平的下降。
绘画本身是一个不断寻找的过程,有的画家一生只盯住一个地方寻找,有的画家不停滴换着地方寻找,但最终要找的或许只是一种东西,江老师无疑属于前者。独居画室,挥毫赋诗、泼墨赋情,于洁白的宣纸之上苦吟尽性,与水墨的涓涓清流中洗涤心灵,在自己的精神家园里艰苦探索尽情挥洒着自己的汗水。                                                       江立设是我的启蒙老师,我国著名的花鸟画家、精研工笔,独钟花鸟最近欣赏了江立社老师的几幅水墨小品,笔墨儒雅、墨韵清新甜美兼具老辣,多为身边情趣;其立意之新、造镜之雅、构局之变、赋情之含蓄;与花木藤草之间,更捋残蕊,更拈馀香,看鹤翔雀跃,聆蝉噪虫鸣,怜香惜玉,体悟生命在我心中产生强烈的共鸣。犹如细品香茗,薄润犹含雨露;又像聆听琴音,清雅赋予秋声;恰似吟咏宋词,妙境归之韵律,意境的深邃与措语的华妙,浪漫瑰玮,明快清新,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其真挚的感情和高超的艺术技巧,是作品气韵生动,意境高远。其秀于骨、厚于神、精于意韵;其笔墨平淡天成,以可视的形象语言表达丰富而深远的意念,其意境、情境、画境水乳交融、浑融超妙,会意通神,情动于中,将在自然界视觉、听觉的所得,化为精神上的寄托,化为唯美梦幻、物我相融的绘画语言造就极高的艺术境界。
品读江老师的绘画作品,准确的说是对传统的寻找,在他那些印满追寻步履的作品中,让我们体悟到优雅、飘逸与精致;飘逸的布局中体现着一种甜美与精致,每幅作品都以为数不多的意象构成,优雅至极空灵而隽永、飘逸而富有意味,透出一种质朴与智慧;画境疏淡、优雅的气质,笔墨意韵直追前贤,且多以墨色变化为主,用笔酣畅淋漓,湿润中偶有皴擦,干湿互动,所谓‘带燥方润、将浓遂枯’是也。厚重的学养,诗性的思维,使他摆脱了世俗物资的羁绊,有了精神追求的自觉,因而在工笔画创作中可以游刃有余的遣性抒情、暢神达意,将心中的诗情化为绘画作品中的诗境。他的作品,诗与画妙处相资,让人驻足,令人回味
站在江老师的作品前,总感觉有一股带只微微花香的田野之风扑面而来,暖暖的、淡淡的。让观者在商海大潮和普世浮躁心态中醒来,重新认识生活的本真,发现身边生活情趣的美好。
江立社老师早期的作品清新淡雅、笔甜墨饱,崇尚意境,属于小写意的范畴。后期随着年龄和社会阅历的增加,经过长时间的冥想与体悟,从而找到唯一属于自己感情的栖息地和象征物及绘画语言;笔墨越来越老辣,功力越来越深厚。他的绘画题材很广泛,并不仅仅局限在花鸟领域,且都极见功力。
数年前,在博野县文化馆展览室,我曾见过江老师的话工笔花鸟,构图严谨,疏密有致;用色或清淡典雅、艳而不俗,线条勾勒有力、收放自如,异常精美。那时,经济的大潮还没有点燃人们的物质欲望,人们的心灵纯净如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江老师带着一帮学生,言传身教,分文不取。物质的贫乏并没有影响人们对精神的追求,江老师却用他的亲和和勤奋默默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在利益几乎被无限放大,价值观被拜金污染的当下,就格外有众醉独醒,高标独树的气度了记得那时还有个剧团,虽然不景气,但也是一种存在。几位老师给剧团化布景,耿老师的墨竹、甄老师的狂草、刘老师的山水、王老师的隶书;精彩纷呈,令人记忆深刻;尤其是江老师的巨幅松鹰图,岩石壁立、松干龙蟠、、苍鹰瞩远;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真正的艺术是心灵的艺术,它所呈现的是独存于画家内心的经过画家心灵积淀与折射后人格化的物象,是对自然的概括与重构。江立社老师经常站在一个独特的形而下的角度审视自己的创作,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提升创作理念,使自己的作品真力弥漫于外真情震荡于内,妙合自然、顺乎天成。随着笔墨功力越来越深厚,江老师米、喜欢画草虫、玉谷物高粱等农作物及乡间野景。几十年来,同样的题材,不同的表现,在不断求新求变寻找新的艺术语言中呈现不同的面貌,由曲尽物理 、穷究生态的格物之工 转向寻幽索隐,轻松灵动,虚静合一诗意的营造有意识的把自己的绘画范围浓缩在农作物加草虫的领域,这对深入观察生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不但节省大量时间,攻其一点,集中精力把此一领域推向极致。且着力文化的延伸与对传统的再发现,偏于传神不传形的写意性,工中寓写,实中求意,雍容华贵中又透发出野逸灵富有韵致,笔墨洋溢着意象的‘神’与质感的‘韵’,逸笔草草、灵动飘逸、删繁就简,尤重内涵与意趣;其笔墨形式吸取了前贤的淡远悠然的自由洒脱,体现了画家的学养和性情;笔墨形式则延续着笔中有墨、墨中有笔的审美原则,点、线、面,枯、湿、浓、淡,出入变化归于意象,透出弹性多变及虚实韵律的美感,体现出一种空灵、飘逸的古典品质。
江老师深谙水墨的黑白之道,中国画不仅以黑白代表诸多色相,而且黑白是‘道相’的表微,它超越了色彩本身概念的;‘类’的限制,中国画的浓淡、干湿、黑白的变化,是一种高度民族性审美趋向与天地同和的普遍性的情感表达。其偶然天成的笔墨意趣与直入造化之性的表现形式,是通过‘外师造化’而‘得之于玄悟’的。故此,其酣畅淋漓的泼墨农作物配上极其工细的工笔草虫,就成为了画家‘畅神’、‘达性’最敏捷的表现手段。又引起建构了水墨心里的真实内涵,呈现了一种中国艺术的性格思维,才会对视觉充满着异样的审美冲击效果。他的画突破了形而下的的桎梏,正在向形而上的进发。由技入道,由器入道,说时容易做时难!那是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学问才识的日积月累,需要人文修为的滋养润泽,需要内心世界的充实丰富,需要精神感知的淬炼提升,需要穷尽毕生的努力所以江老师的作品回归本真、崇尚意境,多取材于身边小景,侧重挖掘题材的味中之味、韵外之韵;挖掘趣味性、抒情性;情景交融、相互生发,营造出诗意般的意境。构图简约,高度概括。笔墨高妙,意境深远;其艺术表现呈现出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韵和精神。
对于一个画家来说,绘画本身是一种载体。是画家心灵状态的直接表述,是米芾所谓‘画乃心印’具体体现。
江老师是河北人,自幼在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的平畴绿风长大,几乎每日面对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邻院丝瓜,爬得满院都是,豆角的藤蔓可以恣肆地伸展开去,装点得满地青碧如诗,点点团团,映衬着美的乡野。路旁、河边、山湾直至远方奶色的雾蔼里的几杆芦苇在落日的余晖里亭亭而立的腰身沙沙
  舒展着,一切都像刚在晨露中浸泡过的,倘若摸摸,定沾一指新绿,染一掌清香,留一道沁心铭肺的凉爽
因而,他对乡野充满了感情,乡野中的一切自然成了他画中的主角。他画乡间小景,没有流于对自然形色的再现,在尽态尽妍的刻画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的同时,更着意表现其鲜活潇洒之灵性,亭亭傲立之风骨,清雅圣洁之神韵,营造恬静清和妙不可言的意境。                            
   不惜两钟输一斛,尚嬴糠核饱儿郎诗人笔下稻谷是有情的。画家与诗人心有灵犀,在画家的笔下,与虫也是有情的 。《雨中留得盖鸳鸯》中蜻蜓透明双翅下那一抹荷香,《疏香图》中两只蝈蝈书箱鸣吟的清音,《垂缕饮清露流响入疏桐》中那清蝉鸣绿的一抹鹅黄,《赏秋图》中风蒲猎猎弄轻柔的蜻蜓,《又是一年金黄时泼墨大笔映衬下的草虫》中呼朋唤侣的山雀,《家乡小景》中相互支撑的几株苇风……都是有情的:有欢乐、有羞涩、有缱绻、有依恋,是花之情、鸟之情、生灵之情,是画家借助自然界的花木生灵表达自己对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对万物生灵的挚爱之情,也有对桑梓、对故土的眷恋之情。未君寄情于物命的感悟,释放自己的内心之情,这情,是画家借物抒情,有心而发,在无我中实现有我         江老师是性情中人,发乡土之思,歌清纯之爱,吟风月之韵,抒翰墨情怀对生活的态度异常平和,摆脱世俗的浮躁,进入到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这即是精神的境界也是美感的境界,不是一时的感情的迸发,而是在主客体交融中得到彻悟,进而实现精神的真正升华;隐于画室成一统,超然物外,沉浸在自己的水墨世界,清风出袖、明月入怀般抒发着自己的心灵的自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