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烟台苹果的百年沧桑(十二)
烟台苹果以物美质优,色、味、香俱佳,而受到国内外食客的青睐,因此驰名世界。“烟台苹果”这个著名品牌,近百年前就得到了世人的广泛认可,为什么名噪至今不衰?其实就是因为烟台苹果“太好吃”了!
我家是烟台苹果的故乡,那里的苹果,品种是繁多的,品质是多样的,用途也是广泛的,主要是为了“吃”。但不是一个“吃”字可以了得的!除了吃以外,还有祭祖、观赏、制做果干、果醋、果酱、果脯、饮料……等多项用途。
上世纪初以前,我村每家各户的果园内,都是品种繁多,样样俱全,你有的我也要有,甚至你没有的,我千方百计的也想有,除了食用方便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祭祖”,想露露自己的脸。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鬼节”。家家户户,晚上都要祭祖,将先人的牌位请出摆好后,前面放上供桌,在供桌上供有饺子、苹果等供品,全家人(除女人)一起给祖先上香、烧纸,以表敬意和孝心。因为我们那里是果乡,就出现了“七月十五摆果碟”敬祖的特有世俗。届时,各家将自己果园中,所有的苹果品种,样样俱全的採摘一些回家,每个品种只能放在一个碟子里,然后井井有条的摆在供桌上,有的家多达二、三十个果碟,就立体交叉的摆满全桌,非常好看。供果只能用自己果园生产的苹果,所以,谁家果碟摆的越多,就越觉得光彩体面。为了让祖宗多吃些不同品种的苹果,就不管什么苹果品种都栽,样样俱全。对祖先以恭显孝敬之心。
苹果的观赏作用。从很早很早就开始了,那是很原始的。苹果成熟后,有的因为色足果硕讨人喜欢,就被连枝一起剪下,挂在显眼的墙壁上,以供观赏。也有的因为一起长的果多而好,也可供开心观赏。还有的奇形“双傍”苹果,更诱人注目,一个苹果蒂把,两个苹果长成一个连体果,像“双胞胎”似的。更有的在大苹果上面,多余的长出来一个小苹果,也具特色。人们猎奇,凡是自己感觉好的,均可供观赏,没有统一标准。
人造观赏苹果。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自树上苹果套袋以后,就出现了人造苹果文化景观的可喜局面,开始在苹果上贴字(如:福禄寿喜、金玉满堂等),贴画(如:小鸡、小鸭、牛、羊等),苹果上就出现了美丽的图案,出售时价格不菲。平日可摆在桌面上观赏。如逢节日,倍增喜庆。现在此项苹果文化空前发展,非昔日可比,品种繁多,花样不少。
各种苹果的自然储藏期,相对都很短。尤其是伏苹果和中熟苹果,吃不了,很快就烂了。为此,我们村里果农採取以下办法:
制苹果干。将苹果切成片,挂在绳上凉干。平时做为零食用,很好吃。现在苹果干的制法很多,品种多样,是人人喜爱的畅销品。
烀(煮)苹果吃:将苹果洗好,削皮,去核,放在锅内烀(煮)烂,即可食用。既酸又甜,很开口味,特适老年人食用。
制苹果酱:将烀(煮)好的苹果,放在粗布袋内,将果汁果肉一块挤出来,再放上一点点糖,那就是很好的苹果酱了。这是我儿时最爱吃的一口,蘸着苞米片片,舔咋着嘴,爱吃的没个够。现在的苹果酱,种类繁多,但吃起来,怎么也唤不起我儿时的欢乐,岂非咄咄怪事。
制作食用苹果醋:听老人们说,很早的时候,苹果烂了人不能吃,就用它喂猪,后来有人发现,猪吃了烂苹果就睡觉,都认为猪是吃醉了,苹果的酸变成了酒。于是,有的人将烂苹果放在罈子里,让它烂透,取出后用布袋将果汁挤出,放在锅内烧开,达到消毒的目的。等冷却后,放在罈子里,加上“引子”(酵母菌),封扎好罈子口后,将罈子放在温和的地方。一个月左右,罈内的烂果汁,就变成了,颜色微黄的,味道又酸还甜的苹果醋了。蘸着吃饺子,炒菜添加点,爽口生津,特具风味。也有人在制果醋的基础上,制出了土果酒,味道怎样?我没尝过,想来一定不错。
关于苹果的用途,还有许多,但它现在用途的主强项,仍是“鲜食”用。我们家乡那里的男女老幼,现在几乎整年都能吃到新鲜的苹果。因此,我们那一带村里的人,都长得气色好,比较水灵一些。上世纪五十年代,我们那儿流传着这样的民谣:“饭后一个果,气死卫生所”。寓意是:饭后吃个苹果,消食化痰,百病不犯,不生病,没人去村卫生所看病,他们都失业了,还不气死了吗?!我看现在应改成“喜死”卫生所,社员们不生病,岂不是他们的卫生工作搞的好吗!幼儿园的孩子们 更活泼可爱,他们用天真烂漫的歌喉欢唱:“爸爸妈妈去生产,把俺送到幼儿园,幼儿园里幸福多,唱歌跳舞真快乐,真快乐,真快乐,每天吃上大苹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苹果的用途,越来越被重视和丰富,让烟台苹果为全人类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