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记住,是“我们的”孩子

(2013-05-08 21:11:08)
标签:

文化

       刊于《巴南日报》4月18号

那几个小孩子在水池边嬉戏,水龙头大开着,水哗哗地流着。

正巧我跟朋友路过,就顺便拐过去,很和气地对他们说:“小朋友,幼儿园的老师没给你们说吗,不能这样浪费水的。”

小朋友们马上离开了水池,只有一个小家伙非但不离开,还眼睛瞪着我说:“谁要你管?又不是你家的水龙头!”

呵——,这孩子还挺冲的。我笑着径直靠近水池,关掉了水龙头。

事实的经过是:我一关,那家伙就扭开,还扭得大大的。反反复复。其他的小孩子看见我奈何不了那个同党,也就不再显得畏手畏脚了,继续围着水池子叫喊着玩了起来。

我显得很是尴尬,更多的,是不甘。水,就这么被浪费掉?

朋友扯了我一下,说:“别杵在这里了,又不是你家孩子,多事干嘛?”见我依旧一副想不开的样子,朋友又说,“现在的孩子都不省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闲事少管。”

我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自然也不是第一次听到这样好心劝我的话。大意都是:管好自己的娃就行了,不要咸吃萝卜淡操心。闲事少管,少烦心。

每每听到这些话,我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

我们何以自私冷漠到遗忘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教育者只是在校的老师家里的父母,那么孩子成长中的“空档”就实在太多太多了,多得足以冲毁老师、父母所做的全部努力!孩子要健康地成长,最最需要的,是来自社会每个角落的引导与教育。

总也忘不了发生在德国的一件事:

两个小孩在钓鱼,一个大人上前查问:“你们有钓鱼证吗?”在德国,钓鱼必须要有钓鱼证。孩子们看着陌生人,点点头,并出示了他们的钓鱼证。接着那人又问:“你们带尺子来了么?”在德国钓鱼,必须把不足够大的鱼儿放回水中,以让鱼类正常繁衍。两个孩子听了,又点点头,并出示了随身带的尺子。这时,这个大人才满意地离去。

于是我们的同胞就上前询问,你是便衣警察吗?他摇摇头。又问,是小孩的熟人亲 戚或老师?他也摇摇头。

是的,我们的问话有我们的逻辑,闲事少管,别人的小孩少搭理。不是吗,我们就是这样各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在我们大多数人眼里,要管的,都是与自己利益密切相关不得不管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变得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一批批日渐长大的坏孩子发展成了坏青年,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如果我们,能遵循一个原则,只要是孩子,大人便有责任教育他们。是的,把所有孩子视为自己的孩子,那么自己的孩子也就成了所有人的孩子。如此一来,孩子无论在哪里,都会受到正确的引导,在他们的成长中,就不会有太多的空档,也就不会留下太多的遗憾!

记住,他们,是“我们的”孩子,我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性格招牌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