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烟台苹果的百年沧桑(三)
高质量、高产量的苹果,与果树优良品种的繁殖,息息相关,是绝对分不开的。从我幼年至今,听到的、看到的,充分的说明了这一切。科学化繁殖果树的优良品种,是保障苹果高质量、高产量的关键。
我幼年时,经常听老人们念叨:现在吃个苹果费老鼻子事了,这么一个“套”啊,那么一个“贴”啊。我们也听过去的老人说过,山上的果树,一栽上就没有什么事了。枝死了割枝,树死了刨树,再栽上一棵也就是了。再就是抓抓虫子,剪一剪枝,摘摘苹果就完了。这些话,反映了过去对果园的管理情况。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是烟台苹果发展的重要时期,果树的繁殖,也从较原始的野放、粗放,逐渐走向科学化的管理,从而保障了烟台苹果的高质量、高产量,而称雄于世。
(一)二十世纪初以前,苹果不是做为商品而栽种的。因此,只要是好吃的苹果就栽,力求自己的果园品种齐全,有的多达几十种。良莠不分,种多而杂。那时果树繁殖的方法很简单,如果你喜欢哪个品种,就从那棵树根部发出的苗子,刨出来栽到地里就行了。这是“分蘖”繁殖法。另一种繁殖方法是“压枝法”。初春,将果树当年的萌条剪下,按要求将萌条枝埋在土里,不久就成活了。上述两种方法,都很原始的,局限性很大,树苗繁殖的成活率低,根系不发达,生长的慢。果树的品种没有改变,有的甚至退化,还不如原母本苹果的品质好。
(二)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时,苹果树的繁殖,就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分蘖法”、“压枝法”逐渐被淘汰,而被“嫁接法”逐渐取代了。所谓的“嫁接法”,就是将品质好的苹果枝条,做为“接穗”,嫁接在予定果树的枝干和根部。接穗成活了,一棵新的好品质的苹果树就诞生了。因此,二、三十年代,我村利用“嫁接法”,淘汰了大多数旧品种果树。这对当时果树的全面更新发展,果品的优质化,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三)三四十年代至今,苹果树的繁殖技术,达到了更科学的高新阶段。我村果农多用“沙果树”的种子育树苗,将选好的“接穗”嫁接在树苗上,成活后,再长大一点,就分别定植在果园里。嫁接的方法主要有二:(1)“套接法”:将接穗枝条,拧成只有皮的空管,按要求剪开后,再套接在被嫁接树苗的枝上。(2)“贴接法”:将嫁接的树苗去冠,在其树本上,用刀将表皮切成“T”型的开口,然后,将空管的接穗,按“T”型开口的形状、大小将接穗整好,插入被接树的开口内,包扎好就行了。目前,我村繁殖果树主要是这两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