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细节里的温暖
(2014-11-11 19:29:41)刊于《渭南日报》11月11号
晚饭后,我搀扶着婆婆在小区里散步。
小孩子们最热闹:滑滑板,拍皮球,跳皮筋,清脆响亮的笑声抖落了一地,偶尔像风一般从我们身边跑过时,还不忘问候一声“奶奶好,阿姨好”。婆婆忙不迭地叮咛着,“小心点,别摔倒了”。
都是些连我也不认识的小孩子,好可爱。
婆婆感慨道,现在的娃娃嘴多甜,谁不爱?
婆婆的话在心里洇成一片,暖暖的,似乎空气里都有了甜味儿。
挽着婆婆继续往小区外面走,经过健身广场,有几个老人在休闲,锻炼。
“陪你妈转哩。看,有女儿的人多幸福。”一位阿姨殷勤地打着招呼,旁边几个满脸笑容地看着我们。婆婆显得不好意思了,忙解释说“是我儿媳妇”。
心里像春风拂过,一阵欢喜:做好媳妇是种享受。
出了小区,顺着祥和路往前走了一会儿,婆婆累了,搀扶着她在街角的长椅上坐了下来。我们娘俩永恒的话题是我爱人小时候的种种傻样跟小狡猾,婆婆看似嗔怒的话语里尽是掩饰不住的疼爱。
突然,一阵歌声飘了过来。“……为了曾经的誓言,宁愿承受一切一直向前,等待等待着春天,抖落一地的风雪……”随着歌声靠近的是一辆三轮,是蹬三轮的师傅在放音乐,他蹬得很悠闲。是送货归来吧,满脸惬意而纯净的笑。目送他远去,心里很是温暖。
我们没聊几句,又有歌声传来。
“……因为我不在乎别人怎么说,我从来没有忘记我对自己的承诺对爱的执着……”合唱啊,男声。近了,原来是几个戴着安全帽的年轻民工,看起来很淳朴很阳光的那种。
心里涌起一阵感动:一个小城,最辛苦的劳动者非但没有感到卑微反倒很快乐,那么这个小城就应该是快乐而和谐,热情而文明,应该是最适合人们居住的地方,与高楼大厦无关,更与GDP无关。
突然就想到“文明”二字。文明不是铺天盖地的宣传,而是所行之处倍感舒服;文明不是跑到大街上去扶老携幼如同作秀,而是关心身边的孩子与老人让爱自然流淌;文明不是大富大贵者为所欲为,而是普通劳动者浑身洋溢着快乐与希望。
我居住的这个小城,正是如此:尊老爱幼蔚然成风,耳畔尽是充满正能量的话语,最辛苦的体力劳动者都怀揣憧憬洋溢着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