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父
(2016-05-29 06:59:08)不得不说,福建的难度比陕西大多了,至少这份试卷就是。我的小文,编入“福建八年级语文能力监测题”,“监测”二字,陕西考卷似乎不用。
福建省八年级语文能力监测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1.下面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丫杈(chà)
B.佝偻(gōu)
C.收敛(liǎn)
D.滞留(chì)
2.下面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组是:(
A.数落
B.恶心
C.差遣
D.星宿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品茶,亦可谓品历史,品文化,一盏佳茗在手,盏中是清淡的龙井,鼻端________的茶香似有若无,思绪慢慢随着汤茶中的涟漪向悠远的中华文明________开来,细细地品,那浸泡在盏中的不是茶,而是滚滚红尘中偶尔________的一颗散淡的心。
A.缭绕/荡漾/歇息
C.环绕/飘扬/歇息
4.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文中横线处选填正确的汉字。(填字母即可)
(1)
(2)临峰巅,俯
(3)知你是否记得陈源湛
5.根据句意,下列加点词语可以用括号中的词语替换的是(
A.如何突破公司目前的困境,大家意见杂陈,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B.人要变成野兽,比变成圣徒要容易千万倍。自古以来,变成野兽的人多如牛毛,但变成圣徒的人却寥寥无几(寥若晨星)。
C.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杳无音信)了。
D.他外出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颓废)!
6.下列词语中全是描写人物外貌的一组是(
A.温文尔雅
B.花枝招展
C.销声匿迹
D.风度翩翩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5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揭晓,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
B.我国的大部分粮食、蔬菜、水果、食品和蛋奶都是由分散的企业生产出来的,监管难度较大。
C.《红楼梦》当然是旷世杰作,但由于曹雪芹所处的朝代和出身的局限,不能不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D.是否选择对社会对未来负责的低碳生活方式,是衡量现代人良好文明素质的重要标准。
8.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序合理、语意连贯的一段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而且这种现象越来越低龄化
②但是互联网时代,汉字却陷入有声无形的窘境
③汉字承载了中华民族的文明和智慧
④专家学者认为:汉字对智力的开发有巨大作用;认识的汉字越多,联想就越丰富
⑤其兼备象形和表意的特点及蕴含的思想和文化内涵是任何科技也无法模拟和取代的
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出现提笔忘字的现象
A.③⑥①⑤④② B.③⑤④②⑥① C.⑥①②③④⑤ D.⑥②①④③⑤
9.下列各句的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她教给我的道理还很多,例如说人死了,不该说死掉,必须说:“老掉了。”
B.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C.我在他的书斋里,看见过陆玑的“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还有许多名目很生的书籍。
D.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10.下面诗句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C.剪不断,理还乱,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11.“人怕出名,猪怕肥”是“人怕出名就好像猪怕肥”的意思。有些日常用语,在表达上也具有这样的比喻意味。下列属于相同用法的选项是:(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C.善恶不同途,冰炭不同炉
12.名人常有手写前人名句的习惯,下列不可能发生的选项是:(
A.王安石手书:“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B.陶渊明手书:“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C.韩愈手书:“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D.苏轼手书:“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13.下面句子的关联词使用正确的是:
A虽然藤野先生是个日本人,但是他没有民族偏见,给予鲁迅先生真诚无私的帮助。
B鲁迅先生的童年不仅有一个会讲故事的长妈妈,而且甚至有一群能陪她一起看社戏的小伙伴。
C东渡日本求学,尽管没有让鲁迅称为一名医生,然而却让中国多了一位文艺战士。
D鲁迅的百草园非但四季景色优美,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
14.下面的句子适合用来说服他人将心比心,要懂得换位思考的句子是:
A.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15.下列诗句默写不正确是:(
A.芳草萋萋鹦鹉洲
B.日暮相关何处是
C.随风直到夜郎西
D.欲上青天揽明月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16—18题(9分)
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6.与本诗感情基调最为相近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B.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晏殊《破阵子》)
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D.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17.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作者的观察点不集中于某一景物,而是从总体着眼,描绘湖上的春意。
B.“渐欲”“才能”两个词语,动态地表达着“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
C.颔联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早莺”和“新燕”的生活习性,给人丰富的生活知识。
D.这首诗处处紧扣季节特征,把春天的钱塘湖描绘得生机盎然,十分迷人。
18.尾联中“最爱”一词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分)
崔昭行贿事
李肇
裴佶①常②话:少时姑父为朝官,有雅望。佶至宅看其姑,会其朝退,深叹曰:“崔昭何人,众口称美,此必行贿者也。如此安得不乱?”
言未竟,阍者③报寿州崔使君候谒。姑父怒呵阍者,将鞭之。良久,束带强出。
须臾,命茶甚急,又命酒馔④,又令秣⑤马饭仆。姑曰:“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及入门,有得色,揖佶曰:“且憩学院中。”佶未下阶,出怀中一纸,乃昭赠官絁⑥千匹。
(选自《唐国史补》)
【注释】①裴佶(jí):人名。②常:通“尝”,曾经。③阍(hūn)者:看门人。④馔(zhuàn):食物,多指美食。⑤秣(mò):喂牲口。⑥絁(shī):粗绸子。
19.
下列加点文言实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如此安得不乱(怎么)
C.
束带强出(勉强)
D.
又令秣马、饭仆(用饭招待)
20.
下列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佶至宅看其姑
B.
将鞭之
C.
前何倨而后何恭也
D.
乃昭赠官絁千匹
2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B.
C.
D.
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言未竟,阍者报寿州崔使君候谒。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23—25题(9分)
春天被卖光了
杜荣深
春天是一匹/世界最美丽的彩布/
23.依据文意内涵,推敲其形象特征,则横线上最适合填入的选项是:(
A.杨柳
24.与这首现代诗所描述的景象不同的一项是:(
A.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B.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D.恻恻轻寒剪剪风,杏花飘雪小桃红
25.请以“春天是……”开头,仿写这首小诗。(4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6—29题(12分)
①“你好,我叫大白,是你的私人健康助手,在你嗷地叫一声的时候,我会察觉出你需要医疗护理。”这是《超能陆战队》里大白出现的场景。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俘获众多影迷的心。可是这个“萌萌哒”大白究竟离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远呢?
②事实上“大白”并不是那么乌托邦的。不管是它的外形、动作,与人交流时的反应,还是它所拥有的贴心服务功能,离我们的生活都并不遥远,都可以在现实的机器人实验室中找到出处。
③大白的外形灵感源自于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机器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中,机器人都是用可拉长可膨胀的材料制成,有点像人们在危急的情况下所穿的正压衣物。这样的设计,使人们在受到伤害时,不会被机器人坚硬的外表割伤或碰伤。
④而大白可爱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也是有原型的,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实验室在 2011年发明了一种叫做 Boxie的纸板机器人,电影制作者很喜欢Boxie灵活有趣的一面,就在大白的设计中借鉴了Boxie的外貌特点,例如那两个圆圆的眼睛。
⑤至于本田汽车公司制作的机器人Asimo,则在人机交互上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参考。制作团队将Asimo与人类交流时的反应与“性格特征”移植到了大白身上,一开始大白略显呆萌的反应便是这一设计的体现。
⑥迪士尼将这些现有机器人的优势集合起来,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外形完美的大白。但其实大白的服务功能接近现实也是可以实现的。从一个技术宅的角度看,大白的设计切中了当今科技界两个热点:机器人和医疗健康领域。
⑦在医疗功能上,日本的医疗机器人为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大多参考。大白的“熊抱”的设计则来源于一款名为RIBA-II的人体交互助理机器人,目前该款机器人已研发出了第三代Robear,轻巧灵活,可以抱起最高80公斤体重的病人,带有滚轮的腿也可以扩展或者弯曲,新的智能橡胶电容触觉传感器和力矩传感器也让Robear在托举病人时更加温柔。此外,大白灵活的手部动作极似日本早稻田大学发明的模拟人类护工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的手指甚至可以捡起吸管、挤番茄酱,预计在今年就会投入使用,用来照顾老人和病人。
⑧美国的医疗机器人研究则为大白提供了长期跟踪一个患者的生活,监督其生活习惯的功能。美国一家老牌移动医疗公司,与他们的战略投资方一手打造了“远程医疗机器人”系列。这些机器人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例如他们可以在社区医院、患者家、病房等地方发挥医生替身的作用,只需要一个医生远程控制机器人。
⑨总而言之,大白身上,既有着现代机器人研究的缩影,更蕴含着科学家们对未来医疗的疯狂猜想。可植入传感器、仿生外骨骼、基因排序、个性化精确药品,其中一些将会慢慢成为现实。科技延伸了头脑,也会武装起我们肢体,生活在一个离科幻小说越来越近的世界里,对未来医疗的畅想不那么遥远,或许也不那么疯狂。
26.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 “大白”的外形、动作和面部表情都可以在现实的机器人实验室中找到原型。
B.电影《超能陆战队》的制作者设计“大白”时,迎合了当今科技界的热点,使其服务功能接近现实。
C.美国的医疗机器人可以抱起重达80公斤的病人,这给“大白”的设计提供了借鉴。
D.“大白”身上,既集合了现实中机器人的优势,又反映了人们对未来医疗的畅想。
27.下列对本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文从外形、功能两大方面说明“大白”离我们的现实生活并不遥远。
B.本文表明,科幻作品中的许多猜想,正逐渐变成现实。
C.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D.本文使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列图表等说明方法。
28.联系上下文,比较以下两句,判断哪一句更好,并说明理由。(3分)
原句:这个腿很短、软绵绵、喜欢“抱抱”的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憨态可掬,萌值爆表,更有不少酷炫技能,电影一上映俘获众多影迷的心。
改句:这个充气医护机器人,不仅外形惹人喜爱,更有不少特殊技能,电影一上映俘获众多影迷的心。
29.本文向我们展示了医疗机器人正在医疗健康领域发挥的巨大作用。你想拥有一个对你哪些方面有帮助的“大白”呢?请你就机器人在不同生活领域的作用,说出至少两个设想。(3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0—32题(9分)
读书与境遇
罗建军
①读书的境遇是指人读书时所处的境况和遭遇。人总是活在特定的境遇之中,境遇不同,对客观世界的认知、理解和感悟也会有所区别。读书作为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常常会与境遇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同境遇中的人读同一本书,会产生不同的理解和感悟。因此,科学地认识读书的境遇,是人们不容回避的问题。
②顺境中读书,可贵的是精神愉悦。人在此时此刻的心境,既有“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明媚,也有“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愉悦。身心轻松,兴趣大增,容易打开视野,汲取新知识。正如罗曼·罗兰所言:“你用神采奕奕的眼神看世界,世界也会用宽容的怀抱接纳你。”顺境中读书,关键是要确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高远目标,广采博纳。同时还应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和清醒的头脑,平心静气,深思精进。顺境中读书,可以帮助一个人消除骄气,清醒地认识自己,理性地看待世界。
③逆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坚持不懈。逆境人人都可能遇到,一些人在逆境中消沉,另一些人却以此为机遇,砥砺磨炼,最终“鱼化为龙”。逆境中读书,因为外界的压力,也因为内心的苦闷,常常会获得不一般的感受,甚至得到对人生豁然开朗的认识。古今中外,在逆境中坚持读书学习而成就伟业的不乏其人。司马迁惨遭宫刑,仍持之以恒地博览群书,从而成就了《史记》这一伟大著作。海伦·凯勒失聪失明,却凭借超乎常人的毅力,坚持读书,学会了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语言,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成为人类发展史上的传奇人物。在这些人身上,我们看到的是“水滴穿石”的韧性,逆境中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驱散心里积压的阴霾,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
④闹境中读书,可贵的是心无旁骛。当今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连同这个社会一起变得躁动不安,很难静下心来读书。社会愈是嘈杂,愈需要我们有“非宁静无以致远”的心态,书籍恰好具有这种功能。读书可以帮助我们闹中取静,摆脱嘈杂与喧嚣,丰富学识,增长智慧;能帮助我们摆脱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无纤尘地走进或厚重或轻盈的书中世界;也能帮助我们不被五光十色的世界所左右,追求灵魂与人格的崇高。
⑤“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无论客观世界如何变化,人的因素始终具有决定性,只要我们始终坚守“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一信念,时刻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境界,一种信仰,就一定能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不断进步。(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30.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善于引用名言,如“非宁静无以致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这些名言既恰当地证明了观点,又增添了文采。
B.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读书与境遇”的关系展开论述,先提出问题,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C.读书的境遇因人而异,只要我们在逆境中不消沉、不浮躁,坚持不懈,潜心读书,就能成就伟业。
D.文章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境遇,如果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追求,就能不断拓展视野,更新观念,提升自我。
31. 作者认为“读书与境遇”有着怎样的关系?(3分)
32.如何理解第⑤段“心随境转是凡夫,境随心转是圣贤”这句话的深刻含义?(3分)
(六)阅读下面文章,完成33—36题(15分)
继父
(1)听母亲说,他进门时我只有五个月大。对“父亲”的记忆,别说我,就连比我大两岁的三哥、大五岁的二哥,都说记忆里只有他。
(2)他在离我家不远的钢厂上班。外乡人,矮小,黑瘦,长得倒很筋骨。
(3)记忆里,他一下班,随便吃点,就到街口摆摊——修自行车捎带配钥匙。我呢,一直在旁边玩。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有时,他会喊,妮儿,甜一下去。我就欢快地跑向他,从那油腻腻的大手掌里捏起五分钱,买几颗水果糖。一剥开糖纸,我会举到他的嘴边,让他先舔一口,也甜甜。他会用干净点的手背噌一下我的小脸蛋,说,爸不吃,妮儿吃。妮儿嘴里甜了,爸就心里甜了。
(4)天黑了,准备回家了。不用他说,我就爬上小推车,不歇气地连声喊着“回家喽——”“回家喽——”。
(5)直到去世前,他还在街口摆摊修自行车。
(6)他还能修理各种电器,巷子里的人经常跑到家里麻烦他。我有时就纳闷,问他,我真想不出,你还有啥不会的?他就笑了,说,爸是从小卖蒸馍,啥事都经过。
(7)他对自己啥都不讲究,啥都是凑合。
(8)母亲常常说起他每月工资一个子不留地交给自己的事,说时总是撩起衣襟抹眼泪。母亲说,人家男人都吸烟喝酒,他咋能不眼馋?还不是咱娘五个拖累大,得攒钱。母亲也常在我们面前唠叨,说你们呀,要是对他不好,就是造孽。妈一个妇道人家,咋能养活得了四个娃娃?早都饿成皮皮包骨头了!
(9)在家里,母亲很敬重他。他蹲在哪儿,饭桌就放到哪儿。我会以最快的速度给他的屁股下面塞个小凳子,哥哥们立马就围了过去。母亲边给他夹菜边说,你是当家的,得吃好。他又笑着夹给我们,“叫娃们吃,娃们长身体,要吃好”。
(10)他几乎一年四季都是那蓝色厂服。母亲要给他做身新衣服时,他总说,都老皮老脸了,还讲究啥?给娃们做。
(11) “百能百巧,破裤子烂袄。”街坊嘲笑他,只知道挣钱舍不得花钱。
(12) “再能顶个屁,还不是在人家地里不下种光流汗?不就是不掏钱的长工么?”熟识的人讥讽他,没有自己的孩子还那么撅着屁股卖命地干。
(13)流言风语咋能传不进他的耳朵?更有甚者给他说话直接带味儿。好几次,母亲没话找话硬拉扯到那事上想宽慰他,他只是笑笑,说没事,手底下的活都做不完,哪有闲功夫生气?
(14)他不是脾气好,是压根就没脾气。
(15)邻里街坊说话不饶他倒也罢了,欺生。可爷爷奶奶大伯叔叔们从一开始就不同意他上门的,在本家的大小事上都不给他好脸色看,这就没道理了。可他,见谁都是乐呵呵的,才不理会别人紧绷着的脸。母亲为此很生气,说这一摊孤儿寡母不是你,日子能过前去?给他们姓李的养活娃娃,凭啥还要看他们的脸色?断了,断了,不来往了!
(16)他倒给母亲和起脾气来。说忍一忍就过去了,都是一家人,计较啥?
(17)他是在我出嫁后的第二年走的,前一周还给我说自己身子骨硬朗着哩,孙子抱完了,就等着抱外孙哩。那天,他正补着车带,一头栽下去,就再也没有醒来。
(18)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因为我的记忆里竟然没有他衰老的过程,只有他不断劳作的身影!
(19)爸,皱纹何时如蛛网般吞没了他?
(20)爸,牙床何时开始松动以至于嚼不动他特喜欢吃的茴香味儿的干馍片?
(21)爸,您胃疼得整晚整晚睡不着觉时想到过叫醒我们唠唠嗑来打发疼痛吗
(22)……
(23)倘若他病在床上,我们服侍了些日子,心里或许会好受些。可是,可是爱一直是单向流淌啊,我们究竟关心过他多少?!
(24)我没有生父的丝毫记忆,听母亲说,连大我七岁的大哥,在他进门后不久,也再也没说起过生父。我记忆里的父亲就是他,也只有他。
33.继父到街口摆摊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A.为了打发他的业余的时间。
B.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状况。
C.为了更好的帮助街坊邻里。
D.为了能看到我甜甜地吃糖。
34.下面对“我难过得无法原谅自己”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我居然没有发现继父已经老了,劝他多需要休息。
B.我没有发现继父身上的病痛,给予他更多的关心。
C.继父在病床上,我却没有服侍他些日子。
D.我从继父那儿得到很多爱,而给予他的爱却很少。
35.第三段“没活干时,他就笑眯眯地瞅着我,那目光就柔柔软软地撒了我一身。”中“柔柔软软”一词反映人物怎样的心理?(3分)
36. “继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6分)
(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37—39题(9分)
关于“闽南方言和普通话”的主题阅读
民间的声音
关于“闽南方言还能存活多久”的讨论帖:
1楼:昨天跟5岁的侄子一起吃饭,居然发现这个土生土长的孩子不会讲闽南本地话。再看看16岁的儿子,也是在闽南土生土长的,比堂弟好点,还会说几句闽南本地话,但那种老闽南的俚语是一点不懂了。儿子还说,他的同学和他也差不多。记得我们小时候,连学校老师上课都是方言,如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那简直就是一门绝活。现在的孩子倒是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甚至还能说流利的英语,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方言还能在我们的生活中存活多久呢?
2楼:我女儿在学校讲普通话,在家里也讲普通话,现在很多闽南话她连听都听不懂了。
3楼:闽南方言还能活多久? 那要看我们还能活多久!
4楼:不知道,也许有一天,无声无息地消失了。但也没什么可惜的,语言失去交流沟通功能,离消亡也就不远了,这是事物的发展规律。
5楼:城市越来越开放,外来人口越来越多,闽南话太土,他们听不懂,还是说普通话好。
6楼:“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用方言交流,听着多亲切啊。
7楼:方言里有文化,我们老师说闽南话里保留着好多古音呢,我想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8楼:文物也有文化价值,但是现在不是只能欣赏吗?甲骨文更有文化价值,难道现在还用甲骨文写字吗?
(摘自“闽南E网”论坛,有删改)
学者的言论
1.“方言里有比普通话丰富得多的生活、情感用语,在动作的细微区分、事物的性状描绘等方面都更具体。这是方言比普通话往往要生动幽默、有趣传神、在文艺表达里更受欢迎的原因。”——钱乃荣(著名语言专家)
2.“在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以普通话沟通不成问题,但你若选择这个城市,却不会讲这里的方言,犹如你爱上一个人,却读不懂他(她)的内心世界,要融入其中,谈何容易!”
——程乃珊(著名作家)
3.“没有方言的城市是可耻的。” ——封新城(《新周刊》执行总编)
4.“新时代的曙光照进了方言。方言不是时代的对手。其实,谁又不在时代面前被揍得鼻青脸肿呢?”“方言的产生、发展和消亡,是语言和语言之间较量的结果。全球化的年代,必须要有一种公共语言交流。”——敬文东(文学博士)
5.“我们的态度是大力推广普通话,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积极保护方言。”——陈章太(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
(摘自互联网)
37.以下不属于论坛讨论内容的一项是(
A. 现在的孩子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会说地道方言的却成了稀罕品种。
B. 闽南话太土,还是说普通话好。
C. 不能说地道的闽南方言,就无法与人交流与沟通。
D. 方言里有文化,有文化的东西是不会消亡的。
38.根据以上材料,对“方言价值”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方言里有亲切的乡土情。
B. 方言的艺术表现力更强。
C. 方言体现了一座城市的特点。
D.方言是一门绝活。
39. 如何走出“方言困境”, 有人提出“让方言作为教学内容进入课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以上材料,简要分析。(4分)
40.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写一篇不少300字的短文。(30分)
(1)虽然时光一去不复返,但人们偶尔还是会想象回到过去。
(2)观察下面的漫画,以“谈回报”或“要学会关心别人”为题写一篇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