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字与创作
(2014-08-27 14:35:21)
标签:
股票 |
刊于《今晚报》8月27日
码字的人一聊天,就谈创作计划:年内计划出几本书,又跟哪个出版机构敲定了书稿合同,等等。有时看着铺天盖地的新书促销广告,看着一排排上架的新书,我就傻想,每年出这么多新书,都值得阅读吗?是现在的作家文思泉涌,还是过去的作家呆笨?
安徒生创作了近40年,只写了168篇童话,蜗牛般的速度,居然被认可了,有市场了,只要署名“安徒生”就一路绿灯。
比安徒生晚十几年出生的福楼拜,一张稿纸只写一行,不是摆阔不是浪费,而是其它空白处留做修改用。换句话说,写一行字,就得改一页,该是何等字斟句酌的修改。此举绝非夸张。福楼拜曾给初学写作的莫泊桑如此传授写作经验:“你所要说的事物,都只有一个词来表达,只有一个动词来表示它的行动,只有一个形容词来形容它。因此就应该去寻找,直到发现这个词,这个动词和这个形容词,而决不应该满足于‘差不多’。”
唉,这个福楼拜啊,让当今码字的人来看,多死心眼!这哪里是写作,简直就是为难自己!
2011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托马斯·特朗斯特姆,一位80岁的瑞典老人。他每年只写两三首诗,从1954年至今,共发表了163首。可就是这区区的163首,被译为50多种文字,被全世界的诗歌发烧友奉为圭臬。
慢创作者,多是大家,沉静而又孜孜不倦,或许这正是如今创作者最最需要恰恰又最最缺乏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