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湾徐光启画像作者成谜(组图)
(2013-09-16 15:01:36)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297.jpg |
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298.jpg |
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300.jpg |
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301.jpg |
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302.jpg |
http://img.hexun.com/2009-07-09/119443303.jpg |
160年前,徐家汇南面的肇嘉浜沿岸一带,因疏浚肇嘉浜、蒲汇塘河道,堆泥成阜,积在湾处,得名“土山湾”。1864年,西方传教士为将土山湾的土阜削平,把青浦横塘的育婴堂迁到这里,创设了土山湾孤儿院,并建立孤儿工艺院,传授西洋绘画、印刷、雕刻、彩绘玻璃、刺绣、花边等各种手工技艺。从此,带有西方文化色彩的技艺与中国传统文化相融合,创造了中国美术、工艺史上多个第一。土山湾展品曾参展过七届世博会,有数十件作品获奖。
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图书馆保存的文献资料中,一位署名D.J. KAVANAGHS.J.的作者描述了土山湾展品在1915年美国展出时的盛况:“当参加巴拿马太平洋(601099,股吧)万国博览会的宾客们来到教育展厅的西北角时,他们比往常逗留了更多的时间。在这里他们发现自己置身于很多中国宝塔的缩小模型群中,在这些模型的周围环绕着大量雕塑、绘画、木制家具、柚木衣柜、樟木盒子、古老的漆制屏风和有一个世纪之久的寺庙的铜锣,这些展品被艺术地摆放着, 而且它们做工非常精细,在整个展览会都找不到能够与之匹敌的艺术品。"这是什么",游客们不禁询问,然后他们被告知这是由中国上海土山湾孤儿院选送博览会的展品……”
时光飞逝,当岁月的年轮画过百圈之后,世界博览会来到了中国的上海。而那些曾经见证过东西方交流的土山湾珍宝已散落在世界的各个角落,宛若一枚枚散落在沙滩上的五彩贝壳,等待着今天的人们前来探寻。
复旦教授在美“邂逅”画作
在徐光启纪念馆中,陈列着四幅水彩复制画像,画中的人物分别是徐光启、利玛窦、汤若望和南怀仁。除了徐光启之外,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都是明清两朝从欧洲来华寓居。
这四幅画像原作在1915年巴拿马博览会后被留在了旧金山,现存放于美国旧金山大学。但究竟是谁绘制了这四幅肖像画,现在依然是一个谜。
四幅水彩画送展世博
1851年,西班牙传教士范廷佐开始在徐家汇传授西方绘画技法,拉开了土山湾的西洋绘画艺术的帷幕。土山湾绘画艺术品,尤其
作者 陶宁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