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国人常来过,二连浩特情意阔

标签:
365人与自然旅游图说中国收藏杂谈 |
分类: 畅游中国【华北】 |
来到二连浩特,感受最深的就是很有一种异域的味道。二连浩特是蒙古国知名度最高的中国城市,作为蒙古人出国的中转站,大多数蒙古国人,会选择先来到蒙古国的扎门乌德,再通过汽车过境到中国的二连浩特。
不可思议的是,蒙古国工商会驻二连浩特代表吉雅说,“蒙古人对二连浩特太熟悉了,几乎所有的人都来过。”
二连浩特对蒙古国的影响显然举足轻重,蒙古国民对二连浩特的认可度、知名度、依存度极高。为什么蒙古国民这么青睐二连浩特呢?
由于是边境小城,而且蒙古国民的享有免签待遇,所以蒙古国民早已习惯来二连浩特购物,或者从这儿中转到其他城市、其他国家。
方便的交通和政策待遇,使得在二连浩特就读的蒙古国中小学生,已累计达到了3000人,而每年来二连浩特就医的蒙古国患者,也达5000人次。语言相通,沟通交流非常便捷。
对很多蒙古人来说,这个边境小城有着便利畅通的交通、方便交流的语言,在这里,无论做什么,几乎都没有什么障碍,走在二连街头,蒙古商人很多。
在二连浩特的蒙古商人,从二连浩特的各个商贸城进货,短途运输出境,到蒙古的扎门乌德后,再装上火车,运往乌兰巴托市以及蒙古国其他省区。通过这种方式,将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输入蒙古。
随着蒙古国商人的足迹越来越广,他们逐渐深入到浙江、广东、湖北等地采购商品。但由于语言的限制,二连浩特的各个商贸城,始终是蒙古客商们最密集的地方。二连浩特对蒙古的贸易额,占到中蒙贸易额的64%左右,最高年份曾达到90%。
据二连浩特官方的估计,如今,选择在二连浩特置业定居的蒙古人,已经超过了600人,至于以租房的形式短期居留的蒙古人,则无法统计。选择定居的蒙古人,有着强大的消费能力,对住房和服务的需求很旺盛。
随着边贸的繁荣和二连浩特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来二连浩特读书的蒙古留学生越来越多,在二连浩特市的幼儿园、中小学、大学校园都能见到蒙古国留学生的身影。蒙古国国家电视台的主播、扎门乌德市市长助理,都曾经在这里就读过。
在二连浩特至扎门乌德铁路宽轨联络二线上通过的首列中国货运.
今天的二连口岸有中蒙俄三国小朋友的夏令营开营仪式,现场一片喜气洋洋。
从二连浩特可以参加扎门乌德一日游,早来晚归,感受一下蒙古边境小镇的异域风情。经过若干年不同的发展,蒙古国与我们的内蒙已有较多不同,先说这文字,蒙古国在上个世纪40年代彻底摒弃了传统蒙古文,基于俄文字母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字,看上去和俄文挺象的。
再说食物,同样受俄罗斯的影响,已经非常西化,餐馆内也是比较干净。
扎门乌德很小,仅有8000多常住人口。火车站广场比较热闹,附近有餐馆、超市,一日游的人通常会带些奶粉和蒙古国的伏特加回去。不过,蒙古国的鲜奶都用不完,不生产奶粉,超市里见到的奶粉都是来自俄罗斯。
扎门乌得火车站,小而精致的美。
扎门乌德有一座小甘丹寺,现在看到的是上个世纪末重建的,原来的寺院随着1938年的灭佛杀僧运动而被拆毁。在那场运动中,90%以上的寺院都被拆掉或毁坏,共有近4万名僧人遭到屠杀。
国徽广场是扎门乌德的一个地标。蒙古国的国徽呈圆形。外环“万字不到头”的图案,象征国家将永远成长不息;顶为三宝,象征这里蕴藏宝藏。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象征游牧民族,也象征国家如千里马般快速发展,前途无限;马下是一个法轮并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象征其国教藏传佛教。

七色彩彩虹门,像征着两座城市之间的友好互通,共建和谐。了解一座城市最好的方式就是变成它的游客,在自然风光中感受返朴归真的纯粹,在人文景观中享受洗涤心灵的过程。二连浩特就是这样的城市,它有湛蓝湛蓝的天空,也有厚重厚重的历史。
你可以自由翱翔在那片纯粹的如蓝丝绒一般的天空,也可以沉浸在厚重如梨花木一般的过往云烟中。在二连浩特有时候会迷失自己,因为你分不清这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它是一座城市,可它却那么淳朴,那么干净,让你无法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