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人的浪漫事

(2016-04-30 06:47:14)

说真的,来自农村的我,看着《花信》,满脸羞红。当然,合卷,受益匪浅。
                    中国人的浪漫事
                            ——品读任崇喜的《花信》
                          
张亚凌
   
除了忙忙碌碌于工作,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精神花园。这个花园似乎不经风雨,却花枝摇曳芬芳四溢。人人都有自己打理花园的方式,有人以画笔激情描绘美好,有人以雕刀让震撼立体冲击,任崇喜先生则以诗意文字鲜活了读者单调枯燥的日子,——《花信》为证。
   
最早认识任崇喜先生,源于第二届“中国报人散文奖”。他的获奖感言从宋之开封穿越至唐之长安,幽默得无以复加。而此刻,手捧《花信》,只觉厚重无比:这是一部关于节气的书,“节气”,被久居城市的我们生疏得太久太久了,被各种洋节包裹着挟持着的我们对它近乎陌生,而它恰恰又是传统文化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欣然打开,便不忍放下,如果说它是任崇喜先生在精神花园里的收获,作为读者的我可以肯定地说,这座花园繁花似锦缎,朵朵花儿光彩夺人芬芳无比。
   
全书48篇文章,任崇喜先生从民俗的视觉出发,采用线性结构和平面叙述的手法,真实展现了中原民俗文化浓郁的乡土情结、风情画面。从节气到植物,是季节细微的变化岁月舒缓的更番,还是作者自己的心路历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自然的敬畏与感激,更像任崇喜先生的感恩之情及对诗意的渴望!

捧读《花信》,久疏乡野土地的我,如懵懂的婴孩第一次面对绚丽无比的世界:惊奇,恍悟,喜悦!此刻的我实在有点迫不及待,想尽快地告知身边的朋友、孩子以及一切热爱生活的人:读《花信》吧,你会从节气里体味到植物的有情有义,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绵长深厚,从而再次亲近泥土亲近自然。

《花信》文字之精美,令人叹服,一如任崇喜先生的一贯风格:洗练,优雅,诗意。

请看,“红梅点点,似少年怀春示爱的明眸,火热而纯洁;似少女情窦初开的心灵,神圣而腼腆;红梅点点,似智者超然物外的深沉和温煦,似仁者远离红尘的宁静和恬淡。”这文字,你看到的哪里只是梅花,分明是赏梅者灵动飞舞的心。当然,等你翻开了《花信》,只会不屑地撇嘴道:哪里只是这句,随处,处处,都是如此深情的表述,字字含情句句诗意。
     
此言绝非夸张——
   
写“梅”,作者引用了27句诗词,从色香味形到精神内涵,是梅摇曳多姿,还是任崇喜先生心里积淀的传统文化在奔涌在激荡?这么说吧,看罢此书,你会觉得“节气”原来不是一个死气沉沉的名词,而是一幅幅生动形象精美之极的画卷。

读罢,掩卷,回味无穷。禁不住再次翻阅,玩味,如是反复。这不是读《昆虫记》时的感觉吗?毫无说明文字的枯燥乏味,更像抒情浓郁的精致散文,纯美飘逸,充满情趣,又极致温暖。
   
《花信》铺展开来:花开,雨落,风起,虫鸣,你疏远已久的“乡野”,又回归于唐诗宋词里的“田园”,风雅而诗意。不错,花信,中国人的浪漫事;《花信》,中国第一本诗意阐释传统花信文化的散文。
   
掩卷,再次想起任崇喜先生,心里是满满的敬佩:能将喧嚣拦截于心外,以诗心与灵秀之语,埋头耕耘于日益被遗忘的民俗文化,这样感恩自然敬畏自然者,真是屈指可数。
    
——邂逅《花信》,中国人的浪漫事。

刊于《开封日报》429

715399   陕西合阳城关中学    张亚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相处
后一篇:我的拾荒老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