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建设的反思与策略
(2023-08-10 10:55:23)学校文化建构的主体是教师学生。学校文化不能只是校长个人文化意志的体现并通过行政力量将这种意志合法化,如果是这样,那只是包装,甚至是煽情,而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需要全员参与。
文化不能没有继承,无视传统是不对的,但传统未必都是好的,一切传统都继承更是错误的。传统是当下还活着的东西,继承传统凭借的是眼光,用现在选择过去。
学校文化的存在不能只在课堂之外的各种活动和各种各样的制度中,也应该在课堂内,更应该在课堂内。如果课堂外是开放的、民主的、充满生机的,课堂内却是封闭的、集权的甚至是死水一潭的,那就不是真正的学校文化。检验学校文化的魅力不单在操场,也不单是在走廊或在图书馆,而恰恰是在课堂当中。学校文化只有在课堂里也是开放的,才能是广泛的开放;学校文化只有在课堂里也是民主的,才能是深层的民主;学校文化只有在课堂里也是和谐的,才能是内在的和谐。
如何让学校文化走进课堂,在课堂里也有广泛的开放和民主,如何让课堂内外的学校文化体现出和谐与统一,这也是当前学校文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在建设中只有从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做起,逐步积累,分布实施,才能保证学校文化建设涉及到学校的每个层次,保证学校文化具有真正的全员性,体现文化的价值。比如我们大力提倡创造教育,并不是着眼于培养少数尖子学生,也不能仅仅看作是少数尖子生的专利,而是把创造作为普遍倡导的一种心理取向,一种工作作风和一种人格特征加以发扬,从而在学校形成创造的浓厚氛围。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师生日渐形成一种不断审时度势,不断地试图改变环境、改变自己的进取精神,从而让师生在自由、安全、愉悦的文化氛围中,不断地探索进取,不断地创造出生活和生命的新价值。
课堂是一种学校文化的尺度,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因此我们关注学校文化,就必须关注它在课堂内外的和谐性,让其在课堂上真正体现出学校的价值取向和管理水平。而这种关注要求学校文化建设要对课堂下功夫,让课堂成为开发的、民主的、和谐的课堂,其中的活动态势、人际关系和精神追求都达到至境,使其成为彰显学校文化魅力的场所。
结束前,我用下面一段话与大家共勉(实际上因为时间关系没讲全):
有句话说得好,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如果你想聪明,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你才会更加睿智;如果你想优秀,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你才会出类拔萃。学最好的别人,做最好的自己。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把它转化为自己的长处,你就会成为聪明人;善于把握人生的机遇,并把它转化成自己的机遇,你就会成为优秀者。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缺少远见卓识的人,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庸而黯然失色。原本你很优秀,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使你缺乏向善向上的压力,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