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的记忆
(2015-10-01 13:22:08)
标签:
情感 |
江苏省南京市钟英中学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考生答题须全部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28分)
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
(1)———————,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2)人生自古谁无死,———————。(文天祥《过零丁洋》)
(3)伤心秦汉经行处,———————。(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松柏有本性。(刘帧《赠从弟》)
(5)行到水穷处,—————。(王维《终南别业》)
(6)———————,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8)——————,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9)刘禹锡用诗句“———————,———————”来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的诗句填空)
2.给画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4分)
稽(
)首
3.下列句子中画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2分)
A.汉语平仄声的规律变化,能让音律和谐,产生抑扬顿挫的诵读功效。
B.2015年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天网”行动拉开序幕,外逃贪官诚惶诚恐。
C.他患白血病三年多,以致家徒四壁,爱心企业及热心市民纷纷解囊捐助。
D.有了点成就便以“大人物”自居,说话盛气凌人,这样反而得不到尊重。
4.下面是某同学写的一个作文片段,仔细阅读后,按要求修改。(3分)
①“五四”青年节那天,我班举行了一次主题为《青春万岁》的演讲活动。②校长、书记也参加了我班的活动。③会上,同学们和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④演讲会高潮叠起,掌声不断,气氛非常热烈。⑤特别是文娱委员的精彩演讲,博得全场一片喝彩声。⑥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1)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
(2)文段的第3句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3)文段中有一处标点使用错误,应改为:
5.以下内容出自《海底两万里》,其中与尼摩船长有关的几则材料是(
(1)用连接在金属梯子上的电挡住土著人进入诺第留斯号。(2)手刃了一条凶恶的巨鲨。(3)遇到什么事物总是认真地分类。(4)搜集海底金银财宝,支援被压迫民族的正义斗争。(5)向人们详实地介绍海洋生物。(6)用诺第留斯号的冲角击沉一艘战舰。(7)诺第留斯号到达挪威海岸时,他不辞而别。
A.(1)(3)(6)B.(2)(4)(7)
C.(3)(5)(7)D.(1)(4)(6)
6.欣赏唐人草书,写好硬笔行楷。(5分)
(1)有位同学收集了张旭草书作品《古诗四帖》的图片,其中有一幅不是张旭的作品,这一幅是(
(2)用行楷字抄写《书谱》中的语句。(3分)
智巧兼优,心手双畅。翰不虚动,下必有由。
7.同学们开展“寻觅春天的踪迹”综合实践活动,张慧宛同学辑录了关于春天的古诗,编成了一本诗集。下面是这本诗集的部分内容,请你为这本诗集取一个名字,限4字。(2分)
①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②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③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诗集名称:
二(42分)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8—14题(16分)
【古诗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2分)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古文阅读】
[甲]
[乙]
注释:①[开霁]放晴。②[参寥]一位僧人。参寥,僧人道潜的号。③[惠因涧]涧溪名。④[酌]舀取。⑤[据]靠着。⑥[普宁]地名。⑦[殆]恐怕。
10.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4分)
(1)猛浪若奔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和意思与“酌泉据石而饮之”相同的一项是(
A.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B.执策而临之(韩愈《马说》)
C.中峨冠而多髯者(魏学洢《核舟记》)
D.足肤皲裂而不知(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译文:
(2)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
译文:
13.甲文中,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乙文中,作者有“殆非人间之境”的感慨。试简析两位作者感慨的原因。(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11分)
14.江南的雪和朔方的雪分别展现出不同风格的美,可以概括为()和()。(2分)
15.第②③段都是描写雪罗汉,这两段流露出来的情感有什么不同?(3分)
16.说说下面句子中的比喻在表达上的妙处。(4分)
(1)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2)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
17.选出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2分)
A.文章第1段描写了“冬花雪野图”,表现了江南的冬天仍然生机勃勃。
B.作者描绘色彩斑斓的江南雪景,其中寄托了无限的眷恋、向往之情。
C.作者描写朔方的雪,着力表现其孤独、奋飞、旋转、升腾等特征。
D.后半部分通过朔方的雪着重表现了作者在冷酷环境中的孤寂彷徨之感。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8—22题。(15分)
18.文章开头反复描写母亲的表现很奇怪,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19“我们”为迎接外婆做了哪些准备?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20结合括号中的问题,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
(1)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作者这样描写面条,意在表明什么?)
(2)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母亲为什么要瞪“我们”一眼?)
21.文章结尾写道:“那一刻,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70年。”发挥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那一刻”我的心理活动。50字左右。(3分)
22根据课文内容,结合下面的材料,谈谈不忘贫困艰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有何意义。(3分)
我出生以后,家境仍然是异常艰苦。一年吃白面的次数有限,平常只能吃红高粱面饼子;没有钱买盐,把盐碱地上的土扫起来,在锅里煮水,腌咸菜;什么香油,根本见不到。(选自季羡林《我的童年》)
三(30分)
23.请以“从此,我多了一份——”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使题目完整;(2)以记叙为主;(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附参考答案
一(28分)
1.(10分)(1)东风不与周郎便(2)留取丹心照汗青(3)宫阙万间都做了土(4)岂不罹凝寒
(5)坐看云起时(6)俱怀逸兴壮思飞(7)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8)不戚戚于贫贱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一处错、漏、添、倒,该空不能得分)
2.(4分)qǐ
3.(2分)B
4.(3分)(1)“高潮叠起”改为“高潮迭起”(2)第③句有语病,改为“会上,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或“会上,许多共青团员争先恐后地上台演讲。”(3)《青春万岁》改为:“青春万岁”。
5.(2分)D
6.(5分)(1)C(1分)笔画特点:①运笔狂放,如急风骤雨,惊电激雷。②几个字的笔画紧密相连,即所谓“一笔书”,满纸如云烟缭绕。③基本上用篆书笔法,苍劲有力。④笔画有涩劲,即使很长的笔画,笔力也能送至笔端……(说出一点,符合张旭草书特征即可,1分)
(2)(3分)用行楷书写,1分;书写正确、工整,1分;美观,1分。
7.(2分)命名要切合活动主题和材料内容,字数要符合要求。示例:春雨雅韵雨中觅春……
二(42分)
(16分)
8.(2分)点明作词的时间和缘由,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表达对弟弟的怀念之情。
9.(2分)惟愿兄弟俩彼此珍重,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明月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这两句也是词人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的美好祝愿。
10.(4分)(1)飞奔的马(2)仗仗,依靠(3)于是,就(4)越过
11.(2分)B
12.(4分)(1)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仍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从普宁(一路走来)总共经过了十五座佛寺,都十分寂静,听不到人的声音。
13.(2分)奇异超俗的山水之美,让作者赏心悦目,陶醉其中,而作者也有欣赏山水的高雅情趣,因此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能从自然山水和作者的志趣这两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二)(11分)
14.(2分)优美(或柔美、温婉等)壮美(或阳刚、粗犷等)(意近即可)
15.(3分)第2段通过孩子们的眼睛去描绘令人欣喜而富有生活情趣的塑雪罗汉场景,渗透了作者脉脉的温情,融进了作者对江南的雪、对故乡的美好回忆。第3段作者的情感有了微妙的变化,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在鲁迅眼中,这种美未经磨练,并不能保持长久。
16.(4分)(1)“隐约着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两个比喻,一虚一实,表现了江南的雪滋润美艳,富有生命力的状态,也写出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
(2)“包藏火焰的大雾”表现朔方的雪具有不可遏制的激情与战斗力量,气势磅礴,雄奇壮观。
17.(2分)D
(三)(15分)
18.(2分)突出了母亲喜悦中更有忧愁惶急的情态。开头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为下文写父母为迎接外婆做准备等内容做铺垫。(答出两点,意近即可)
19.(3分)打扫房屋和院子。母亲打发我出去借麦面。父亲借了大立柜摆家里。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车接外婆。(答出三点即可,语言要简洁)
20.(4分)(1)这一细节表明母亲对麦面极为吝惜,家境极为贫穷。(2)母亲瞪眼是想要“我”和弟弟能配合她圆谎,不能露馅穿帮。
21.(3分)想象要符合情境和人物身份、性格,要用第一人称写。示例:我这下更能理解母亲当年的奇怪表现和精心准备了。我不能因为生活不好让母亲担心,我得让母亲觉得自己的孩子过得还不错。!
(3分)可结合文章内容和材料,从以下方面谈:不忘贫困艰苦,更能体谅父母的难处,也会倍加珍惜、热爱生活。不忘贫困艰苦,能激励人前进,鼓舞人振作;促进我们养成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良好习惯。不忘贫困艰苦,我们能从生活中汲取精神营养,不怨天尤人,奋发向上。(学生有合理的答案,应予肯定)
三(30分)
23.参考中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