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与他们
(2017-03-01 08:57:39) 热爱生活痴迷文学的他……怎么会?听到噩耗的那一刻,我心里翻江倒海,想了很多很多:那一刻的他该是多么无助多么绝望,可究竟什么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那一刻的他怎么就能冷漠地从他一直很热爱的世界里出走,怎么舍得丢下视他为全部生命的父母?
尽管我不知道那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但从我与他的多次交流中,我知道他一直生活在现实与理想的矛盾里。
他不能理解老师们为什么仅仅以成绩看待学生,好老师好班级好座位这些优质资源都属于优秀生,学习困难的学生处境雪上加霜——尽管他就是享受一切好资源的优秀生!他觉得学校就是教育培养学生成人的地方,特别是有问题的孩子,更需要学校的照顾。
他不能理解的,其实我也不能接受。我只能给他解释:无力改变只有先适应,而当你优秀到一定程度时,就可以着手改变了。比如,你做了某个学校的校长,就可以具体尝试着改变自己的学校,让它成为温情的摇篮而不是像监狱般冰冷。我知道我的说教很苍白——教育现状的改变,不只是教育工作者的事。
他也不能理解为什么老师家长们都青睐理科,排斥文科。似乎理科是教育的精品,文科是残次品。我曾给他如此解释:推动社会实实在在发展的,能看得见的东西,像各种产品的推陈出新,经济的快速发展等等,的确与理科有关。但文科引领人们精神思想的走向,不容忽视。我甚至说到某大学投毒案,意在告诉他,一味精于理科没有健康的人格培养相当可怕。但我没有告诉他:社会浮躁,人心功利,理科生更便于找到好工作挣到高工资,这才是全社会重理轻文的症结!
我也知道他一直不情愿地学着理科,也一直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文史哲。结果:大一,熬;大二,苦熬;大三,煎熬。他一直心不在焉地走在被动地迷茫地学习理科的路上,想象着自己迷恋的文学的花香满径。他该是怎样的痛苦,无助,撕裂,还有绝望。
求助于辅导老师,被冷漠拒绝;喜欢文科,又不能转专业,难以全身心去热爱……他终于无法说服自己,选择了一场决绝的出走……
毫无疑问:家长与孩子的缺乏沟通,学校教育的冷漠与死板,孩子自己认知的不足和执拗,都是导致悲剧的因素。但当下许多老师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都无可奈何地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这样的社会大环境,这样的教育小环境,如何承载得下我们这个社会的未来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