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师徒成亲人
张亚凌
大年初三吧,一大早,电话响了,是仵琳。18年前我是她的班主任,18年后她一如我们相处时那样,任何时候见面都是一脸浅笑,像一束光,直暖心窝。知道我在家,她说马上过来了,让我帮她把把关。
半小时后跟着仵琳进来的,是个身高接近一米九的大男孩。打眼一看,“有故事”“沉稳”。当听到男孩的名字叫“文锦”时,作为老师的我有失风范地大笑不已:文静的丫头叫“武林”(仵琳的谐音),粗犷的小子叫“文锦”,阴差阳错的绝配。
仵琳一直静静地坐着,跟我交流的是文锦。从近期的工作经历职业目标,到远期的生活着落人生规划,是侃侃而谈,不过让人觉得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间或,我跟仵琳对视,她神情间写满了“就是他了”,一种柔软的坚定。
我也给文锦讲了18年前的小仵琳:
那个当值日班长时将惩戒温柔成享受的小丫头,让迟到的学生浇一周窗台上的花;那个从全年级第一退到全年级第二的小丫头,给接替自己的第一叮咛“第一是责任是榜样是一面镜子”;那个担任班级图书管理员的小丫头,自己设计图书登记册管理得井井有条……往事里,她懂事,聪慧,善良,人缘颇好。
“我不敢说仵琳是我带过的最优秀的姑娘,一定是走进我的心里,值得我时时给学弟学妹们当榜样讲的……”跟文锦说这话时,心里竟涌出母亲在婚嫁时托付亲闺女般的不舍,“现在把仵琳交给你了,一定要疼她让她,一起幸幸福福。”
临走,仵琳拉着我的手,是一成不变的叮咛:多锻炼,把身体当事……
倒像长辈嘱咐晚辈,我们都笑了。
从教快30年,有些学生成了忘年交,有些成了亲人,而仵琳,似乎复杂得多:
她在上高一时的教师节,买了一个镜框送给我,写了封信,让我将自己的照片放进去,让我除了关心别人还要每天看看自己,好好爱自己……这分明是小小的她因为疼爱充当了我的长辈。高二的暑假,她用稿费请我吃夜市,喝果啤,说悄悄话,送我精致的书签,四叶草项链,俨然一对闺蜜。高考结束她外出旅游,每天给我发一篇途中的感悟收获,又回到了乖孩子状。
每年春节,她都会来拜访,从初一时的12岁到如今研究生毕业多年接近30岁。这份情,不就是亲人般绵长厚实?
哪里只是仵琳,龙凯,范超,莉贤,定军,少辉,刘涛,恒星,志峰,丽萍,彩凤,丽娜……很多名字涌上心头。他们可能因为脾性相投而成为我的忘年交,也可能因为思想深刻而成为我的老师,更可能因日久生情成了我的亲人。
不一定年年能相聚,却真的时时挂念。而每年,有孩子们来的那一刻,都是最难以忘记的。
刊于《教师报》2020年1月22
715399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城关中学 张亚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