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篇学生发表的习作快乐快乐

(2012-07-23 22:17:06)
标签:

休闲

我真的不想迟到

陕西渭南市解放路中学七年级3班杨小童

    在朝阳大街,除了节假日,每天早晨都可以看到这样一幕:一个皮肤黑黑的男孩,拎着一个硕大的书包狂跑着,嘴里还叼着半个面包。 
    这,就是我,正在与时间赛跑,一个孤独的短跑运动员。 
    离教室还有50米,可上课铃还是响了。我双膝跪地,仰天长啸:“天亡我也!” 
    这已经是我本月第20次迟到了,并且打破了上月创下的迟到19次的记录。迟到带给我唯一的好处是我的体育成绩尤其是短跑成绩在迅速提高。 
    老吕(班主任)拍着我的肩,“热泪盈眶”地说:“托小童同学的洪福,这个月的班级分已经被扣光了,现在正朝着负方向发展。”
    上课铃响后,只要听见有人喊报告,同学们不抬头就可以齐呼:“小童驾到——”
    为了班级为了自己,我决定痛改前非。放学后直接去了菜市场,买了一只鸡——我要闻鸡而起。 

    听见鸡叫了,花了2分04秒做了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成功地与床分离。我拎起书包,就向学校狂奔;祈祷着时间在这一刻停滞,祈祷着上课铃不要响,不要响,千万不要响…… 
    教室近了,近了,我狂奔过去,像博尔特一样冲过终点。顿时,鲜花、掌声涌了过来。同学、老师都激动地争着和我握手! 
    哈哈——,感谢god,感谢chicken,太给力了!我激动的叫了起来。 
    醒了,再一看表,天哪——晨读时间都到了! 
    我将迎来本月第21次迟到——那鸡跩得咋就不打鸣呢? 
    唉!人倒霉起来,公鸡都能变成母鸡。
                                                                                                  (指导教师 张亚凌)

作者感言

      我当时写这篇文章是源于我同桌。她,圆脸短头发,性格直爽,有“假小子”的绰号,学习成绩不怎么好。对她来说,迟到是家常便饭,即使偶尔不迟到,也是刚好掐着点在上课铃响的那一刻闪在教室门口。为此,老师经常批评她,可她依旧难改。因为她老迟到,扣班级积分,同学们没少给她出主意,她的迟到成为课间持久谈论的话题。有一天,她说,干脆买只鸡,我要“闻鸡而起”。我笑她“那你可别公母不分买只母鸡”,此事哈哈大笑过。所以呢,嘿嘿,“买鸡”就属于我的虚构了。

行随心动   事与愿违

——评《我真的不想迟到》

湖南吴同和

       

    杨小童同学《我真的不想迟到》,主旨康健,形象鲜明,结构精巧,情节曲折,文笔流畅,语言诙谐。短短500来字,就如一篇微型小说,又像一个袖珍电视小品,非常漂亮!七年级学生,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值得赞扬。

    其一,“我”的种种窘态、心态,真实可感。

    皮肤黑黑的男孩,拎着一个硕大的书包狂跑着,嘴里还叼着半个面包。

    离教室还有50米,可上课铃还是响了。我双膝跪地,仰天长啸:“天亡我也!”

    为了班级为了自己,我决定痛改前非。放学后直接去了菜市场,买了一只鸡——我要闻鸡而起。

    终于有一天,天遂人愿:

    教室近了,近了,我狂奔过去,像博尔特一样冲过终点。顿时,鲜花、掌声涌了过来。同学、老师都激动地争着和我握手!

     ——只可惜,这是梦境。不想迟到的“我”,又迟到了。

    真是不可思议。已经行随心动,亡羊补牢,为什么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呢?

    于是,小脑袋瓜一转,得出结论:“人倒霉起来,公鸡都能变成母鸡。”

    瞧,一个“不想迟到而又屡屡迟到”的“我”就站在读者面前,就在读者周围啊!

    其二,结构精巧,起承转合为一体;情节曲折,现实梦境巧相融。

    起:“我”天天狂跑——唯恐迟到。

    承:第20次迟到,班主任老吕“热泪盈眶”。

    转:买鸡——闻鸡而起——梦境。

    合:怨天尤鸡:“那鸡跩得咋就不打鸣呢?”

    当然,做学生的,谁也不愿意迟到,但谁都免不了偶尔迟到;而像“我”这样常迟到的学生,却不多见。虽千方百计,采取措施;虽买公鸡催醒;但还是不顶用。“鲜花、掌声”全在梦中,“我”又一次迟到了,并且比往常更迟:“晨读时间都到了!”

    怪谁呢?怪鸡!荒唐吗?不荒唐。

    其三,意趣含蓄,语言诙谐。

    这个小品,意趣比较含蓄,它形象地揭示了一个朴素的哲学道理: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就拿“我”战胜迟到这个小毛病来说吧,虽然有“决定痛改前非”的想法,而且有“为了班级为了自己”的动因;但实际上,思想上并未高度重视,目的也不一定十分明确;所以,即使有钟闹、鸡鸣,不还是没听见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小品,文笔比较流畅,语言比较诙谐,好读而外,还能发人深思。如“我双膝跪地,仰天长啸”,“像博尔特一样冲过终点”,“花了2分04秒做了一番思想斗争,终于成功地与床分离”;如班主任“热泪盈眶”地说话,如同学们齐呼“小童驾到——”等等描述,看似夸张,实则合理。作者就是通过这无声的文字,把读者带进了彼情彼境。

    《我真的不想迟到》还给同学们一个启示:我们周围有许多人与事,都是写作的好材料。如能像杨小童同学那样,深入进去,仔细观察,精心取舍,认真写作,反复修改,久而久之,便可以使“眼中之竹”成为“胸中之竹”,进而成为“手中之竹”。

 

 吴同和(1941—),江苏兴化市人,特级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湖南省永州市历史文化研究学会常务理事,永州市柳宗元研究学会副秘书长,永州市文学艺术评论家协会理事,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舜文化研究会理事,“中华语文网”2010年首页人物,2011年度“最”人物,湖南科技学院客座教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一点感触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