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生日时
(2020-10-22 06:20:41)
张亚凌
记忆往前推四十多年,我们兄妹仨哪个过生日,当天都会吃到一个鸡蛋,面条下压着的荷包蛋。
三个孩子,只有一个喜滋滋地吃着鸡蛋——另外那俩,只能眼巴巴地傻瞅着。不过生日的那俩,这顿饭就吃得很憋屈。一人欢喜俩人愁。那时,母亲心里一定很不好受,手心手背都是肉,哪个娃不舒服,她的心都不会熨帖。日子好了些,过生日的吃俩,不过生日的吃一个。这便是我儿时的生日——生日等于“鸡蛋”,再没别的。
看来贫穷真的可以限制一个人的想象力。就像我那时候傻傻地想,等我长大了,有钱了,过生日就煮一盆鸡蛋,管饱。后来在书里在图片上,我才知道城里孩子的生日等于“蛋糕加礼物”,才意识到过生日不是只有“吃鸡蛋”一种形式。再后来,当我听到一个人将“任选一个国家去旅游”作为送给孩子的生日礼物时,赶忙伸手扶住自己快惊落的下巴。就在那一刻,我不自觉地滋生了自卑,第一次深刻地意识到人与人的差异原来如此之大。
只是,生日等于“蛋糕加礼物”这种组合,距离童年和少年的我都很遥远——遥远到只能在文字和画面里看到。直到我也成了母亲,开始给我的孩子过生日,我才第一次真真切切地触摸到生日蛋糕。当然,送礼物,也是必须的。也正是从给孩子过生日的那年开始,我给父母也过起了生日——每次必买蛋糕,必买礼物。尽管家里没人爱吃那油腻腻的玩意儿,母亲每次都抱怨说太浪费。但是,每次大家聚在一起切蛋糕时,母亲满是笑容的脸上写着心满意足。
人真是种奇怪的动物,是过度补偿,还是真心喜欢,抑或是对过去贫穷的回击?连我自己都说不清,我只是固执地将“生日=蛋糕+礼物”这一认识强力地贯彻到底。只是,当我勤俭生活、努力积攒,觉得可以出得起去国外旅游的费用时,我的老母亲却早就累倒了,再也没机会出去旅游了。
话说回来,到了我自己过生日,我依然觉得“买蛋糕”是浪费,依然舍不得买。突然觉得自己活成了母亲的模样。儿时的记忆里,母亲没过过一次生日;而且,在我们生日时,她没吃过一个鸡蛋。没心没肺的我们,在计较别人两个鸡蛋自己一个鸡蛋时,何曾想过她?我也只是活成了母亲的样子,才想到她曾经的处境。事实就是如此残酷,有时推己及人很难,除非真真切切地感同身受,才会理解别人、疼惜别人——哪怕这个人是自己的至亲,也不例外。
扯远了,回到生日上。生日,我一直当做一年里盘点自己生活的特定日子。此时此刻,突然心生一个念头:只要愿意,每天都可以当做自己的“重生之日”;随时有想法,随时付诸行动,不辜负自己与时间,每天都在努力,让日子一天比一天踏实,让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
刊于《今晚报》2020年10月21日
71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