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话题作文导写与示例

(2013-10-12 10:32:15)
标签:

文化

刊于《三秦都市报》1012日,有学生的家长可以引导孩子看看。

模拟文题

成长是一条长长的河,有曲折起波澜,才是拔节的成长;成长是一张白白的纸,播汗水撒泪水,勾勒出成长的线条……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作。

要求: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不空洞,抒真情,题目自拟,体裁不限,600字左右。

思路导引

为什么面对同一个话题,有些同学可以写出数篇习作,甚至篇篇精彩。能够做到多种构思提笔成文,是因为思路宽。那么如何拓宽思路呢?下面就以话题“成长”为例,随老师一起进行拓宽思路的训练。

话题作文,拟题与构思必须同时进行。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拟题。题目是作文的眼睛,漂亮新颖或者富含哲理的题目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并能唤起读者强烈的阅读兴趣从而吸引他们。当然,拟题的方法很多,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构思一:拟题为《在追求中成长》

构思:抒情散文,可以写追求“快乐”“诚实”“自信”“超越”等,构成排比段,以追求对象的变换,来表现成长的过程。

构思二:拟题为《成长是首歌》。

构思:以时间为顺序,用从小到大喜欢唱的代表性的歌曲来表现自己思想的成熟过程,“成长”自然贯穿其中。

构思三:拟题为《成长,就是化蛹成蝶》。

构思:叙事为主,通过自己在某件典型事件前后的对比来表现内心的疼痛或裂变,从而表现自己的成长。

构思四:拟题为《幸福,盛开在成长的路上》。

构思:以一个个成长中的细节描写来展示成长中的幸福,表现“成长就是采集幸福的过程”这一主题。

构思五:拟题为《成长是永不放弃的奔跑》。

构思:以奔跑的形式将成长具体化形象化,比如:“成长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目标”,“成长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坚持”,“成长是永不放弃地奔跑,我们需要超越”……用这些句子作为每段的首句,来完成作文,表现的主题是“成长,永远不能停止”。

构思六:拟题为《成长,最美的色彩》。

构思:排比段构成,可以用“成长是大海般的蔚蓝”“成长是梦幻般的粉红”“成长是蓬勃向上的翠绿”这些句子作为段首句,通过色彩变换写出成长中思想的日渐丰盈。

构思七:拟题为《成长的路上,你牵着我的手》。

构思:要写出“你”对“我”成长中的巨大影响,必须通过具体事件来表现出“你”的言行对“我”的思想的导向作用。

构思八:拟题为《学会宽容才是成长》。

构思:表达“宽容是成长的一道标杆”这一主题,“学会宽容”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

构思九:拟题为《成长路上无捷径》。

构思:表达“成长是个实实在在的过程,哪怕受伤害,也来不得偷懒与侥幸”这个主题,自然是由“诸多教训”中的感悟构成。

构思十:拟题为《成长的味道》。

构思:以“成长中的种种滋味来具体表现成长的复杂性”这一主题。自然离不开叙事,注意叙事时将“味道”二字要突出。

构思十一:拟题为《书香伴我成长》。

构思:通过阅读来表现认识上的提升、思想上的成长,关键是从书的不断影响来揭示“成长”的过程。

构思十二……

每个话题,我们都可以像这样进行多角度的训练,从中找出最好的拟题及构思以完成作文。当然,在写作训练时,尽可能避免直接借用老师讲过的构思,那样才会真正地起到拓宽思路的导航作用。

【佳作展示】

成长是个过程

        我从小生长在一个偏远的小村里,村子旁边有一条铁路。

     小时的我,对任何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当时又没有什么好玩的,每天吃完饭,不是摸摸这儿,就是碰碰那儿。奶奶最怕我到铁路上去玩,每天都会拉着我的耳朵叮咛:你可千万不要到那条铁路上去,上面跑的是妖怪,跑得很快,你想躲都来不及,专门就吃像你这么大的小孩。

     那条路上跑的是吃人的妖怪?看着奶奶那一本正经的严肃神情,我就像小鸡啄米般一个劲点头。

白天,一听到巨大的“嗡嗡”声,就急忙往家跑,进了门连忙牢牢地关住大门,等“嗡嗡”声消失后,才敢打开大门。而晚上,一听到那声音,就赶紧把头钻进被窝里,不敢伸出来。

     或许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某一天,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念头:那妖怪究竟长得什么样?于是,就急切地等着它来。那声音来了,我连忙躲到树后面,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铁路。来了,来了,一条巨大的毛毛虫,好长好长,像风一样快。奇怪的是,它并没有四处找小孩子吃,转眼便消失了。

     后来,我觉得那妖怪并不可怕,而且它好像不离开那条铁路。慢慢地,我从树背后出来了,远远地看着它,它还是没有“生气”。再走近,还用土块扔向它,它还是自己走自己的,不搭理我,更别说吃我了。我还在它前进的路上摆了好几块大石头,竟然被它不是撞开就是碾成两半。好家伙,太有劲了,幸亏它不生气!

      再后来,我才知道它叫“火车”,是交通工具,绝对不会吃小孩子的。

     如今细细想想,成长中有好多事都像“火车”,在我没真正接触到它以前,常常被大人渲染得无比神秘,无比厉害,无比可怕,其实走近了,才知并非那样。只要我们约束好自己,一般情况,应该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就像火车,就像网络。

      这个认识过程,是不是就叫成长?

                              (学生  刘楠逸)

模拟评分:43

得分理由“成长”是个比较大的话题,学生刘楠逸借助“对火车的认识过程”这一事件,巧妙地做到了“化大为小”,从而实现了“既深刻又具体”这一写作原则。在具体写作中,心理及细节描写很突出。

失分理由:作为考场作文,开篇点题很重要,而这一点,本文忽视了。

                  成长的脚印

    岁月的风铃,唤醒了我沉睡的记忆。蓦然回首,才发现成长中的那串串脚印已被岁月侵蚀得模糊不清。唯有那些关于脚印的故事,清晰得如昨天发生。

                       两个脚印

小时候,我是在外婆家长大的。晚上,躺在外婆怀里,不是听她讲各种稀奇古怪的传说,就是缠着外婆一起数天上的星星。

白天,我可忙活了:单等地里的农活做完了,我便跺着小脚丫不歇气地闹着,要外婆背我去村口小水沟看鸭子。每次下雨后,我是必须到地里去捉蚯蚓的。路很滑,——泥泞的乡间土路,外婆便很小心地背起我走向地里。

幼小的记忆里,就只有外婆那清晰的脚印。

                     四个脚印

开始上学了,我的个子长得很快,妈妈开玩笑说我的个子是见风就往上冒。外婆也逐渐背不动我了。

我依旧听外婆的故事,依旧在晚上数星星,依旧闻着蒲扇的清香入睡。只是觉得,外婆的故事不如以前那样有味了,星星不如以前明亮了,蒲扇竟然也有些让我心烦了。

我开始有意躲开外婆,自己好奇地沟边河沿跑。而常常一回头,便是外婆的身影。大概,外婆是怕我这个城里的小孙女伤了毛发吧。

成长中的童年,便是四个深浅不一的脚印了。

                     五个脚印

又是几年,我也成了小大人,而外婆,不得不加了根拐杖。

面对外婆的故事,我早已听腻了,觉得烦透了。外婆那满箩筐的话,也开始置之不理,更别说谈心了。多是在外婆几番捎话妈妈百般催促下,我才不情愿地去趟外婆家。

要回城了,我陪着外婆去果园给我摘水果。小路上,两个靠前的脚印,三个靠后的脚印。

                   两个脚印

临收暑假前的一天早上,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我和妈妈从睡梦中惊醒。那头传来外公急促的声音:“聪贤,你妈从昨晚上开始,就不停的抽,一直喊着‘眼睛发黑’,今天早上恶心得很,你快点回来!”

白色,病房,点滴,更衬托出外婆脸庞的瘦削。外婆侧卧着躺在白色的病床上,紧闭着双眼,那一刻,我似乎看到了幼小无助的自己。

我便奔走在家和医院之间,跟外婆送饭,给外婆辅助做简单的活动。有我这两个脚印陪伴,外婆那两个脚印将不再孤独。

                                  (学生  颜昉)

模拟评分:42                            

得分理由:本文构思独具匠心,版块式构成,用脚印串起来的,是爱的故事。“两个脚印”→“四个脚印”→“五个脚印”→“两个脚印”,脚印走出来的,是爱的大圆满。画面刻画及感情渗透,都很到位。

失分理由:首段似乎是为了语言的漂亮,倒显得不精练,这是其一;其二,该文的结尾只是第四部分的结尾,整个作文,缺少一个结尾。

成长中,不能错过的

牵引风筝的线,你是善意的引导,不是恶意的束缚,是你让我明白,成长中,不能错过的,是父母必要的约束。

                                          ——题记

“为什么?为什么不让我和同学出去玩?哪一个家长像你?总说‘不行’,我偏要出去!”我摔门扬长而去。

独自一人徘徊在广场。风,冷飕飕的;云,厚厚的。感觉眼前的一切好像都失去了生气,无论是树,花,还是草。瞧见一个小女孩子手托着下巴,笑眯眯地向上望。顺着她的视线望去,是风筝,是自由自在飘飞着的风筝。

    在梦幻般的童年,我也曾像小女孩一样趴在草地上仰望天空中的风筝,也曾天真的想,如果我能像风筝一样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与清风做伴,与白云谈心,那该有多好啊!

    而此刻,那条细细的牵引着它的线显得那么刺眼:风筝不是可以随心所欲的飞,那根线,让它与清风、白云有了天壤之别。或许,风筝也好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飞,只是被那根线残忍地拒绝罢了。

起风了。突然听到不远处有个孩子大喊:“爸爸,线要断了。”我却不禁一喜,风筝终于快自由了!天随人愿,线,果真断了。

然而我却傻了:风筝在天空不停的打着转儿,任凭风的摆布,在摇摆中开始慢慢下坠,甚至都不知该落到哪里。

一刹那,我明白了,风筝为什么甘愿被线牵引,因为那是善意的引导,因为线的另一头是充满爱与关怀的“家”。

    风筝离不开线,我也离不开父母,我更不能错过他们的管束,没有了父母的管束,我也会像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失去方向……

    看着在风中苦苦挣扎的风筝,我该回家了!

    感谢那条曾让我憎恶的线,是你告诉我,成长中不能错过的,是父母的约束!

(学生  雷浩楠)

模拟评分:45                            

得分理由:浩楠同学以“风筝与线”为载体,既给我们形象地道出了“家长的约束与孩子成长”的关系,又避免了言之无物空洞地议论。字里行间流淌着真情,叙事详略得当,且处处都有自己的心理描写。

失分理由:很遗憾,那个长长的题记,竟然是一“,”到底。 题记应该是作文最最养眼的部分,汉字的书写及标点的使用,都不能出现失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小善良
后一篇:爱与感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