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断金链

标签: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个体差异解决方案价值氛围教育 |
分类: 初中数学 |
【活动目标】
【活动组织者】
【活动目标】
在学生经历对有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积累活动经验,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思想.
【设计说明】
本节课突出综合实践课的特点,通过魔术表演,讲故事提出问题,起点低,学生易于接受,经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等形式解决问题,随着问题的深化,逐步发现其中的数学实质.课堂形式和内容都不同与知识课,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活动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由表演魔术开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然后通过讲故事提出问题——“巧断金链”,经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小组展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把生活问题数学化,通过问题的逐步延伸,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拓展思维,使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积累经验,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最终揭秘魔术.
(二)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
活动一:表演魔术,激发兴趣
http://s6/mw690/a6683fe8nd3cb60b221c5&690
在活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想一个数由教师猜,教师多猜几组,让更多的学生亲身感受到魔术的神奇,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节课由“神奇”的魔术开始设置情境,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的兴趣,促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2.经典故事,引出问题
叙述故事,提出问题:用七节金链付七天的房租,并且每天付一节,用什么方式付房费就可以使金链少断几次?
请你帮朱迪设计断开金链的方案.
活动二:小组合作,探究7节金链如何断开?
引导学生思考断开的方式既要实现每天都付一次,又要保证断开的次数尽可能的少.小组展示用7节金链付7天房租的方式,学生再一次动手体会每一天付房租的过程,
教师和学生一起得到:1=1,2=2,3=1+2,4=4,5=1+4,6=2+4,7=1+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面的式子,发现用1,2,4可以表示1~7之间的任意整数.
(《课程标准》指出:“…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以故事的方式提出问题后,自然过渡到数学问题上,针对故事所引出的问题,学生综合所学的知识和生活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使得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经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G·波利亚曾经指出“数学不只是逻辑推理,还有实验”,在提出问题后教师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动手操作,有助于学生更直观的思考问题,小组展示,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小组展示后留出时间给未解决的学生,再一次动手验证,获得亲身体会,这是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的体现.把每天付房租的方法用数学式子表示,从而使得问题“数学化”,更便于学生发现其数学本质.)
活动三:小组合作,探究15节金链如何断开?
引导学生运用已经获得的活动经验,继续解决问题,在想出解决方案后引导学生写出与上面类似的式子,得到:8=8,9=1+8,10=2+8,11=1+2+8,12=4+8,13=1+2+8,14=2+4+8,15=1+2+4+8.
学生发现用1,2,4,8可以表示1~15之间的任意整数.
教师揭示:1~7之间的任意整数已经用1,2,4表示出来,因此只要再加上8即可表示1~15之间的任意整数.
(在解决了巧断7节金链的基础上,将问题适当延伸,学生利用已有的活动经验进一步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巧配砝码,延伸问题
用天平称出1克到31克之间的任何整克数的物体,应该如何制造砝码,才能使得砝码个数最少?(砝码在天平的一端)
猜想:由31=1+2+4+8+16,猜想制造1克,2克,4克,8克,16克砝码各一个.
验证:如果要称19克的物体,需要哪几只砝码?28克呢?
(《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提倡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习数学,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操作活动中体验数学.
“巧配砝码问题”是“金链问题”的再一次延伸,加强了学生对数的这种表示方法的体会,促进学生深层次的思考,通过“如何称19克,28克的物体?”这样的具体问题使得学生感受到用1,2,4,8,16可以表示1~31之间的任意整数.)
4.回顾过程,总结提升
由前几个问题得到:7=1+2+4,
15=1+2+4+8,
31=1+2+4+8+16,
…
你发现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说出自己的体会,感受1,2,4,8,16,…这一列数的特点,知道用这一列数中的几个数的和可以表示一定范围内的数,而且只要不断的扩大这列数的范围,就可以用这种表示方法表示更多的数.
(新课标强调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活动的全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感悟数学各部分内容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加深对所学数学内容的理解.通过回顾总结,引导学生发现本节课所研究的数学问题的规律,再一次体会了这种数的表示方法的特点.)
5.魔术揭秘,首尾呼应
引导学生再看开始时呈现的数字表格,对照黑板上所表示出来的数字,观察每一张表格中数字的排列规律,探究奥秘所在.
魔术揭秘后,学生自己表演魔术,进一步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
教师总结:根据数字的这种表示方法,可以把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
(寓教于乐,启智于趣,是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要特征.本节课以魔术开始,最终又以魔术结束,首尾呼应,揭示数学本质.)
【活动反思】
本课的教学设计由简单问题开始,但没有把问题模式化;让学生亲身经历分析、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获得深刻体验,从而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产生情感. 正如《课程标准》中所说的“探索过程中获得的结果固然重要,探索过程本身也是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