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记忆
(2016-02-07 08:18:08)但愿不是为难孩子,但愿孩子们不只是做题。
江苏省阜宁中学2015年秋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而且,我相信“自然选择”是物种变化最主要的但不是▲的手段。(达尔文《绪论》)
(2)然而,实际上,只要我活下去,我就仍旧只能是▲中的一员,我依然会被卷入世俗生活的旋涡。(周国平《直面苦难(节选)》)
(3)因此,思想由于它的本性,就是一种可惊叹的、▲的东西。(帕斯卡尔《人是能思想的芦苇》)
A.无可比拟稠广人众无与伦比
B.独一无二芸芸众生无与伦比
C.无与伦比芸芸众生独一无二
D.独一无二稠广人众无可比拟
2.下列有关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分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其中本纪和列传是主体。全书有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刘邦、管仲、屈原、项羽、魏无忌、荆轲、韩信等人,除了刘邦的事迹出现在本纪中,其他人都出现在列传中。
B.《长亭送别》选自《西厢记》,作者王实甫,元代戏曲作家。节选内容反映了自由爱情与封建礼教的尖锐矛盾,表现了对封建礼教对人性人情严重束缚和压制的控诉。《罗密欧与朱丽叶》是威廉莎士比亚著名戏剧作品之一,与《奥赛罗》、《李尔王》及《哈姆雷特》并称莎翁的“四大悲剧”。
C.《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作品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D.《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国著名科普作家贾祖璋的作品,这篇文章准确、详实地说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实以及贮运,对荔枝的习性、产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绍,并对我国荔枝生产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本文属于阐述性说明文。
3.对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高祖常繇咸阳(《高祖本纪》)繇:同“徭”,服役
B.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高祖本纪》)馈饷:运送军饷
C.部勒宾客及子弟(《项羽本纪》)部勒:部署,约束
D.吾闻汉王购我头千金(《项羽本纪》)购:悬赏征求
4.对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3分)()
A.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高祖本纪》)宾语前置句
B.欲以求封(《高祖本纪》)省略句
C.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项羽本纪》)被动句
D.项羽者,下相人也(《项羽本纪》)判断句
5.下列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3分)()
A.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
B.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C.小赵指着菜农吴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D.刚刚接到出版社寄来的论著样书,我匆匆打开,看到扉页上印着几位编者的姓名,我的名字也忝列其中。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里妇寓言
【明】马中锡
汉武帝时,汲黯使河南,矫制发粟;归恐见诛,未见上,先过东郭先生求策。
先生曰:“吾草野鄙人,不知制为何物,亦不知矫制何罪,无可以语子者。无已,敢以吾里中事以告。吾里有妇,未笄②时,佐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及闻产育之艰,则怃然而退,私语女隶曰:‘诸母知我窃听,诳我耳,世宁有是理耶?’既而适里之孱子,身不能胜衣,力不能举羽,气奄奄仅相属,虽与之居数年,弗克孕。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孱子死,妇入通都,再适美少年,意甚惬,不逾岁而妊。将娩之前期,腹隐隐然痛,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市媪知其愚也,欺侮之曰:‘医可投,彼有剂可以夺胎也。’或曰:‘巫可礼,彼有术可以逭③死也。’或曰:‘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或曰:‘东海有药,其名长生,服之不食不遗,可免也。’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求巫,而巫不答;趋南山,则藜藿拒于虎豹;投东海,则蓬莱阻于蛟龙。顾有居于窨室④焉,遂窜入不复出。居三日,而痛愈剧,若将遂娩者,且计穷矣,乃复出。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邻妇曰:‘汝竟痴耶!古称:未有学养子,而后嫁者。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世之人不死于产者亦多矣,产而死则司命攸存,又可免乎?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⑤也?汝休矣,汝休矣!世岂有既妊而畏产者耶?’里妇乃赧然而归,生子亦无恙。”
词未毕,黯出户,不俟驾而朝。
(选自《马东田文集》卷五)
【注释】①汲黯:汉武帝时为东海郡太守。②未笄(jī):没有到出嫁的年龄。③逭(huàn):逃避。④窨(yìn)室:地窖。⑤再醮:再嫁。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亦不知矫制何罪
矫:假托
B.忽忆当年事,走市廛廛:集市
C.既而适里之孱子
适:到,去,往
D.汝嫁矣,乃不闲养子之道而云云乎?闲:通“娴”,熟知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妇人“愚”的特点的一组句子是(3分)()
①诸母治内事,暇则窃听诸母谈,闻男女居室事甚悉,心亦畅然以悦
②妇亦未谙产育之艰,益以前诸母言为谬
③妇心悸,忽忆当年事,走市廛,遍叩市媪之尝诞子者,而求免焉
④顾有居于窨室焉,遂窜入不复出
⑤偶邻妇生子,发未燥,母子俱无恙。妇欣然往问之
⑥汝畏死,何莫寡居以毕世,而乃忍辱再醮也
A.②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④
D.②③④
8.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汲黯向东郭先生求策,东郭先生自谦为草野鄙人,不懂得朝廷之事,只是给汲黯讲个寓言故事,汲黯没等听完就明白了东郭先生的意思了。
B.故事中的妇人一开始嫁给一个身体极度衰弱的年轻人,虽然嫁了好几年,但是一直没有生育。
C.妇人为了能顺利生小孩,到处去请教生过孩子的妇女们,没想到她们看她傻,都欺骗她。
D.刚刚产子的邻妇几句话就点醒了妇人,她红着脸回到家,终于顺利生子,母子平安。
9.翻译句子。(10分)
Ⅰ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妇不知其绐也,迎医,而医见拒。(3分)
译文:▲▲
(2)南山有穴,其深叵测,暮夜潜遁其中,可避也。(4分)
译文:▲▲
Ⅱ翻译教材中的句子。(3分)
(3)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史记·高祖本纪》)
译文:▲▲
三、古诗词鉴赏(10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送别
苏轼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桓伊,东晋音乐家、名士,善筝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著名琴曲《梅花三弄》是根据他的笛谱改编的。
(1)上片用哪些意象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3分)
▲▲
▲▲
(2)请赏析“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一句中“送”字的妙处。(3分)
▲▲
▲▲
(3)题为“送别”,但全词没有一句惜别的话,那么本词是如何表达送别之意的?请简析。(4分)
▲▲
▲▲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2)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庄子《逍遥游》)
(3)吾师道也,▲?(韩愈《师说》)
(4)使秦复爱六国之人,▲,谁得而族灭也?(杜牧《阿房宫赋》)
(5)▲,托遗响于悲风。(苏轼《赤壁赋》)
(6)▲,靡有朝矣。(《诗经·氓》)
(7)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8)▲,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史记·刺客列传》)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题。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样可怕。父亲扶着娘的肩膀说:“怕就不来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12.文章开头部分反复描写母亲的反常情态,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
▲▲
13.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们”为迎接外婆来所做的准备工作。(4分)
▲▲
▲▲
14.品味文中的细节描写,请从画线句子中任选三句,主要从内容上说说这样写的好处。(6分)
①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
▲▲
②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是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
▲▲
③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
▲▲
④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发现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句“把桌子弄坏了咋给人家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的嘴,紧张地看着母亲。
▲▲
15.有人认为文章结尾两段文字显得多余,也有人认为不多余。你有什么观点?请结合文本作一探究。(6分)
▲▲
▲▲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题。
16.如何理解“于相而又离相”?(6分)
▲▲
▲▲
17.综观全文,作者对审美活动有什么要求?(6分)
▲▲
▲▲
18.简要概括禅宗对传统美学思想的影响。(6分)
▲▲
▲▲
七、作文(70分)
19.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以“失序与控制”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失序的事情时有发生,于是控制欲望生出,然而越控制,越失序。在某种意义上说,忧伤、愤怒、焦虑、嫉妒等都不是严重问题,问题是我们试图消灭它们,视它们为失序,进而想控制它们,以为控制的局面就是秩序。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说:“只有当你缺乏理解的时候,才有掌控的必要。如果你已经把事情看得很清楚,自然就不需要掌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