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业务学习笔记(二)

(2023-08-04 12:33:16)

  “望闻问切”“调整良方”——探求庐山真面目。
   教无定法,这儿只是向大家说明一般的课文教学的操作要义,以一斑见全豹:
  第—,凭借例子——积淀语言,习得规律
   (1) 预习入手,感知语言材料
   按照学习语言的认知规律,在教学程序安排上,就应该让学生先直接接触课文,而且应是整篇课文。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课文第一步应该“通读课文”“知道文章之大概”。这就是让学生首先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让学生获得对课文的总体印象,以利于下一步学生居高临下对各部分进行品读、领悟。
   (2) 品读领悟,重视语感培养
   老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接受其负载的信息,更要认识掌握载体本身。即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恰到好处的言语。入选课本的文章,文质兼美,特别是他们的言语更具鉴赏性。教师应有意识地将一篇作品的言语推至学生注意力的中心,体会运用——不是分析语言的表面特征(词性、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等)的神奇效果。品味点可以是文章中的精彩句段,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等凝聚着作者的心血的言浯。品味的方法常用的是比较法,增删补换,和原文对比,显出优劣,再结合感情朗读,“使其言皆出于我口”“使其意若出于我之心”,懂得这样运用语言的所以然。那么言语对象的形态、句式、语调、含义等自然就能够充分地内化为品读主体的语感图式之中。
   (3)熟读背诵,积累语言材料
   学习语言,重在吸取和积累语言,熟读背诵是最基本的语言实践,也是小学生学习语言的成功经验。人们常以满腹诗书、“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来反映一个人的语文素质。之所以有这样的说写能力,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否则,说写能力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语言积累的多少决定了一个人的语文素养的高低。
   (4)练习迁移,形成言语能力
   积累的言语若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这些言语也就成了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应不断地促其成为动态,即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如每篇课文均有生字新词,让学生把生字新词抄写数篇还不如改成“生字——组词——造句”的形式练习,既掌握的生字的音形义,又化静态的积累为积极的运用,一举多得;又如,我们可以仿照课文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让学生进行模仿——旧瓶装新酒;还如,“摘抄好词佳旬”是我们经常布置的作业,如何利用这些词句可能很少考虑,不妨让学生用造段的形式将摘抄的内容运用于新的语境中。如古诗句的运用:
   爷爷70大寿,亲朋好友都前来祝贺。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可爷爷却叹息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你的身于骨比年轻人还壮实。”爷爷笑了,摸摸我的头:“就你会耍贫嘴!”
   第二,超越例子——延展运用,形成能力
   把选文当作一个“例子”,只是将课堂教学局限于选文之内,即使完成了训练的项目,达到了训练的要求,也不一定就能在现实世界里通畅地交往,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因此,还须超越“例子”——以选文里的言语运用实例为基点,延伸扩散到现实生活之中,激发学生的联想与想象,以选文的“一”引发现实生活言语运用的“三”,“单一反三”;
   由现实生活言语运用的“三”又复归于选文的“一”,如此的往复。
   形式有把课文新的言语形式出现之处作为课外衔接的“靶心”,拓展相关材料,让学生学习表达。如教学《游园不值》时,补充写春天景象的古诗;学习《和时间赛跑》拓展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学生设计个人名言。
   还有将教材重组。以作家重组。如教学巴金的《海上日出》,将这篇文章与《新语文读本》《亲近母语》中选择的巴金的文章《繁星》等组成一个新单元,体会巴金文笔的魅力。又如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等,现代作家冰心、老舍等,我们进行集中阅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这些诗人和作家。以题材重组。如教学第11册第一单元时,课文中已有的课文是《桂林山水》和《火烧云》,可将选读课文的《镜泊湖奇观》和《新语文读本》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共3篇也引进教学单元。以情感重组。如教学第九册第三单元《特殊的礼物》等文章,我们发现当代学生物质生活丰富了,而对父母的亲情却熟视无睹。我们便推荐学生阅读萧云儒的《我的母亲》、朱自清的《背影》、丰子恺的《母亲》等又章,从而加深他们的情感体悟。
   另外,通过组课的形式,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有机地进行整合。如教学《武松打虎》时,可这样安排:第一,阅读指导课,指导学生如何读小说。第二,拓展阅读课,阅读《亲近母语》中的《宋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和《可爱的李逵》。第三,口语交际课。学生在“我认识的水浒人物”口语交际课中学习表达自己的体验,畅谈自己的感悟。这种大语文观的教学,对学生影响是深远的。再如,第10册课文中有几篇童话、科幻、寓言作品,选文较为新颖,想象奇特。《语文读本》又选编了好多篇这类作品,使学生享受了一次想象大餐。教学这个单元,阅读只是起点,应着重发挥它的辐射功能。首先,我们开展“故事大搜寻”活动,让学生分小组去搜集神话、寓言、童话、科幻作品,编一本选集。第二,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所搜集的故事。第三,编故事比赛,要求不能抄袭别人的作品,根据自己对事物的理解来编故事。第四,开“梦想大展示”主题晚会。学生根据自己所读到的或自己编的故事,重新改编成小品,自编自导自演。这样将阅读教学延伸到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写作教学等多个领域,进一步体现了教材使用的整合功能。
   这样的超越例子的教学使选文的教学充满现实生活的气息的同时,又使他们掌握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更强的语文能力,还提高了学生运用母语在当今社会里进行言语交往活动(听说读写活动)的能力。
   “一朝悟罢正法眼。”“语文味”不是“语文是个筐,啥东西都能装”;“咬定青山不放松”,定心静气,不被“语文的外延”之类似是而非的口号所迷惑,而专心致志地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回归语文的本色,把握好这门教育学生更多、更高、更好、更自觉地掌握与运用言语交往活动形式——听说读写的形式的课程,让我们的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形成现代社会人必须具备的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应有的共同追求。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