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相信大家都对那一句“金帝,送给最爱的人”毫不陌生。这句广告词曾经铺天盖地地出现在电视上、商场的海报板上,从而给我们留下了或深或浅的回忆。
黑色巧克力上印着的法语是那么的高大上,宣传的“纯正欧派风味”听起来也挺牛逼的!请告诉小编,小编不是唯一一个曾把金帝误以为是国外品牌的人……
其实金帝的全名叫做中粮金帝,是中国粮食集团旗下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的子公司。
然而,这个在国内叱咤风云二十多年、年销售额曾达6亿元的金帝如今却成为了中粮弃子。金帝易主所带来的并非转机,而是更惨淡的境况:与员工反目、与经销商结怨、不动产之外的所有资产再次被挂牌出售……
25年老品牌,成为内部改革的牺牲品?
金帝巧克力是1991年正式推出市场的,是中粮金帝食品(深圳)有限公司的主打食品,多年来占据国产巧克力品牌的第一名。
2006年,金帝以27.81亿元的品牌价值,位居中国500个最具品牌排行榜中的224位,毫无疑问,金帝是国内糖果企业的佼佼者。
2012年,金帝在国内的年销售额达到6亿元,是营业额最佳的一年。然而,就在金帝前景一片光明的时候,中粮内部的一场改革,让金帝增长的势头戛然而止。
金帝的业务归属于中粮集团旗下的在港上市公司中国食品的糖果业务部,后改称“休闲食品部”。而当时的中国食品业务领域横跨饮料、葡萄酒、食用油和巧克力多个领域,为了方便管理,形成合力,中粮的改革方案是将快消品统一管理。
而这就成为了金帝噩梦的开始。即使金帝在2012年创下了6亿的年销售额,但相比于上百亿的食用油、酒品、饮料的销售额,巧克力的利润显得不值一提,于是金帝巧克力自然而然成为了被边缘化的品牌。
有分析认为,不合适的管理模式也是阻碍金帝发展的原因之一。中粮搞快消品统一管理的改革之后,主管市场销售的不少干部都来自于原来的食用油业务部门。他们接手巧克力业务后,还闹出了不少笑话。
知情人士称,巧克力发货原来是以箱为单位,改革后,主管干部要求巧克力和食用油都以吨为单位发货。这样的改革把巧克力的经销商雷得外焦里嫩。
一位金帝的老经销商表示,巧克力和食用油有很大的不同,央企的领导喜欢看数据,但数据不一定反映真实情况,在市场一线的声音传不上去,导致金帝的业务一落千丈。
对消费属性不同的产品,使用相同的管理方式,让金帝业绩掉头向下。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空留下一堆烂摊子
内部转让,意在地产
今年1月,中国食品(中粮旗下香港上市公司)与中粮地产旗下华高置业签署股权及债务转让协议,将子公司金帝食品以6.11亿元出售给后者,其中3.94亿元为股权出售价格,另外2.17亿元为承接银行贷款债务。
曾经的国产巧克力金帝“四年连亏”的局面,让其母公司中粮集团开始谋划调整金帝的产业模式。此次内部转让金帝,正是中粮集团为了加速清理不良资产所采取的动作之一。
但让金帝倍感凄凉的是,中粮地产接盘看中的也是其地产板块,并不是巧克力本身。根据双方协议,中粮地产接手金帝食品,看中的正是金帝食品在深圳工厂的土地资源。
员工安置,悬而未决
金帝易主,员工和经销商的安置问题成为了金帝最亟需解决的问题了,然而事实表明,这样一堆烂摊子,不管是曾经的母公司中粮,还是新主中粮地产都没有积极地进行妥善处理。
从交易达成至今,金帝员工的安置计划一直悬而未决。8月22日,金帝工会更是宣布全面停工,要求金帝尽快给出解决方案。
据金帝员工介绍,自今年6月中粮地产接手金帝深圳工厂后,生产单位的160名员工的安置方案一直没有出台,90人的留守团队要留守到什么时候,留守结束如何安置,也没有说法。
目前接管金帝的是中粮地产派出人员,中粮地产公开文件显示,计划用2000万元安置员工,而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仍有原来操盘金帝的中国食品负责。
除了公司员工,经销商们也是备受煎熬。今年7月,数名经销商联名公开信称,上半年金帝业务人员一直在宣讲,公司不会卖只是混改引进外资,并且要求经销商按照公司进度完成销售目标,致使现在造成库存积压,存在欺骗经销商的行为。
本可以后半年进行消化的积压库存,现在公司忽然停止生产,费用也停止投放,市场管理人员也已离职,造成市场运营瘫痪。且由于停产,金帝的供货已经无法稳定持续,卖场如果长期断货,金帝会被强行清场,剩余的库存也有可能低价处理掉。
我们还能吃上国产巧克力吗?
今年6月,金帝食品更是被打包挂包出售牌出售了,除了最有价值的不动产,打的整体资产包括100多项商标品牌、20余项专利、销售渠道、生产设备等,价格为面议。
假如没有人愿意接手金帝这一品牌,而金帝已于今年3月停产,按照18个月的保质期来算,明年今日,我们就无法再吃到到金帝巧克力了。
没有了金帝,那就是说国产的巧克力品牌又少了一个。其实随着国外巧克力品牌的涌入,国产的巧克力品牌早已呈现出颓势。2014年中国巧克力市场销售额为289.5亿元。其中,玛氏公司、费列罗、雀巢以43.7%、11%、10.4%的优势市场份额,占据前三。
而在按市场占有率排列的十大巧克力品牌中,国产巧克力仅有中粮金帝和江苏梁丰集团(说到梁丰你可能不造,但它旗下的麦丽素和金莎,你应该知道吧)两家企业上榜,市场占有率仅为1.1%和0.7%。
相比于中国日益增长的巧克力市场和不断发展的国外品牌,国产巧克力品牌的萎缩或许并不能将全部原因归咎于资本的变化和企业改革。有分析认为,口味单一;加工设备选型不当、配套设施不全;产品开发力量薄弱、产品更新换代慢等问题,让国产巧克力品牌始终摆脱不了口感差、品牌低端的印象。
首先,从原料精选、设备升级方面来看,国产巧克力曾经有很长时间存在品种单一与风味平庸的问题。其次,品牌文化的塑造也是国产品牌需要改进的。国外品牌在广告上的大力投放,使其显得更有活力,更能吸引年轻消费者的购买。
所以说,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国产巧克力品质,增强国产巧克力的品牌竞争力才是国内巧克力生产商们需要一直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国产巧克力的不给力令人唏嘘,但对于不吃巧克力会死星人来说,巧克力还是要吃的。但是选什么品牌的巧克力才可以任性吃而不发胖,那就来看我们《消费者报道》的评测吧!
吃巧克力会发胖?
吃巧克力会发胖?这是很多消费者担心的问题。实际上,巧克力中的可可脂并不会使人发胖,适量食用优质巧克力,让你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保持苗条身材。
《消费者报道》2014年的检测结果显示,9款巧克力脂肪含量在28.4g/100g至51.0g/100g。其中,德芙香浓黑巧克力的脂肪含量最低,为28.4g/100g;德菲丝松露形代可可脂巧克力脂肪含量最高,达到了51.0g/100g,约占世界卫生组织建议量的八成。
“吃巧克力会发胖是消费者的一种误解。实际上,巧克力的可可脂并不会使人发胖。黑巧克力的可可脂含量高,建议吃黑巧克力。”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高级工程师季顺英对记者说。
事实上,虽然巧克力中含有的脂肪量不少,但是不同原料提供的脂肪对人体的作用有很大的不同。巧克力中的添加的单糖类、植物油、代可可脂等才是发胖的元凶。
金帝巧克力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根据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研究,每日摄入适当的黑巧克力产品不仅不用担心变肥胖的问题,还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心脏病。
反式脂肪酸真的为零?
吃巧克力,我们更需要警惕的是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后的油称为氢化油)。
“反式脂肪酸的摄入量增多以后,它可以升高低密度脂蛋白,降低高密度脂蛋白,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危险性。”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广平对记者分析道。
市场上很多品牌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或标称为零或不标注。但真的是这样吗?
从本次检测结果来看,9品牌的巧克力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均小于0.3g/100g,在“0”界限值下,也远低于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的1%限值。
低脂巧克力可以多吃吗?
一些消费者在选择标有“低脂肪”标签的巧克力之后,往往会更放心地食用。在这种消费心理驱使之下,消费者食用的低脂巧克力脂肪量远超过了食用普通巧克力的量。
但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师、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李广平建议道,“应该适量食用巧克力,建议每日食用量不要超过20g。选择纯度比较高的黑巧克力,因为其他成分添加量较少,更有益健康。”
编辑:晓白君
消息来源:新京报、豆瓣网、财经国家周刊、商界杂志
微博:@消费者报道
媒体转载、投稿、合作请联系官方邮箱:1047002730@qq.com
我是不吃巧克力会死星人,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