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一旦写出,作者也成了旁观者
(2014-03-01 21:09:56)
标签:
文化 |
小文被选作阅读题,重庆的。呵呵,重庆以前也属于四川。其实很感谢四川,四川“精英语文教材”也选用了我的小文《流泪的太阳》。
初2013届初三升学模拟测试
语文试卷
(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l50分,考试时间l20分钟)
……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17题。 (22分)
母亲和树
张亚凌
(1)记得母亲最爱说的话就是,人呀,活成树就好了。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
(2)我家茅坑边有棵杨树,打我记事起就很粗很高大了。它似乎浑身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不等我上小学,它身上的皮儿都爆裂开了。我想,是它心里的热情太高,长得太快、太快了,以至于皮儿赶不上里面的生长速度。
(3)一次,母亲拍着杨树身说话了,那会儿她旁边只有一个正闹肚子的我。
(4)“这树呀,它肯定在寻思:把我栽到哪儿是人的事,长得好坏是我自家的事。人呀,都像树就好了。”见我满脸不解,她又说了,“你看,又不是栽在院子 里、大门口,没人看,没人理,还长得这么粗。这要是人,还不憋屈死了?你不懂,大了就懂了。”
(5)茅坑边的一棵臭树,也值得夸?我还是不解。
(6)院子里有两棵树,也不知是谁在两棵树间绷了根粗铁丝,铁丝上穿满一节 一节的竹筒,是用来晾晒衣服被褥的。我第一次帮母亲晾衣服的情形至今还记得.踩着小板凳,胳膊高高举起,还是够不着,以至于没拧干的衣服上的水顺着我的胳膊流进衣服里。“再想想办法.”母亲笑着鼓励我,“只要搭上去就行。”于是,我使劲一甩,衣服就搭上铁丝了 。
(7)母亲也经常说到院子里这两棵树,说时满脸都是敬畏:“树就是皮实,铁 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一一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搁在人身上,还不得破罐子破摔了?”
(8)记得看《士兵突击》那会儿,媒体对许三多好评如潮,说身上有可贵的精神,那就是不放弃。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9)母亲也常指着门口那棵歪着长的树数落我,童年的斑斑劣迹就穿越岁月清晰起来。
(10)小时候,一放学,就如百米赛跑般飞到家门口,书包一扔,从台阶上往上一跳攀住了树枝,而后挪离台阶,就荡起秋千。当然是和对门的胖妞比赛了,她家的树本身就没我家的高大,站在地上,一抬手,就攀住树枝,荡起来自然没气势。
(11)时间长了,被母亲发现了,也被她骂过,可还是不放过那棵树,照旧荡,还越荡越高。母亲也就骂句“疯女子”,懒得搭理我了。时间长了,先是那一枝斜下来,后来,整棵树看起来也歪了。
(12)1990年高考失利,我曾经一度很颓废,整天窝在家里羞于出门。母亲再次说起门口的树:“树的性子多强,压弯了,就弯长;弄断了,从旁边再长。树不知道它会遇上啥,遇上啥它都要长。”
(13)母亲还说起邻家婆婆,说她凄凉的境遇,说她就是像树一样的人。儿不到30岁就殁了,儿媳改嫁了,撇下2岁不到的孙子;孙子好不容易拉扯到了18岁,争气得要去上大学了,出去玩玩放松一下,下水,就再也没有上来。多少年了,邻家婆婆现在精神不也很好?她是想通了,命里注定没人陪她,就得自家好好活。
(14)这人呀,谁也不知道自家会碰上啥事情,碰上了,就得熬过去,就跟树一样。
(15)母亲爱拿树说事,慢慢地,我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
(选自《妙读经典》)
13.第(1)段中说:“母亲总爱拿树说人论事。在母亲的眼里,树是那么神奇,神奇到我们都应该当神灵般供奉着。”那么,请分别概括出这些树的遭遇,并说说它们具有什么共同的神奇之处?(5分)
14.从文中可以看出母亲对树具有怎样的态度?并由此指出母亲的人生观。(4分)
15.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它似乎浑身憋着使不完的劲儿,猛长。
(2).树就是皮实,铁丝勒得那么深,树汁流过就流过,继续长—一皮实到摆脱不了铁丝越来越深的伤害照样长。
16.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并分析其表达作用。(4分)
母亲的评论很简单很明了:“像咱屋的树,不记疤只顾自家长。”
17.文章结尾作者说自己也学会了看着树思考。那么,请结合现实谈谈你对某种植物的思考。(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