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喜,小喜,谢谢天涯

(2013-12-31 16:46:14)
标签:

文化

             第一届“短文故乡杯”散文、随笔大赛获奖公告
    为繁荣天涯文学、活跃短文故乡网友的文学创作,天涯社区文学版“短文故乡”于2013年10月1日至2013年12月20日举办了第一届“短文故乡杯”散文、随笔大赛。征文公告发出后,广大网友踊跃参与,纷纷逞才炫技,这些作者中,既有文坛知名作家,也有网络新秀。截止征文结束,共收到参赛作品554篇。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展现了短文故乡文友们多姿多彩的创作风貌。经短文故乡全体斑竹(评委)审慎评选,现将评奖结果予以公告:


  一等奖(1名):

  作者:张亚凌 标题:《1970年的记忆》(0045号)

  二等奖(2名):

  作者:江南雪儿 标题:《不眠的明月和花未眠》(0452号)
  作者:霜月红枫 标题:《国王的童话之梦——新天鹅堡》(0303号)

  三等奖(3名):

  作者:庄晓明 标题:《大自然的韵律》(0164号)
  作者:水上君子 标题:《娘,你的心思我最懂》(0230号)
  作者:古心静典 标题:《阅读<罗斯哈尔德>》(0265号)

  优秀奖(15名,获奖名额比原计划增加5名,按发帖编号顺序排列):

  作者:石老公 标题:《皖游三品》(0002号)
  作者:就此来去 标题:《老家记忆》(0005号)
  作者:云中羊 标题:《父亲的情节》(0021号)
  作者:党反对2013 标题:《这一年,我选择平静》(0071号)
  作者:冯铭 标题:《湖畔杂记》(0113号)
  作者:武小青 标题:《 吾家有女已长成》(0116)
  作者:一介女流 标题:《嗜书瘾淑女》(0162号)
  作者:xc竹影疏窗 标题:《浸润在时光里的余香》(0206号)
  作者:金溢 标题:《春心莫共花争发 一寸相思一寸灰》(0229号)
  作者:武氏炊饼 标题:《那些长满草的村庄》(0233号)
  作者:竹箫梅林 标题:《迁安之安》(0245号)
  作者:冯玲玲 标题:《一地香灰》(0248号)
  作者:江南有紫衣 标题:《我出生的屯子》(0250号)
  作者:守望斋 标题:《外婆的影像》(0395号)
  作者:符浩勇 标题:《离愁与乡恋》(0530号)


  最佳评论(回复)奖(5名,获奖名额比原计划增加2名):

  ID:小山绿草
  ID:肖福祥
  ID:全不是
  ID:文章破
  ID:黄河史延勇


  因为评委水平和获奖名额限制,难免会有佳作疏漏,本着重在参与精神,一切为了故乡版的发展与繁荣,请文友们多多理解——理解万岁。
  特别感谢在本次征文大赛活动中所有积极参赛、回帖互动的广大文友们,感谢所有一直以来默默关心、支持短文故乡版发展的朋友们!
  “故乡”是所有故乡人的故乡,“故乡”是我们永远的心灵家园!
                                天涯社区短文故乡
                                     2013年12月30日

1970年的记忆

在收到舅舅的来信得知外婆要来看我们的消息,母亲表现得很是奇怪,奇怪得让我有点害怕。

她一会儿紧紧地搂着弟弟,噌着弟弟的脸蛋儿,满脸是笑:“柱子,我娘要看我了,你外婆要来看你了。真的,真的要来了,马上就来了。”一会儿又松开弟弟,用手背抹着泪花花,顾自唠叨,“咋办呀?这日子过的,都是窟窿眼,遮不住的丑!咋办呀……”

母亲一会儿笑,一会儿哭,脸上挂着泪,嘴巴却撇成下弦月,看起来真是滑稽。我从来没见过母亲那副表情,遇事她一直很镇定的。记得有一次我从沟边摔下去折了腿,被别人背回了家。母亲非但没有表现出一点惊慌,反倒戳着我的额头骂道:“沟能走还是能跑?走路不看,活该。”只是外婆要来,她至于吓成那样?

看着母亲那表情,我想笑,却笑不出来。弟弟干脆咧开嘴巴大哭起来。我赶忙搂着弟弟哄他:“外婆来了,咱们就能吃到好东西了,就不饿了……”弟弟啃着手指头,哭声才渐渐小了下来。

母亲在院子里转着圈,似乎看啥都不顺眼,嘴里嘀咕着“这烂屋里,这烂屋里”。一向总忙于活计的母亲,好像一下子对干啥都没了兴趣,只是焦躁地转着圈儿,晃得我眼花。

父亲刚一进门,一向很镇定的母亲突然像疯了般呜呜地哭了起来,边哭边嘟哝:“我要来了,咋办哩,我要来了……”

好像外婆要来看她就像天要塌下来一下可怕。父亲扶着母亲的肩说:“怕了就不来了?别怕,有我哩,我给咱想办法。”

我们就开始为了迎接外婆而准备。记忆里就像过年一样,每个房子及院子里的各个角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母亲打发我拿着个洋瓷碗出去借麦面,我兴奋得能跳起来——

那时,我们吃的东西主要是红薯,早晨红薯块熬稀饭,中午红薯面条,下午红薯馍馍就着炒红薯丝。红薯吃得人一开口,就是一股红薯的酸味儿,连放的屁,也是酸酸的红薯屁!实在吃不下去了,母亲就加点其它的杂粮,也不过是玉米或糜子。也只有来了金贵的客人或是过年,才吃得上白白的麦面。

我拿着洋瓷碗,雪花婶家,二狗家,北巷婶家,杏花姨家,我从各家借了一碗面。捧着那盛满面粉的碗,我的手一直在打颤:外婆来真好啊,外婆来就可以吃上过年才能吃到的麦面了!我皱着鼻子闻,也没闻出面粉的香甜味儿。我很是遗憾,要是变成一只洋瓷碗,多好啊。

父亲还借了天柱叔家的大桌子、顺锁伯家的大立柜摆在我们家,我们家一下子就变得很阔气。

——外婆来真好,家里整个都变了。

那会儿,我只有一个想法,外婆来了就不要走了,我们天天都可以吃麦面,爬大桌子摸大立柜。

父亲借了生产队的牛,驾着车,我们穿戴得整整齐齐就像过年般去十里外的镇上接外婆。

记得外婆来的第一顿饭,母亲做得很费心:

一碟凉拌莲菜,一碟豆腐拌小葱,一碟炒洋芋丝,一碟凉拌红萝卜丝,白萝卜叶在开水一焯又是一碟凉菜,白生生的白菜帮加了几丝青椒炒了一碟,中间是一碟炒鸡蛋,饭桌上一下子就摆了七个碟子。

那天母亲擀的是面条。面条很薄很薄,挑在筷子上真的可以看见蓝天白云。绿绿的白菜叶子添在锅里,看着都好吃。

母亲先给外婆舀了一碗,是稠的。我们的呢,有几根面条的稀汤水水稀。

咋给娃娃舀了那点?外婆问。

天天都吃,不爱吃,吃不完就糟蹋了。母亲说话时瞪了我们一眼。可弟弟却说“不是——”,我赶紧狠狠地踩了一下他的脚,他直接大哭起来。

我笑着给外婆解释,我把弟弟撞了一下,就疼得胡喊叫哩。

也就是那次以后,我有了个艰巨的任务,快吃饭时就带着弟弟在外面玩,省得他不一小心露馅了。那种难受劲,甭提了,我只想一脚把那小东西踹到村头的池塘里去。

晚上,外婆跟我母亲坐在炕上闲聊,我在写作业。一转头,看见弟弟竟然用小刀在桌子上划道道,我一巴掌扇过去,喊了声“把桌子弄坏了给人家咋还”。而后,我捂住了自己的嘴巴,紧张地看着母亲。

屋子里只有弟弟的哭声。

外婆看着我母亲,我母亲很尴尬地笑着,就像外婆要来前的神情一样,分不清是哭还是笑。

“还有啥是借的?”外婆说。

母亲说:“咋会是借的?自家的。甭听娃胡说。”

“还有啥?”外婆又问。

母亲不吭声了。弟弟也不哭了,跑到立柜边说:“这个,也是人家的。”

 “那咱就一个土炕啊。得,至少有地方睡觉。”外婆拍着炕,脸上好像是笑,好像又不是。“这就是我女子家,我女子就在这样的屋里头过日子。当妈的,都不晓得自家娃过的是啥日子……”

外婆唠叨时,母亲哭了。母亲哭着拉着外婆的胳膊:“,没事,我的日子能过好,就是怕你操心才……”

外婆走后,我才知道,外婆当初不愿意母亲随父亲远嫁合阳,断绝了母女关系。加之母亲来到合阳后,日子也过得捉襟见肘,就没敢主动联系外婆。

多年后。

母亲说要来城里看我。住在出租屋,恨不得把一块钱掰成几份去花的我,很奢侈地买了一台风扇,买了好些蔬菜水果:我不能因为工作不稳定就让母亲担心,我得让我的母亲觉得自己闺女过得还不错!

那一刻,我的记忆又回到了1970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