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模子坟'的传说

(2012-10-19 11:52:54)
标签:

杂谈

杂文

“模子坟”的传说

 

我老家在烟台市福山县(现为福山区),东南九公里的紫埠村,全村一千余户,鲍姓约有三四百户,相传是明朝洪武年间由云南迁来的。鲍家老(祖)茔,在我村偏西南一点的深山里。千余亩的茔地,地形酷似一只展翅飞翔的凤凰,凤头高昂,称为鲍家老茔大顶。登顶四方望去,美景尽收眼底。西望青山连绵似翠屏。向东看去,外夹河呈“之”字形,由南向北,再由东向西,再转向北流去,与内夹河汇流成夹河,然后直奔大海。富侥的土地和美丽的村庄,密布于两岸。起伏的丘陵山地,植满果树,为烟台苹果的原产地。南眺王山(亦称“书山”),遥遥相望,陡夼山大顶近在眼前。俯瞰鲍家老茔,虾河在其前蜿蜒东流而去,古老的松柏和参天的柞树,遍布茔地,杨树挺拔高昂,沟澗潺潺流水,蛙声喧闹悠扬。喜鹊,斑鸠等诸鸟争鸣,苍鹰盘旋翱翔晴空,好一块风水宝地。茔地上坟丘散落各处,坟前石碑大小不等,放眼望去,使人产生了肃穆压抑感和思祖念亲的悲伤心情

当我六岁时,随大哥去给爷爷奶奶上坟。时值清明节,万物复苏,随着族人上坟的人流,我第一次迈进了祖茔,感到非常自豪。因好奇心所使,四处张望,我发现了在爷爷坟的西南面不远的地方,有两座小石塔似的建筑,两层,上有一个小顶。我问大哥这是什么,大哥说,这是“模子坟”。我心想,真怪!坟怎么没埋在地下呢?当时百思不解。

扫墓回家后,就立即告诉母亲,我看见“模子坟”了,这是谁家的?坟怎么会那样?不料想,母亲竟给我讲了一个关于“模子坟”的传奇故事,使我半信半疑,直到今天解也解不开。

母亲坐在炕头上,面带微笑,娓娓动听的向我道来……我专注好奇的听着,想着,使我的思绪,从现实回溯到远古,又从远古返回现实。“模子坟”是真的,我亲眼见过,故事怎么会那样说呢!?母亲说,她也说不清,因为母亲是从姥姥那儿听得的,姥姥就是这么说的。

相传过去有个朝代,人口多,粮食少,不够吃的,社会动荡不安。皇帝就下达旨意,凡年满一甲子的六十岁老人,一律都要送进“模子坟”。坟是由石头砌的,像圆形塔一样,将老人活生生的置于其内,只留一小洞口,可内外相望,通气。孝顺的子孙,可送一百天饭,之后,就不准送饭了,让其活活饿死。不孝顺的,送进去就什么也不管了。对老年人这么残酷,这个皇帝也太坏透了。

古话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知过了多少年,皇帝住的京城出了怪事,被五个妖怪搞的鸡犬不宁,民不聊生,人心惶惶。纷纷外逃。皇帝急眼了,就叫大臣们降妖捉怪,可是没有一个成功的。于是妖气弥漫,甚嚣尘上。皇帝没办法,下了一道死命令,捉不了妖怪的人,就一律斩首。

当朝有一名宰相,为官清廉孝顺,其母已年满六十岁,刚好被送进“模子坟”,正在家中尽孝,他每天给老母送饭送水。忽听皇帝宣召他捉妖,自知难再尽孝了。启程回京的前一天给母亲送饭,饭后,他跪在母亲面前,痛哭不起。母亲诧异,这是为何?宰相只得如实禀告,母亲也很伤心。老母亲爱子心切,急问道,你可知道妖怪什么样?宰相如实相告,老人听后想了一下,忽有所悟,就急忙对儿子说,咱家有个九斤半的大公狸猫,你可把它带去。上朝之日,你把它放在袖筒里,上朝之后,面对妖怪,你可把袖口张开,看猫子有何动作。儿子回家后,按母亲所授,一一行事。

宰相上朝之日,手袖狸猫,五个妖怪,纷至沓来,兴风作浪,肆无忌惮。宰相大怒,依计将袖口张开,说时迟,那时快,大狸猫嗷的大叫一声,猛窜出袖口,五个妖怪立现原形——原来是五个大老鼠精变的。大狸猫张口咬住一个,尾巴一甩,将剩下的四个大老鼠打翻在地,踏在脚下,尾巴直竖,眼睛铮亮,傲视一切,威武雄壮。满朝文武,吓破了胆,呆若木鸡,不知所措。宰相急令武士将老鼠精拿下,立即斩杀。

大惊稍定之后,皇帝好奇满意的向宰相问道:“你怎么知道妖怪是老鼠精变得?猫子是从哪里弄来的?”,宰相如实相告。之后,皇帝有所深思,面显愧色,意味深长的说:“老人说,老人道,老人说话有根梢……”,并当朝宣布,废除“六十发甲子”制度。奉养老人,以尽天年。

“六十发甲子是哪朝哪代的制度,遗憾的是历史的正史未有记载,盼史学家补上这一空白。谢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