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陇上旱码头,甘肃平凉醉仙游

标签:
365人与自然旅游图说甘肃收藏 |
分类: 畅游中国【西北】 |

这是平凉,一个神仙留恋的地方!
抬头见蓝天微笑,俯首见麻鸭戏水,青烟与生命同在,欢乐与幸福并存,这就是传说中的平凉电厂吗?
泾水蜿蜒,陪伴在侧,堤内绿草茵茵,乔灌成行,珍鸟自由翱翔,林荫大道和园林之中,掩映着的就是华能平凉电厂,电流的强音穿透时空,点亮万家灯盏。
所谓环保,所谓生态,蓝天、河水和飞禽已经告诉你很多很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已然外化为一条碧翠如茵、花红草绿、鸟鸣蝉唱的景观长廓。
这是梯田吗?这是粮食吗?这是农人吗?不,这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这是最伟大的艺术家在装点江山。这里有中央粮库平凉直属库,粮食贮备足够十三亿国人食用八天。

肥沃的土地上,红黄青白绿,庄稼菜蔬点染山川,牛羊归家,山庄温暖,传说中的先祖伏羲开创的农业在这里繁盛数千年。
躺进微醺的田野,让大脑暂时失忆,跟随自由自在的风和影子,寻找散落在泾水两岸的城市光影。
太阳升起来了,一座宝塔披着霓裳远远向我致意……
古城之古沧桑可见,明清烟雨,千年佛事,文物古迹……这一切,把平凉引向了历史的纵深处。
看到了,从历史深处走向现代的城市,低楼群,高大厦,绿地,湖水,空间上的高低错落,布局中的疏密有致,绿色生态,开放包容,闹中有静,天人合一。
穿过背街小巷,放慢脚步,放慢听觉和呼吸,我看到了,一把老椅子,正在湖边等我。
垂柳掩映碧如玉,绿水绕岛状如环。这是你的心脏,平凉的绿色心脏,我来了,我要住进你的心里。
从明朝的崇文书院,到清代左宗棠的柳湖书院,再到民国的师范学校,上百年的书香随漫天的柳絮飘得久远。
柳湖,北宋的湖,清朝的柳,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一对和谐的字眼,一双柔情的搭配。
微凉的甜,招摇的绿叶掩映,一汪湖,深入平凉的内心。平凉,就离天堂不远,我们,就离幸福很近。
千帆过尽,长安尽看,你看到了吗?小桥流水,水波荡漾,广成大酒店,竟然是西北最大的花园式五星级酒店。可见“八卦”构图脉络清晰,掘地为湖蜿蜒幽雅,舒展四肢,安放灵魂,让你一梦做到天明;卸下疲惫,积聚力量,让你一路走得更远。
一路向西,一座大山远远地勾勒出苍茫的轮廓,斜斜的金光里,一群建筑物一半青灰一半瓦蓝,拱形、正方、翘檐,深深浅浅的线条竖立着,忽高忽低,每一笔都好像丹青高手刻意点染。
老旧的木窗户发出古老的低吟,三三两两的游人从街巷走过,脚步寂静无声,广成驿站(崆峒古镇)——一个让人产生幻觉的地方。
崆峒山。女蜗炼石补天而有崆峒,而我更愿意相信是一场大风将它从天上的仙境刮到了人间。
庙宇点点或隐或现于苍翠之中,钟磬响起,青袍道士、红衣僧人,缓缓走过,他们轻启喉咙,目光空蒙,注视着比远方还要远的地方。一只手,轻轻掰开我们潜藏内心的果实,所有虔诚的心,谦卑成一粒微尘。
“斗星高被众峰吞,莽荡山河剑气昏。隔断尘寰云似海,划开天路岭为门。”谭嗣同的诗句描绘它的峭拔峻美。除了它外形的雄奇、秀美,那种混合着佛门的静谧与道家的纵横的独特气质更令人着迷。黄帝问道也罢,崆峒武术也罢,那只是一副盆景里一个小小的雕石,我们惊叹的是它的奇崛,而不会过多得关心它的前世今生。
泾河的水缓缓流着,我知道我的梦从未在这里停留,一个过客,匆匆的过客,我爱上这星球上的盆景,我要把它带回家。
华灯初上,灯火辉煌。平凉城的夜晚,即使没有喝彩,星光也一样如水,照着我们回家的路,照到我们的灵魂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