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中缅边境的云南省沧源县,是全国最大的佤族聚集区之一,这里虽然交通不便,但是自然环境一流,有着大片原生态的董棕林。沧源风光好,此处最云南。
勐来乡,参观董棕林,天坑和崖画。
董棕林被誉为是植物界的活化石,是恐龙主要食物之一,在白垩纪时代曾遍布全球,后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很多地方都已经绝迹。而在沧源勐来峡谷,至今仍生长着上千株的董棕林,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佤族妇人在门口织锦,其实特别好奇,这样一条长长的佤锦需要多少时间可以完成
偶遇两个可爱的小活宝,在镜头里各种嘚瑟。
都说佤锦是一幅美丽的自然环境,看这粉色打底的佤锦,等到完工会是怎样的一幅精美艺术品。
在村落稍作停留后,开始向董棕林进发。据说每一个佤族男子都有这么一把干净利落的砍刀。
董棕树惯长在有巨石巨崖的石脚坡上,无论坡度有多大,它还是那样的笔直挺拔,象征着盘居在佤山上的佤族人民,有人把它喻为正直勇敢之人;董棕树的寿命一般在一百年至二百年之间;到生长的后晚期,便会从树尖的树叶开始脱落,就像脱发的老人;当破开时,人们发现除内有腹丝之外,大都是空的,因此,也有人把它比作“外吐文章腹中空”之人。

沧源天坑,据说该天坑是云南第一大天坑,于2007年被发现;天坑周边更多的是杂草丛生的荒芜之地,坑口修建了一圈简易的栈道,观景台好似旧时的烽火台,游客据此观察天坑的内部。好多地段都设置了警示牌,提醒游客沿栈道游览,切勿越界,否则后果自负。
远眺天坑
由于天坑与崖画距离很近,参加完天坑后便径直来到崖画景区。从山脚的售票处到崖画1号点还有一段上山的路,气喘吁吁地爬向崖画所在地,途中所见无数这样的牛头骨挂在山道两侧树上,让人越发感觉到崖画的神秘。
沧源崖画是我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最古老的崖画之一。1965年、1978年和1981年先后发现崖画地点11处,主要位于沧源县勐省、勐来两乡,分布在东西长约20公里的范围内。据测定,崖画产生于三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崖画的神秘让我无法自拔,脑海里浮现各种猜测,例如头戴螺旋桨的古人,有观点认为,那是一个头顶太阳的巫师,当然也可以解读成头戴螺旋桨的外星人,而奇妙的天坑是否就是长期隐居在地球的外星人的秘密基地?
崖画上的颜料究竟是一种怎样的传奇秘方引发了无数人的好奇。但更让我好奇的是,沧源崖画就在这样的石壁上存在了三千多年,未来的它还能存在多久?
晚上,舌尖生的佤王宴,据说这在过往是佤王用来招待部落首领、民族英雄、异族使节及尊贵宾客的王府盛宴,一般情况下以及一般人都是无法享受的,所以顿时觉得各种高大上。
烤乳猪是必须有的。
佤人在精心准备佤王宴,虽说阿佤人的饮食难同“满汉全席”以及“八大菜系”相媲美,但如此不失为充满山风火味的美味以及阿佤人的热情,想想都是最了
佤王宴在吃之前,要由“召毕”诵经祈祷,举行一定的仪式,不难看出佤族人在饮食方面体现出来的的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以及敬畏鬼神、嚷灾祈福的民俗心里,更有长幼、尊卑有序的礼仪规范。
佤王宴由牛排、牛毛肚、猪大排、烤乳猪、蒸鱼、凉拌野菜、煮青菜、白菜、洋瓜等特色菜组成,主食有米饭与肌肉烂饭,饮料有白酒与水酒两张。

原始之美董棕林,云南沧源快乐行








沧源县的的交通不算方便,适合自驾游,大多数景点都分布在西边和北边。

这里的天气比较奇怪。每天早上一定是浓雾弥漫,到了中午云层散去,天总是蓝蓝的,太阳也是暖暖的。山坡上的房子整齐划一,是中央拨款修建的。

董棕林距离县城并不算远,开车20分钟就到了,路况也不错。沧源县只有十几万人口,县城里只有三万左右,完全不用考虑堵车。

董棕林旁边是一个佤族村寨,所有的房子都保留着传统的佤族风格,但是比几天后我们看到的翁丁佤族民居先进了一些。

当地人织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几乎每家的女主人都擅长织布,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设施,凭借灵巧的双手就够了。


在这些村寨里,年轻人并不多,都是老人和小孩。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

非常安静的一个寨子,生活平静,环境优美,大城市人都向往这样的生活。

小朋友无忧无虑的玩耍,衣服上的破洞还是表明这里依然贫困。

从村后绕过一片甘蔗林,就可以进入董棕林了,处处可见织布的妇女。


甘蔗是这里的主要经济作物,当地没什么工业,经济上还是依靠农业多一些。到了过年的时候,这些甘蔗就收获了。

看到了董棕林的指示牌,一直前行就到了。

一河之隔,一边是甘蔗林,另外一边就是董棕林了。

这个景区没什么游客,沿着山体的一侧修建了台阶,山上生长着茂密的董棕树。

不停的上山下山,还真有点累,这是一条适合徒步的路线。

山间的景色非常好,几乎没有开发,完全是自然的生态,枯叶也没有人打扫。

山下也修建了一条观光栈道,那里可以更好地欣赏董棕林,我们走的山间道路位于董棕林中间,反而看不到董棕林全貌。

天然形成的一个山洞,内有溪水汩汩流出,走累了在这里休息一会真是不错。洞内有树枝燃烧过的痕迹,不久前有人在这里吃烧烤吧。

山上的树木高大粗壮,如同走在原始森林中的感觉。

这就是董棕了,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非常珍贵。






无人光顾的景区,枝叶茂密遮挡了阳光,石头上都生满了青苔。

这就是我们苦苦寻找的原生态的美,无需人工修饰,自然的就是最美的。


这一段路起起伏伏大约两公里,一个小时就到头了。

看到这座小桥,前方已经没有路了。必须过桥到两山间的观光栈道上去。


这里的山,雄伟不足而秀丽有余,远远地看上去如同一幅水墨画。

面对这样的天气,我想不出来更好的词来形容。这里的人真的不懂得什么叫雾霾。




沿着栈道向前走,出口已经不远了。

观光栈道正好建于甘蔗林和董棕林之间,左顾右盼皆美景。


本文编辑整理自张冠李戴鱼目混珠滴浩瀚网络
欢迎您的光临!
感谢您的真情!
祝您天天快乐!
好运伴您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