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也是一种伤害
(2014-12-04 10:02:16)刊于《语文报》11月20号
跟爱人开车回陕南老家,一路上他不停地说着老家的父母亲戚,很是兴奋。我理解他,工作忙,假期少时间又短,都三年没回老家了。
五天后,我们准备返回。
还没起床,就听见了拍门声:爱人的姑姑骑着自行车已从十里外的村子赶来了。车子后座上捆着一个大篮子,一篮子的包子!姑姑拉着爱人的手说,你打小就爱吃姑姑蒸的包子,这一次给你包了五样馅,回家后放冰箱里,我娃美美吃。
爱人嫁到沟那边的妹妹更实在,摩托后面捆了两个蛇皮袋子。妹妹说,这个里面给你装了一个新花被子,还有一卷我织的粗布,做床单、护单好得很。那个里面是核桃、栗子、各种豆子,回去慢慢吃。
跟爱人光屁股长大的发小更绝,那哥们用塑料裹着腊肉就扛来了,不是拎是扛,想想是多少肉肉!
大伯大娘,叔叔婶婶……各人都有各人的心意。公公婆婆的殷勤自不用说,恨不得连做饭时升起的炊烟都给儿子带上。
我不停地给爱人暗示,提醒他不能再收东西了,太多了,不一定都能装上。再说了,也值不了几个钱,多麻烦。可他依然满脸欢喜地接着,感谢着。
路上,我怪怨道,装了这么多东东西西,又不值钱,把我新买的小车整成了货车。
爱人笑了,说大家的日子都不是多好的,能这么殷勤地给咱送过来,好歹都得接住。要不接住,人家心里得有多难过。
——拒绝好意,也是一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