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若不曾迷恋你
(2019-10-25 06:19:59)倘若不曾迷恋你
——说给我有幸遇到的书们
张亚凌
倘若不曾与你相遇,不曾深深地迷恋上你,我定然不会是今天的自己:心地柔软而洁净,与自己与他人与这个世界,温柔相处。
母亲说是不满周岁时的一场疾病致使我的右眼失去了视力。小孩子们都是坦率而不藏心机的,有些坦率就像钢针,不提防间刺得我遍体鳞伤:
“我才不跟你挨,你长得不好看。”这是我兴冲冲地跑过去准备参加游戏时身边的那个她脱口而出的话。
“电影里的那个独眼龙坏得很,——坏人都长得难看,歪嘴,独眼。”这话一出,其他小伙伴的头都齐刷刷地扭向我。从此,我多了一个难听的绰号。
这样的事情多了,总被伤自尊的我,就很自觉地退了出来,在落寞中只有与自己的影子相伴。一个孩子,一个自卑而软弱的女孩子,她终究无法强大到无需外力就能与自己甜蜜地相处。
“我娃不爱跟人家娃娃耍,就看书吧,看书一样热闹。”母亲从别处给我借来了几本童话。所有的童话故事,无论经历了怎样的坎坷与磨难,结局大多还是让我满意的,总会走过“柳暗”看到“花明”,总会拨开“云雾”见到“天日”。似乎有张神奇而柔软的大手,抚过我时而忐忑时而恐惧时而愤怒的心,最后总会让它又充盈着满满的欢乐。
我喜欢上了读书带给我的感觉:时而快乐得想尖叫,时而伤心得双颊垂泪,欢喜悲哀跌宕起伏。又像泛舟游历,时而波光粼粼一泻千里,时而激流险滩阴霾笼罩,曲折刺激富有变幻。
阴霾沮丧的日子因为膝头摊开一本书,那小小的心儿就快速溢满了快乐;有病不能上学的日子因为打开心仪已久的书,心儿就开始随着明媚的阳光在书页间欢跳;小伙伴们玩得尽情尽兴,躲在角落里的我内心同样热闹无比。因为有书的陪伴,我远离了伤害,沉浸在无边的欢乐中。
能借到的书都看完了,没书看的日子最难受,以至于走在路上看到报纸的碎片,都会弯腰瞧瞧。
记得那次陪父亲进县城办事,路过新华书店门口,一向很听话的我就是迈不开步子了。我仰着脸拉着父亲的衣襟说想进去看看。父亲说不行,没时间。可我就是拗在那里不走,眼巴巴地看着他。父亲让步了,说进去行,不能买——带的钱不多。我答应他不买,就看看。
而后,而后我就食言了,一定要买。父亲犹豫了半天,说,买书的话,咱就不能吃饭了,还得走回去。我痛快地答应了。那会儿,我自私地没有理会“不吃饭”“走回去”不是我一个人的事,还有父亲,更不会想到不吃饭饿着肚子走四十多里是件很难受的事。好在我是边走边看,边看边给父亲讲。后来,天色暗了下来,看不清字了,纯粹走路了,才觉得肚子饿得慌。
不过为了拥有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经历什么都是值得的。
也记得上中学时,班里有个同学,家里藏书很多。那同学脑袋瓜子很精明,把书带到学校出租,一本书一天二分钱。那时一份菜才五分钱,我的菜钱没有流向食堂都进了那位仁兄的衣兜。
同一条巷子里有个比我大一岁的孩子,家里藏书也多。她比较懒,说谁帮她割猪草就让谁看书,我是唯一响应且表现得异常踊跃的一个。经常拎两只笼,她家笼里的草,压得瓷瓷实实,一点都不作假。天快黑了,才赶紧给我自己割,时间太仓促,就蓬蓬松松下面还撑着棒棒。一推开家门就直冲后院,草立马倒进猪圈,还嚷嚷着说“猪吃得快得很”,以掩饰自己的心虚。
如果说儿时的我伤害过什么,就是我们家那些猪了。它换的钱我吃我喝我穿,我却糊弄它。
慢慢地,我长大了,有了很多的朋友,却依然如儿时般迷恋读书,也更加感受到了读书的魅力:它可以让深深的寂寞与沸腾的热闹并存,它是一个人的盛宴,更是一个人的朝圣之旅。阅读如清风,会吹散我心头的迷雾;阅读像沐浴,冲洗得我神清气爽;阅读似良师,帮我理清了生活的本末。
倘若不曾迷恋读书,我定然不会是今天的我。阅读改变了我的生活,引领我找到了更好的自己,让我走上了创作之路。我享尽阅读的快乐,我又怎么忍心独自拥有这份奢华?于是我引领我一届又一届的学生们亲近阅读,在阅读中寻找快乐,在阅读中提升自己,在阅读中更加热爱生活。
我对自己是放心的:有阅读的守护,我不会偏离真善美的方向。
我对我的学生们是放心的:没有了我的陪伴,他们依旧牵手阅读。
刊于《语文报》2019年9月2号
715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