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中美两国篮球书籍技术体系和内容的比较研究

(2013-10-24 23:11:29)
标签:

体育

分类: 教育教学

近年来,国内篮球界翻译出版了不少美国篮球书籍,希望籍此能有所借鉴,以提高我国篮球理论水平,推动国内篮球运动的发展。中美两国篮球书籍的编写对象不同,但两者的篮球技术体系和技术内容具可比性。并且书籍是教材的上位概念,因而本文统一以“篮球书籍”来进行研究。

本人参阅多本中美篮球书籍,从中选取具代表性的三本美国篮球书籍(其作者霍尔·韦塞尔是多伦多猛龙队的教练,曾从事多年大学篮球训练工作; 杰里·克劳斯曾是芝加哥公牛队多次夺冠的教练和经理,曾任NCAA规则委员会主席15年) 和国内两本体院版篮球书籍(这两本书汇集国内著名专家、教授和学者的学术成果,国内其它篮球书籍基本沿袭其技术体系和内容,因此具一定代表性),对其篮球技术分类体系和技术内容进行了比较研究,以期对我国篮球教材编写工作提出具参考性的建议。

1研究对象: Basketball steps to success [1]Basketball skills drills [2]Basketball—The complete handbook of individual skills [3] 、<<篮球运动高级教程>> [4] (以下简称<<高级教程>>)和<<体院普修通用教材篮球运动教程>>[5]  (以下简称<<篮球教程>>)中的技术体系和技术内容。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比较研究法和逻辑分析法。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对中美两国篮球书籍技术体系的比较研究

表1:对中美五本篮球书籍技术体系的比较

  篮球技术体系

分类

书名

 

脚步和平衡

支配和控制球

运球

投篮

抢篮板球

个人外线进攻移动

内线进攻移动

防守

Basketball—Steps to Success 

身体平衡和快速动作

传接球

运球

投篮

抢篮板球

外线持球进攻移动

低位区域移动

Basketball skills drills 

身体基本和高级控制技术

控制球(包括传接球和运球)

投篮

抢篮板球

外线移动

内线中锋移动

个人防守

Basketball—The complete handbook of individual skills 

脚步动作

传接球

运球

投篮

抢篮板球

一对一进攻移动

内线进攻移动

<<高级教程>> 

基础动作

传接球

运球

投篮

抢篮板球

进攻技术

进攻技术

防守技术

<<篮球教程>> 

篮球技术基础动作(基本功)

支配球技术(包括传球和运球技术)

投篮技术

获得球技术(包括接球,抢篮板球,抢断球技术)

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包括有球和无球)

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

3.1.1 技术体系的共同点

除在运球、投篮、抢篮板球技术上各版本篮球书籍的名称一致外,杰里·克劳斯将传统意义上的传接球和运球技术概括为控制球技术,孙民治老师在<<篮球教程>>上将传球和运球技术概括为支配球技术,两者有相似的创新理念。

3.1.2 技术体系的差异

3.1.2.1技术体系特色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技术体系的特色是分类清楚,各作者见解独特;而国内篮球书籍除沿袭前苏联传统分类体系外,也很重视对美国篮球技术体系的借鉴和再加工。但国内篮球书籍技术分类的某些内容有重复和战术衔接不清的情况出现。如防守对手技术,同时在战术分类体系中也出现了防守持球队员和防守不持球队员。没有位置技术概念,但在教材中又出现了这个内容,且与个人战术行动内容有较多重复。没有明确组合技术这个概念[6] 

3.1.2.2进攻和防守技术分类体系的差异

杰里·克劳斯将个人进攻技术划分为外线和内线进攻移动技术。此分类体系清楚,技术动作内容具体、具可操作性;霍尔·韦塞尔将个人进攻技术划分为持球移动和无球移动技术,其中无球移动技术是我国以往的篮球书籍所缺失的内容;国内一直沿用前苏联教科书传统体系称之为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篮球教程>>中则改为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包括有球和无球技术),本人认为应是借鉴了美国技术体系分类的优点。

3.2 对中美两国篮球书籍技术内容的比较研究

表2:对中美五本篮球书籍技术内容的比较

对中美两国篮球书籍技术体系和内容的比较研究 

Basketball—Steps to Success

Basketball skills drills

Basketball—The complete handbook of individual skills

<<高级教程>>

<<篮球教程>>

脚步和平衡

身体平衡和快速动作;

站立姿势;

防守脚步

身体基本控制技术;身体高级控制技术;无球基本移动和步法;掩护移动

脚步动作

基本姿势和动作;各种移动;急停;

转身;跳

基础动作

移动,起动,跑,跳,急停,转身,跨步,滑步,后撤步, 攻击步, 绕步

篮球技术基础动作(基本功)

基本手法;

基本步法

支配和控制球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球, 反弹传球, 双手头上传球, 体侧传球, 单手长传球, 背后传球, 从得分区域接球

控制球(包括传接球和运球)

传接球: 双手胸前传球, 反弹传球, 双手头上传球, 长传球, 单手快速推传, 双手上位(下位)接球

传接球

初级传接球技术(略)

高级传接球技术: 接没传到位的球, 单手传球, 单手体后传球, 空中接力传球, 带假动作的传球

传接球

接球(单手, 双手);传球(双手胸前,单手肩上,双手低手, 双手头上,单手低手,单手胸前,单手背后, 单手体侧,勾手传球)

支配球技术(包括传球和运球技术)

传球技术: 推进性传球,

转移性传球, 隐蔽性传球

 

运球

运球

低运球, 高运球, 高运球变控制运球并做身体上下假动作,变速运球, 后撤运球, 换手运球, 虚晃运球, 后转身运球, 背后换手运球

运球

低运球, 高运球, 变速运球, 体前换手运球, 头部和肩部假动作不换手运球过人, 头部和肩部假动作换手运球过人, 转身运球,后撤运球,背后换手运球, 胯下换手运球

运球

低运球,高运球,变速运球,运球跳步急停,运球跨步急停,体前换手运球,胯下换手运球,转身换手运球, 背后换手运球,运球变向,运球行进中使球呈活球状态, 放球, 同侧虚晃步运球突破,原地碎步运球

运球

高运球,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速变向运球, 背后运球,转身运球,胯下运球

支配球技术(包括传球和运球技术) 

推进性运球;

突破性运球(体前变向运球,变速运球,背后运球,后转身运球)

投篮

单手原地投篮, 罚球, 跳投, 三分球, 勾手投篮, 行进间投篮, 接球后投篮, 运球后投篮

投篮(不包括罚球), 行进间投篮, 原地投篮,跳投, 三分球投篮, 内线勾手投篮, 内线跳起勾手投篮, 投篮假动作, 罚球

原地投篮, 擦板投篮, 罚球, 行进间投篮, 勾手投篮, 反身投篮, 跳投, 上步跳投, 运球急停跳投, 转身跳投, 接传球后投篮, 运球急停投篮

原地单手投篮, 

行进间投篮,跳起投篮,

扣篮,

补篮,

贴身投篮,

时间差投篮

原地投篮  

行进间投篮; 

急停跳起单手投篮

抢篮板球

防守篮板球:前转身, 后转身

进攻篮板球:前插抢位, 虚晃抢位, 转身抢位,后撤步绕过抢位

进攻篮板球:

防守篮板球:看对方投篮, 预估球不中篮, 找到对手,抢位挡人,争抢篮板球,抢球后的保护动作, 转移球

抢篮板意识,

身体体质, 

篮板球反弹角度

抢篮板球技术(抢位挡人)

抢进攻篮板球: 观察判断,迂回起动,抢位冲抢,抢球猛狠

抢防守篮板球

获得球技术(包括接球和抢篮板球技术) 抢进攻篮板球,抢防守篮板球,抢断球技术

个人外线进攻移动

持球进攻移动

无球移动

V型切入,背切,传切配合,掩护,挡拆配合,传中路背切配合,运球掩护接突破上篮

低位区域移动:拉开

一对一的外围突破移动

外线移动

活球状态下移动(固定中枢脚的移动;以任意一脚为中枢脚的移动)

运球突破移动:

死球状态下突破移动:

以任意一脚为中枢脚的移动

一对一进攻移动(三威胁姿势,跨步,持球假动作,同侧步突破,交叉步突破,跨步接同侧步突破,跨步回收接顺步突破,在紧逼防守下的一对一移动,观察防守,运球急停后的一对一进攻移动)

进攻技术

摆脱与切入;

获得球;

推进与转移;

穿越与突破;

持球突破;

运球中突破

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

有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

无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前场无球进攻行动)

 

内线进攻移动

低位区域移动: 拉开、底线撤步转身挤投、撤步转身勾手投篮、底线擦板跳投、底线前转身交叉步勾手投篮

 

内线中锋移动

内线基本站立姿势, 拉开, 在内线位置接球,将防守队员带出内线,观察防守

内线投篮,内线挤投, 跳步勾手投篮, 转身大跨步上篮, 正面面对对手进攻移动

内线进攻移动

内线站位姿势,快速扭头观察防守,小勾手投篮,跳步勾手投篮,后撤步,碎步, 做向后转身的假动作后前转身跳投,做前转身的假动作接后转身跳投(或运一次球), 高、中、低位进攻动作组合

进攻技术

摆脱与切入获得球

推进与转移

穿越与突破

持球突破

运球中突破

一对一个人攻防技术

有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前场有球进攻行动无球一对一个人攻防行动:

前场无球进攻行动:

防守

防守有球队员;

防守无球队员;

防守内线队员;

强侧至弱侧的防守;弱侧至强侧的防守;特殊情况下的防守

防守意识与防守基础动作

防守有球队员: 防传球,防运突,防投篮;抢球,打球(盖帽),断球

后场防守有球队员;前场防守有球队员;后场防守无球队员行动;前场防守无球队员行动

3.2.1 中美篮球书籍技术内容的共同点

在脚步和平衡、支配和控制球、运球、投篮和抢篮板球等技术的内容上中美两国观点一致,尤其在篮球基本技术内容和动作要点的介绍方面较为接近。

3.2.2 中美篮球书籍技术内容的差异

3.2.2.1身体平衡和快速动作技术(或身体控制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霍尔·韦塞尔将身体平衡和快速动作分为站立姿势、进攻脚步、防守脚步三部分。分类清楚,学生容易理解。杰里·克劳斯则将其分为身体基本和高级控制技术,使得不同学习者能根据自身能力来选择练习内容,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杰里·克劳斯将无球基本移动和步法、掩护移动归入身体高级控制技术,在分类上有其独到之处;我国则将掩护部分内容归入个人战术行动。我国传统的篮球书籍没有无球移动技术,因此在对无球队员移动技术的教学和训练中存在诸多困惑之处。

3.2.2.2 运球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中运球技术部分的内容丰富。除常用的运球动作外,还有多个高难技术动作。从表2运球技术部分可见美国教练对运球技术的要求明显高于我国;国内篮球书籍中运球技术内容较少且简单。<<篮球教程>>中运球技术分为推进性运球和突破性运球。因对运球技术制定的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直接导致国内后卫队员运球技术普遍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

3.2.2.3 传接球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从表2传接球技术部分可见,三本美国篮球书籍对于传接球技术的内容设置思路清晰,更注重实用性和易接受性;<<篮球教程>>中将传球技术分为推进性传球、转移性传球和隐蔽性传球, 这一分类使得技术概念更加复杂和抽象, 且书中将传接球技术生硬地分割开,既不符合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也不利于篮球教学和训练。

3.2.2.4投篮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重视三分球投篮、接球后投篮(从体前、从强侧 、从弱侧传球)和运球后投篮技术,重视系列技术动作的衔接,没有扣篮技术内容;国内篮球书籍没有三分球投篮技术专门的论述, <<高级教程>>详尽介绍了多种扣篮技术。

3.2.2.5抢篮板球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对抢篮板球动作的细节描述比国内教材更具可操作性。如Basketball—Steps to Success一书中将防守篮板球技术分为前转身和后转身抢位挡人,将抢进攻篮板球技术分为前插抢位、虚晃抢位、转身抢位、后撤步绕过挡人抢位等四种方法,书中介绍动作时图文并茂,简便易学,具很强的实战性;而<<高级教程>>中也论述了抢进攻篮板球的四个步骤: 观察判断、迂回起动、抢位冲抢、抢球猛狠。但是相对比较抽象,其中“迂回起动、抢位冲抢”就是Basketball—Steps to Success里说的虚晃抢位,而“观察判断”和“抢球猛狠”相对缺乏可操作性。

3.2.2.6抢球、打球和断球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无抢断球技术。他们认为抢断球动作是在复杂比赛状况下对场上变化的洞察和对自身平衡和球的位置的一种综合控制能力,不能单独列出;国内篮球书籍则花很大篇幅介绍抢球、打球和断球技术。

3.2.2.7内线进攻移动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美国篮球书籍对内线进攻移动技术描述细致,分类清楚。尤其在内线技术动作细节上如转身大跨步上篮、快速扭头观察防守和高、中、低位进攻动作组合等内容,国内篮球书籍较少涉及, 说明美国对内线进攻技术的本质认识更深刻;我国篮球书籍无内线进攻移动技术,只是在进攻和防守技术方面顺带提到某些内线队员进攻动作。既不系统,又无针对性。如表2所列,<<高级教程>>中将进攻技术分为摆脱与切入、获得球、推进与转移、穿越与突破。这种分类没有区分各位置队员的职责分工,且其进攻技术内容以外线进攻技术为主,缺乏内线进攻技术内容。

3.2.2.8个人进攻移动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Basketball—Steps to Success一书中将个人进攻移动技术分为持球进攻移动(低位区域和外围区域)和无球进攻移动(各种切入、掩护和挡拆),分类清楚。尤其是切入技术的划分和国内不同,分为V型切入、L型切入等,形象生动,简单易学;Basketball skills drills一书根据球在比赛中的状态分为活球状态下移动、运球突破移动和死球状态下突破移动,分类清楚,而且作者将活球和死球状态下的突破移动分为固定中枢脚和以任意一脚为中枢脚的移动,廓清了突破移动时的困惑,使问题化繁为简;国内传统篮球书籍则无内线、外线进攻一说,将其统称为进攻技术。本人认为其操作性不强,与比赛实践结合不紧密。

3.2.2.9 个人防守技术部分内容的差异

霍尔·韦塞尔和罗伯特··福克斯著述中都没有将防守技术内容独立成篇。他们认为防守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全队防守范畴,且防守技术基础内容在身体平衡和快速动作部分已经提及;相对而言,我国传统的篮球书籍在个人防守技术上着墨颇多,强调攻守技术内容的平衡。如<<高级教程>>将防守技术分为防守意识与防守基础动作、防守无球队员(防接球、防摆脱、防切入)、防守有球队员( 防传球、防运突、防投篮)、抢球、打球(盖帽) 、断球等,分类也很清楚。但其中“防守意识”是否属于技术范畴有待探讨, 其防守基础动作也已在篮球基本功部分提及。

中美篮球书籍技术体系和内容差异之原因

美国篮球书籍作者全部是有多年训练和执教经验的教练员。其整个运动员培养、训练和竞赛体系健全,因而其篮球书籍的编写特色是著作者在遵循篮球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提出各自独特的见解,注重实用性和易接受性,不过分拘泥于严谨的理论和面面俱到的内容,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国内篮球书籍作者则主要以各体育学院教授、学者为主。体育学院没有系统的训练和竞赛体制提供相应保障,编书者只能在教学过程和短期比赛集训中总结经验,因而只能偏重于篮球理论方面的论述,注重运用马、恩理论在哲学层次上的分析和理论体系的完整、严谨和统一,深受前苏联篮球理论的影响。 

结论

5.1美国篮球书籍技术体系条理清楚,层次明晰,各作者见解独立;国内篮球书籍除沿袭前苏联传统分类体系外,也很重视对美国篮球技术体系的借鉴和再加工。

5.2美国篮球书籍对技术部分内容的描述比国内篮球书籍要更详细、实用和具可操作性, 更易被受众接受;我国传统篮球书籍注重技术内容的条理性和系统化,沿袭太多,自主创新不足。注重求同思维,受众阅读兴趣不大。其操作性有待改进。

5.3 美国篮球书籍作者受杜威实用主义思想的影响较大, 国内篮球书籍作者深受前苏联篮球理论的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