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回村

(2020-06-05 05:27:21)
标签:

回村

张亚凌

  上次回村,感觉整个村子连地皮一块都被揭起重新捯饬了,像走在陌生的村落。记忆是需要附着,土墙上那个豁口不见了,你的恶作剧就在记忆里风干,乃至消失。     

不怪村子翻脸不认我,怪自己多年都没回去。村子要是个斤斤计较又脾气暴躁的人,早就愤怒得跳将起来一把推开我,训斥道:滚一边去,没心没肺的东西,谁稀罕你回来!

  难怪村子生气,从最东面的“七十二拱”到最西面的“明窖”,从最南面的“长短阵子”到最北面的“八队林场”,哪个犄角旮旯没留下我疯跑时踩过的脚印?那时左邻右舍都喊我“女土匪”。

  村子不大,我熟悉每条巷子:

知道哪条巷子干净,门前多花草,哪条巷子乱七八糟,像土匪糟践过;知道哪条巷子的娃娃学习都好,哪条巷子的娃娃多是拽在后面难看的小尾巴;知道哪条巷子的妈妈们温柔,娃娃勤快得能从自家门口扫到巷头,哪条巷子的妈妈多像母老虎,鬼见了都怕,娃娃战战兢兢干啥都放不开手脚;知道哪块地里的果子好吃偷时还安全,主人举手都是做做样子,哪块地里结的东西都丑模丑样,主人还凶巴巴地像要吃人……

  可现在就是没有回去的念头,一点都没有。我已经将村子掀到了记忆深处,甚至伺机掩埋它。

  让我和村子陌生起来的,是母亲。母亲一转身,村子黯然失色。

  十多年前,母亲许是累了,想偷懒了,又怕我们找到,索性就跑到村外李家陵那块地里了。先到那块地里的,是她更偷懒的小儿子,因为一场意外27岁就一步跨到了人生的终点。

母亲去时没打招呼。她从来不是那样。

你听——

“凌娃,妈到你雪花婶家说会话。”

“凌娃,妈到地头拔根葱。”

母亲就是从前院到后院,屁长一点,也会给我打招呼,她总怕我疯跑得不着家。那次倒好,她自个,不声不响就跑得不见了。

十多年了,我窝火又憋气。我想,我是不会原谅她的,会一直窝火下去,直到去那边找到她理论,问她大人咋能这样,直接给孩子来个大忽悠……我相信,到时我会拿一连串的质问喷住她,——她从来就没有理论过我。

我窝火源于不知道母亲走前的情形,憋气在于她睡了三天都不睁眼看我,我永远无法再见她,却对她的走一无所知,做女儿该何等失败才会遭遇到这种境况。

我将一切怨气撒到母亲身上,再也没说过“回娘家”这三个字。“回村子”,是我给所有人的答复。我也不会说“回老家”,你都不要那个家了,我更不要。你从来也没犟过我。直到母亲离开,我都没习惯用“您”,只是上大学时在家信里用过,在给她的留言条里出现过。好像也从来没有将母亲放在心尖尖上,总是没由来地犟她。这,不会是母亲断然转身而去的原因吧?

  一个叫赵家村的村落里有个庭院,我可以随意进出,有大门的钥匙。只是,冰锅,冷灶,没有声音,只有满院子的杂草在热热闹闹地欢舞。钥匙就显得很可笑了,好像指着一堆废到极点没有任何地方愿意回收的废品说,瞧,这是我的。连废品都会脸红的。

  哪里是钥匙的错?没有母亲身影穿梭的庭院,大多尴尬成了房子。暖暖的家堕落为清冷的房子,那赵家村与李家庄跟行家堡子,有啥区别?

  不是不想回村,是母亲去了村外地里,锁了家门后,村子只是个村子。

刊于《语文报》2020年5月20

715399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中学     张亚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母亲的呼噜声
后一篇:多说一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