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的差距

(2015-01-25 18:52:30)
刊于《今晚报》125

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到北京,发表了《七国新学备要》,介绍西方各国的教育情况,并建议清朝政府每年拿出100万两白银作为教育改革的经费,李鸿章的答复是中国政府承担不了这么一大笔开销。李提摩太说那是种子钱,必将带来百倍的收益。李鸿章又问什么时候能见成效?李提摩太说需要二十年才能看到实施现代教育所带来的好处。李鸿章言我们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作为近代教育家的严复,也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教育,要求大力发展教育。他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应是改变民品之劣,民智之卑,教育是养成人的第二天性,祛除人性的黑暗和烦恼。而当时与之交谈的人是孙中山,据说孙的原话是俟河之清,人寿几何?君为思想家,鄙人乃实行家也

教育在昔日中国,真够落魄,即使遇到如李鸿章、孙中山者,也是那种抛开教育本质的急功近利,结果呢,急功近利终而不得。

社会发展到今天,教育似乎被压抑得太久太久了,一下子畸形疯长。安徽六安市毛坦厂中学,年高考一本上线人数过万。据说那里一周10天,据说那里热销的是教辅资料、速溶咖啡和论斤卖的草稿纸,据说整个镇子都服务于那所学校,据说走在街上都能嗅出学霸的气味……已经到了神话级别。

教育在今日中国,还是可怜之至:仅仅为了推开更阔气的大学校门,已经丧失了育人的本质。

且看西方。哈佛大学提供给本科生一系列基础课作为必修的核心课程。知道这些核心课程包括什么吗?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与艺术、道德伦理、定量推理、科学与社会分析。而这些,似乎在我们的大学里多为选修。

接受教育本应是幸福的!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成为对生活感兴趣的人,而不是只为考试活着的书呆子;在于努力引领学生成为感性而渊博的人,而不是以学习的形式奴役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扔你到悬崖边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